《金色的草地》教案5篇

时间:
betray
分享
下载本文

优秀的教案应当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实用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规划好课堂展示和实践活动,以下是28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金色的草地》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金色的草地》教案5篇

《金色的草地》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钓,拢",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并能理解课文1.2小节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玩乐的情形

3、体会大自然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

1、认识,会写生字"钓,拢"

2、有感情的朗读、表演第2小节,体会草地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见过草地吗?你觉得草地给你什么感觉?喜欢在草地上干什么?

2、出示课题:"金色的草地",想象一下"金色的草地"是怎么样?(结合有感情读课文)那着金色的草地到底是怎么样?

又是怎么回事?让我门走进这片草地吧

二、自学课文

1、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根据拼音读准文中的生字新词,读通句子,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检查,交流生字新词(出示文中的生字新词)

(1)指名朗读,结合重点指导;

(2)指导难写的字:

a钓区分钩指导书写

b拢:右窄右宽,不要忘记一撇,学生书写

c区分难写字"瓣"与"辩""辨""辫

d分析察的字形,特别注意中间部分

3、交流你理解的词语的意思或提出不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4、指名分节读课文(同时注音正音)

三、学习第一小节

1、看课文中图上的着片草地,你觉得着片草地是怎么样的?

2、结合体会:

(1)体会草地的"大",指导读好"一大片",你还可以哪些词形容草地的"大"(广阔,辽阔)

(2)体会蒲公英的多,草地的"美",知道理解"长满""金色"

3、根据插图和自己的了解,介绍蒲公英的外形,生长等情况

4、有感情的朗读这一小节

四、学习第二小节

1、谁玩过蒲公英,说说你是怎么玩的?

2、自由的读第二小节,说说文中的兄弟俩他们是什么玩蒲公英的?

3、划出文中描写哥哥和弟弟玩蒲公英时神情和动作的词语

4、交流,运用,重点理解:

(1)"一本正经",让学生做"一本正经"的表情

(2)理解"使劲"

a让学生动作表"使劲一吹"(注意要用力)

b回忆平时自己或别人的哪些事需要"使劲"用使劲说一句话

5、前后桌根据神情,动作表演玩蒲公英的情景

6、指名上台表演并评价

7、想象在草地上这样玩蒲公英,草地上空会出现怎样一幅情景?

8、在草地玩着蒲公英,看着那么美丽的景象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体会快乐)

9、有感情的朗读这一小节

10、交流自己在草地上或大自然做过哪些有趣事?(进一步体验)

五、作业

(1)抄词

(2)多音字组词

(3)熟读课文

《金色的草地》教案篇2

教材简析

本课是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主要讲了“我”家门前有一大片蒲公英的草地,每当蒲公英开放的时候,草地就变成了金色,“我”和“弟弟”总是为了寻开心随意揪它,但是有一次我发现了草地颜色的变化,还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变化的原因,由此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理解“一本正经、使劲、假装、合拢”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4.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是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难点是要联系生活实际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学习本篇课文。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实物演示法、启发谈话法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乐趣。

一、提出问题 激发兴趣

1、同学们,草地是什么颜色的?你见过其他颜色的草地吗?

2、出示课题:金色的草地

看到课题想到了什么?(生: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

3、好,带着你心中的疑问来读课文,并找出不认识的生字朋友,跟它交朋友。

二、初读感知 学习生字

1、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同桌合作学习

(1)我来考考你:一人指生字,一人读出读音。

(2)运用各种方法交流识字。

(3)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3、检查字词掌握情况:(课件出示)

(1)指名抽读生字。

(2)请小老师领读词语,其余同学跟读。

(3)开火车读词语:

玩耍 使劲 绒毛 假装 这些 朝向

钓鱼 观察 花瓣 合拢 手掌 有趣

一本正经 引人注目 盛??

注意:“假、朝”是多音字,分别给多音字组词。

(4)分节读课文 随机纠正字音

三、再读课文 寻草地之趣

(1)解疑: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2)师:这片草地、这些蒲公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美丽、可爱、有趣、好玩、快乐、神奇……)

(3)课文中的“我”又是怎样称赞这片草地、这些蒲公英的呢?请找出来读一读。(课件出示:“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5、学生质疑

归纳:为什么说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会给我们带来快乐呢?

从哪里可以看出草地的可爱、蒲公英的有趣?

为什么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草地,在我的眼睛里却是那么可爱的、有趣的?

师:这些问题我们下节课再来解决,接下来,我们先来写几个生字。

四、书写生字

1、师范写生字:重点指导“耍、绒、瓣、掌”

“耍”上半部分是“而”不要写成“西”;“绒”的右半部分是“戎”不要写成“成”。“假”“察”关键笔画提醒。

2、学生临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一本正经、使劲、假装、合拢”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给我的生活带来的乐趣。

3、初步体会、学习自己读书,读出自己的体会。

一、读题引入 揭示目标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二课,请有滋有味地读一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2、今天,我们不但要读懂这篇课文,还要初步学会读自己的书,读出自己的体会。要想学会读自己的书,首先得掌握一种本领——读文字,想画面。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轻声再读几遍课题,看看在你的头脑中会闪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3、引导学生读出自己不同的体会。

师:只要你展开想象,就能读出自己的味道,读出你自己的书!

二、熟读深思,品草地之趣

(一)学习课文二自然段。

1、自读感受:

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为什么说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会给我们带来快乐呢?(请你展开想象,有滋有味地读读)

2、熟读精思:

那咱们把这有趣的情景演出来怎么样?

(1)分角色,自读自悟

谁来演哥哥,请读课文的这些句子,试一试怎样读才能骗得过弟弟;没举手的同学起立,请你们自己读读描写弟弟的句子看看怎样读才能骗得过哥哥。

(2)引导读,入情入境

①指导朗读:你是怎么“骗”住“哥哥(弟弟)的”请你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

(课件出示:“弟弟跑在我前面,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喊‘谢廖沙!’他回过头来,我就使劲一吹,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脸上。”“弟弟也假装打哈欠,把蒲公英的绒毛朝我脸上吹。”)

联系上下文理解“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使劲一吹、假装打哈欠”等词句。

将自己独特的体验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不同的表情、语气读出自己不同的感受,或轻、或重、或急、或慢)。

②合作朗读:

全班起立,把这句话连起来读一读。注意读的时候请想象当时的情景,加上自己的表情、动作。

③从同学们兴奋的笑脸中我理解了这句话,一起读读吧!

(课件出示“就这样,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板书:带来快乐

(二)学习课文三自然段。

1、看,(出示课件:配音朗诵“有一天……这是为什么呢?”同时出现画面草地颜色随课文内容变化)

2、探究合作:

(1)默读课文思考“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课件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

(2)请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讨论时请注意三点:

①选择一种方式可以画图、做动作……把自己的想法讲得更明白。

②仔细听别人说,看看能从中获得什么启发。

③还有什么不明白请和大伙再讨论、讨论。

(3)汇报: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谁来说一说,注意听,没明白的地方再向他提出。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三、多元解读 悟作者之情

1、初读欣赏,整体感知

让我们自由轻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你能从这短短的几句话中感受到小作者对这片草地怎样的感情呢?(喜爱、喜欢、爱……)

2、潜心品评、多元解读

你认为那一句话最能表达这种爱,就请你好好地读一读。

①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a.老师将这两句话改了改。听我读读这两组句子你认为哪一组更能表达“我们”对这片草地的爱?

(课件出示:a、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b、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b.再读读第一组。作者对这片草地的爱是深还是浅?是浓还是淡你体会到了吗?

c.是呀,可别小看了这两个“!”它分明在向我们表达“我和弟弟”对这片草地那浓浓的爱呀!谁再来读读。

②它和我们一起睡觉,一起起床。

a.请同学边读边体会,作者只是把这片草地这些蒲公英当作没有感情的花草来对待吗?(当作人来爱)

b.自己再读读,你能体会到“我”把蒲公英当作什么人来爱呢?读懂了吗?(把蒲公英当作人,当作自己朋友、当作自己的亲人、当作自己的伙伴、当作自己的姐妹、当作自己最亲密的人、当作自己最要好的伙伴……)

c.是呀!作者那里是把它当作没有感情的花草来爱呀!他分明是把这金色的草地当作自己的朋友来爱!把这份爱好好地读出来吧!(指名读)

3、动笔修改,创意阅读

a.读读这句话“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欢的一种花。”如果让你改一改(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 )你会怎样改?

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的朋友、我们的亲人、我们的伙伴、我们的姐妹、我们最要好的伙伴……)

b.谁来读读自己修改的句子,比较比较你更喜欢那一句,为什么?

四、总结全文 升华感悟

学到这,我们再来想想“为什么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草地,在我的眼睛里却是那么可爱的、有趣的?”仅仅是因为草地给我和弟弟带来了快乐吗?(板书:爱)

是呀!正是因为我对草地这片爱,才能让我感受到草地给我带来的快乐,正因为这些快乐使我更爱这片草地。就让我们再读读自己修改的这一段,再次感受人与自然间和谐的爱吧!

五、板书:

我 们 (爱)——(带来快乐)金色的草地

《金色的草地》教案篇3

【案例】

我在教《金色的草地》这一课时,课前,让学生走进自然,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植物,重点观察蒲公英这一植物,体会它的神秘之处,可爱之处,给草地起了点缀作用。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蒲公英可是个非常有趣的植物,你们眼中的蒲公英是什么样的呢?

生1:蒲公英像一朵朵花,毛茸茸的。

生2:老师,我爸爸说蒲公英是靠风来传播花粉的;风把它吹向哪儿,哪儿就是它的家。

师:真不错,观察真仔细,还会向自己的父母请教呢!

生3:(抢着说)老师,老师,我还有张照片呢。

师:我接过一看,是朵张开的蒲公英。我高兴地点点头。

生3:(补充说)我爸爸说,张开的蒲公英最漂亮,是金色的。

师:你们懂得真多。那题目为什么是《金色的草地》,这与蒲公英有联系吗?

生4:老师,蒲公英是长在草地上,并且草地上颜色是随着蒲公英的变化而变化的.。当它合拢时,蒲公英是绿色的,草地也是绿色的,当蒲公英张开时,它就是金色的,所以草地也是金色的。

师:哦,你真了不起,长大可以成为植物学家了,你怎么知道的这么多呀!

生4:(补充说)我家有电脑,我爸爸指导我查的。

师:你们真是爱动脑的好孩子,大家能经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多问、多查资料,知道得这么多,老师得向你们学习了。好,今天,让我们来学习这课,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呢?

二、学习课文

1、同学们自由读文,从题目中的“金色”入手,找出有关语句,朗读,谈体会。

2、把课文中写到的蒲公英与同学们课前知道的作比较,特别是“蒲公英变色”的那一段,语言优美,同样的意思,表达却不同,从而学习作者用词准确,体会语言的优美。

三、课后作业

让我们再次回到自然,认真观察某一植物,写一篇观察日记,注意语言的优美。如:向日葵可以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它开花的方向也会改变。

这篇课文,在课前,我让孩子们走进我们熟悉的自然环境中,去观察“蒲公英”,观看它的外形的美,体会变色的神秘。通过自己家中的条件如照相机、电脑,在父母的指点下恰如其分的使用,尝到了获得知识的成功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非常高,这就是自然环境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教学的结果。课中,放手让学生学习课文,由题入手,特别是体会语言的优美,让学生感受到同样的知识,用词准确,语言的艺术性在语文学科上尤为重要;课后,让学生再次回到自然观察植物,体会还有哪些植物充满神奇。激励学生有探索意识,让学生留心观察,拓宽视野,激活思维,让学生明白科学来源于实践,做社会的有心人。

总之,开发与整合语文课程课程资源,一定要与语文教学相结合,才能发挥它的作用,但结合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有利于学生学习语文,提高语文素养,就是最好的。特别是我们最熟悉的自然环境课程资源是不可忽视的。在自然界中,汲取阅读知识的营养,这将成为我们全新的理念。拓宽学生视野,激活学生的思维,在生活的各个层面,挖掘出更多的也更有价值的课程资源,真正找到语文教学的最富生命力的源泉。

《金色的草地》教案篇4

知识与能力:

1.认识“蒲、英、耍”等6个生字,学会“蒲、英、盛”等13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课文的意境之美及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生活的快乐,增强主动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突破重难点:

重点:准确了解草地颜色发生变化的原因。

突破方法:一方面,需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第3自然段“我”的观察结果进行品读,同时借助想象进行画面与文字的转化,初步体会“花瓣开、合”与草地颜色变化之间的密切关联;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画面,让学生更为准确地感知草地颜色发生变化的原因。

难点:感受课文的意境之美及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生活的快乐。

突破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的过程中展开想象,将自己幻化成故事中的兄弟俩,感受草地上长满蒲公英的画面的美好,进而体会他们在草地上玩耍的开心快乐,同时,还要联系自己平时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玩耍的情形,进一步形成对课文意境的感知。

教法与学法推荐:

教法:创设情境法,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相关的图片,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中,这样不仅能轻松、愉快、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时还能进一步感悟到语言文字带来的美,从而轻松突破重、难点;质疑导学法,运用恰当的质疑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探究学习,这样也充分体现了学习过程中明晰的目的性。

学法:自读自悟、探究交流法,通过自主学习与探究交流相结合的形式,不断融入到文字所营造的富于童趣的画面中,以更好地体会文章作者对于蒲公英的喜爱之情;美读感悟法,文章语言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在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入境入情地进行朗读,受到美的熏陶,更能激起无限的想象。

师生齐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关于蒲公英的图片、文字资料

学生:了解关于蒲公英的知识;认真观察生活中一种熟悉的事物

课时巧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蒲、英、耍”等6个生字,学会“蒲、英、盛”等13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知课文内容,初步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引出课题

1.课件出示谜语:“小小降落伞,飘散到各处。身着小白衣,还有一条小绿裙。“引导学生朗读谜语并猜一猜谜语中写的是哪一种植物,同时注意引导他们抓住特点进行思考。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出示蒲公英的图片,引导学生交流对蒲公英的了解,教师简单补充(一年生草本植物,植株内有白色乳汁。当果实成熟时,花茎顶端长成一个白色的、蓬松的小绒球,风吹来后,一簇冠毛带着一颗果实,被吹到四面八方,活像一个个小伞兵飘落到远处。蒲公英的植株可供药用)。

2.想象引入:孩子们,如果草地上到处都盛开着蒲公英花的时候,你们能想象到是一种怎样的情形吗?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一片长满了蒲公英的草地上看看吧。板书课题:金色的草地。引导学生质疑: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呢?教师及时梳理问题。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利用猜谜语的形式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体验中进入本课的学习,同时也自然引出了本课的学习内容。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然后与同桌进行自主朗读课文检查,注意及时进行互读纠正。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适时出示读错的生字予以纠正指导,重点指准“蒲”是第二声,“英、拢、盛”三个生字是后鼻音,注意不要把“耍”读成了“要”,“钓”不能读成了“钩”。

3.生字识写指导。

(1)出示课文中的生字,引导学生自主识记生字,然后与同学、老师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教师适时引导他们借助熟字比较法、形声字形旁加声旁构字法以及汉字添加偏旁等方法记住生字的字形。

(2)再次出示课文中要求会写的13个生字,看看这些生字在书写时分别需要注意哪些地方容易出现书写错误。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重点指导“蒲、盛、耍、趣、睡”5个生字:“蒲”是上下结构,上面的“艹”略宽,下面“浦”右半部分注意横画之间紧凑、等距;“盛”上面的“成”要注意斜钩略微舒展,与下面部分呈半包势,下面的“皿”要注意写得扁而略宽,最后一笔横画较长且略有弧度;“耍”上面半部分要注意写得略扁,下面“女”的横画较长,托住上半部分;“趣”字“走”的平捺较长,完全托住“取”字,“取”的捺画变成点画;“睡”特别要注意右边“垂”的笔画安排及笔顺,其中第三笔是中间长竖,第四笔横画最长,同时要注意横画之间的等距、紧凑。学生根据教师的范写指导认真临写生字,教师巡视检查指导书写情况,及时反馈并进行书写强调。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按照读中识字——书写巩固的步骤组织学生初读,让他们随文进行了字词识读,同时,通过对识记、书写要领的巩固训练,真正为他们更好地理解文本扫清了障碍。

三、理清文脉,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看看自己都从中读懂了哪些内容,学生交流:

生:我从课文中知道了那片草地很美,是文中的“我们”快乐玩耍的地方。

师:那片草地在哪儿呢?

生:就在“我们”的窗户前面。

师:真好!窗户前就有一大片草地,来到草地上,你们还看到了什么呢?

生:我还看到草地上开满了蒲公英,非常多。

师:在这样的草地上玩耍,难怪故事中的两个孩子会觉得非常开心。

生:我还从课文中知道了草地是因为蒲公英而发生了颜色的变化。

师:真奇妙!但是老师更为你们第一节课就能知道这么多关于课文的知识而感到高兴。再读一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试着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概述。

2.学生思考交流,教师适时引导他们在描述各自然段内容的基础上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予以补充(讲述的是生活在乡下的兄弟俩无意中发现草地的颜色在不同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并通过仔细观察找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的事情)。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交流汇报的形式,让学生在分享初读收获的过程中不断建立对课文内容的认知,并在此基础上整体感知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课堂

课上到这儿,相信大家一定跟老师一样,在脑海里产生了一个大大的疑问——草地为什么会在一天中的不同时刻变化颜色呢?难道是被谁施了魔法不成?孩子们,下节课我们再去探究其中的奥秘吧。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课文的意境之美及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生活的快乐,增强主动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引入学习

1.指名根据上节课的学习,简单说说自己对课文都有哪些了解。教师适时引导学生齐读课文,注意做到眼到、口到、心到。

2.过渡引入:这样美好的草地我们怎么能错过了呢?孩子们,准备好了吗?赶紧带上我们善于发现的双眼和一颗感悟美好的心灵一起出发吧。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旧知学习回顾法,让学生通过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实现了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巩固,同时也自然衔接了前后教学内容。

二、图文对照,融情入境

1.过渡引入:孩子们,这究竟是一片怎样的草地呢?课件呈现草地画面,引导学生观图并简单描述草地给自己带来的美好感觉。

生:我觉得这是一片充满生机的草地,看,草的颜色多绿啊,真像一张巨大的绿毯子。

师:你一下子就抓住了草地的颜色特征,老师还从你的描述中感受到了草地的柔软、巨大。在这片草地上你们最想做什么?

生:我特别想在上面打滚。

生:我想躺在上面晒太阳。

生:我还想跟伙伴们在这样的草地上开心地玩耍呢。

师:快看呐,草地上除了碧绿的小草外,还有什么?

生:还有很多蒲公英。

师:你能给我们描述一下蒲公英的颜色吗?

生:是金色的。

教师补充出示开满蒲公英的草地图片,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观图感受。

生:好美啊,绿色的地毯上面好像洒了一层金光。

课件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引导学生朗读,想一想自己从这段话中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感受“我”对草地以及蒲公英的喜爱之情。

2.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想一想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1)学生交流(兄弟俩在草地上快乐玩耍的情形),教师适时引导他们再读这段话,找出最能体现他们玩耍时“快乐”感觉的词句,边读边想象他们快乐玩耍的情形。

(2)指名学生朗读自己画出的句子,课件适时出示这段话中的第2、3、4这三句话,引导学生看看兄弟俩都是怎样玩耍的,抓住他们的动作、神态、语言等细节描写体会他们心中的快乐感觉,同时随文理解“一本正经”(形容态度庄重严肃,郑重其事)。

(3)课件出示第5句话:“就这样,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除了课文中描写的画面外,可能还有哪些有趣的情形?(比赛看谁把蒲公英吹得更远更高)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从中体会蒲公英给兄弟俩的童年生活带来了很多乐趣,他们自然非常喜爱蒲公英,同时随文理解“引人注目”(吸引人们注意)。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注意想象画面美,并体会孩子们心中对于草地和蒲公英的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图文对照与想象体验相结合的方式,充分激发了学生对于课文美好情境的情感体验,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到了画面中,初步感受文情。

三、探究交流,体验快乐

1.精读课文第3自然段,看看草地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奇妙的变化呢?试着完成以下表格填写。课件出示:

时间草地颜色蒲公英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

2.学生读书思考,自主完成表格填写,然后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教师深入到小组内进行指导,提醒他们注意抓住这段话中的最后一句话体会草地颜色发生变化的原因。

3.指名学生展示汇报自己的填写情况,教师适时指导,并将学生的填写情况补充出示在表格内,引导学生从中体会草地颜色变化与蒲公英花瓣张开、合拢之间的密切关联,进而准确体会草地颜色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

时间草地颜色蒲公英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

早晨绿色绿色花朵还没张??

中午金色金色花朵张??

傍晚绿色绿色花朵合拢,花瓣被包住

4.想象体验:孩子们,看到草地因为蒲公英竟然发生了如此奇妙的变化,你心里对蒲公英产生了怎样的情感?(觉得它非常奇妙、有趣;我还想探究更多关于蒲公英的知识)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想一想自己从这段话中体会到了什么,重点引导他们抓住这段话中第1、2两句感叹句,体会孩子们对于蒲公英的喜爱和赞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话,注意读出喜爱、赞叹的语气。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探究交流法,让学生通过填写表格的形式并与同学进行交流,从而更准确地了解到了草地发生变化的原因,体验了文中孩子们观察发现的乐趣。

四、拓展延伸,深化认知

1.探究交流:从文中的“我”为什么会发现草地的颜色发生变化并找到其中的原因的过程中,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要学会认真观察事物)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从中体会观察不仅能够让人发现更多知识,而且还会给观察者带来很多乐趣。

2.引导学生阅读课后“交流平台”,说说自己从中读懂了什么。教师适时引导他们进一步明确观察的作用(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我们就会有新的发现)、方法(细致的观察可以让我们对事物有更多更深的了解)。

3.引导学生交流课前自己对某种熟悉的事物进行观察的情况,说说它都有哪些有趣的变化(含羞草、秋天树叶会变黄),教师适时引导他们将变化情况以及引起变化的原因说清楚,必要时予以纠正、补充。同时引导他们仿照课后“初试身手”中的示例,将自己观察到的内容写下来,与同学交流。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拓展学习法,让学生更好地感悟到了培养善于观察生活这一习惯的重要性,激发了自主探究自然的积极性。

五、课堂

大自然中有许多奇特、神秘的现象正等着你们去发现、去探索呢!孩子们,只要你们能够认真观察自然,老师相信你们也会像文中的小男孩那样发现潜藏在大自然中的无限奥妙呢!

《金色的草地》教案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9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种方式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2、让学生在感情朗读、表演、交流中体会、感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

3、鼓励学生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品位语言,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谜语,学生进行猜谜活动,引出蒲公英。

2、引出课题并板书。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出示文中的生词,指名学生读,开火车读。

3、理解词语:

4、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三、研读课文,深入品味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自己能读懂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懂,做上记号。

2、引导学生进行汇报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引导。

3、学完课文后,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师生都不能解决的,鼓励课外研究。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五、拓展延伸、课外积累

用自己学到的观察方法去观察自己喜爱的事物,并把它记在小笔头上。

《金色的草地》教案5篇相关文章:

《鸟》的教案通用5篇

夏天的成长教案5篇

教舞蹈的教案5篇

我最棒的教案5篇

大班牙齿的秘密教案5篇

《有趣的声音》教案5篇

z的拼音教案5篇

冬天的音乐教案5篇

母鸡的教案推荐5篇

水的数学教案通用5篇

《金色的草地》教案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6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