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应包含对不同学习风格学生的适应策略,促进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成长,教案的设计要紧密结合课堂实际,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下面是28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合唱队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合唱队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用流利的普通话复述故事
2、认读字“驴、狗、猫、鸡、狼”
活动准备:动物图片及字卡、箱子
活动过程:
一、回忆故事情节
1、教师提问:小朋友们,《快乐的动物合唱团》里都有哪些小动物?
(幼儿作答)教师随着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
2、教师:这些可爱的小动物之间有着什么好玩的故事?小朋友们还记得吗?(幼儿回答)
那老师想请一位小朋友完整的来讲一讲,记住一定要用普通话(提示小朋友认真听,可以补充,但要举手回答,在中途不要打断小朋友的回答)
再请两位小朋友讲一讲,并请其他小朋友说一说这几位小朋友的优缺点
3、教师小结:小朋友们,让我们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刚才的.几位小朋友,给他们加加油,相信下次会更好,那其他小朋友下次一定也要来试一试。
二、学习识字
1、教师:刚才小朋友们的故事讲的都很棒,那接下来想请小朋友做个游戏,名字叫《连一连》
2、在做游戏前,先简单来认识一下字卡宝宝及动物图片,教师领读
3、教师出示图片、字卡贴到黑板上(随意),请小朋友连一连(找两三位)
4、教师:小朋友刚才表现的都很棒,那接下来再说一个小游戏《猜一猜》
规则:
1、抽到字卡后,不能说话,用肢体动作或收声来表示
2、其他小朋友举手回答。
(教师请一位小朋友到准备好的箱子前,抽取一张,然后表演。)
三、小结:
孩子们,这节课我们的收获可真不小,那以后在看电视或读书等等,你可以看到字的地方,如果发现了今天学的字,就一定要大声地告诉身边的小朋友,好吗?
合唱队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到并用嗓音与动作创造性地表现音乐的高低与强弱变化。
2、喜欢欣赏音乐,初步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
活动准备:
1、准备一大一小的两只青蛙教具。
2、教育挂图《青蛙合唱》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入,吸引幼儿兴趣。
师:长满荷叶的池塘里来客人了,你们猜是谁呢?
2、出示一大一小两只青蛙,模仿青蛙的声音向幼儿问好
师:呱呱呱。小朋友们好,我是小青蛙(老青蛙)
3、通过教师示范,引导幼儿感受并尝试用嗓音表现老青蛙低、粗、哑、响的声音与小青蛙高、细、亮、轻的声音。
师:小青蛙和老青蛙的声音是怎么样的,谁来学一学。
4、引导幼儿欣赏音乐,提出要求
①第一遍欣赏
师:青蛙要歌给我们听。老师要考考你们的小耳朵,注意听什么时候是小青蛙唱歌,什么时候是老青蛙唱歌。
②第二遍欣赏
教师启发幼儿用相应的动作表现
师:小朋友都听的好认真,把小青蛙和老青蛙都认出来了。那你们能不能在听到小青蛙的时候,双手举过头顶做青蛙;听到老青蛙是,双手放在膝盖附近做青蛙。我们来试试吧!
③全曲听完后,教师把最后一句再谈一遍引导幼儿讨论
师:这时候是谁在唱歌?
教师小结:原来是小青蛙和老青蛙一起在唱歌,这种唱歌的方法我们叫“合唱”。
5、出示教育挂图,帮助幼儿进一步体验音乐的节奏与结构。
师手持青蛙教具(左右各持一种)跟着音乐在涂上按节奏演示:荷叶的大小代表音乐力度的强与弱,一张代表一小节。力度强的小结大青蛙跳到大荷叶上;力度弱的小结小青蛙跳到小荷叶上;最后两小结大小青蛙一起跳。(教师手持教具跳时,根据音乐的强弱加重或减轻跳的力度和弧度,让幼儿从教师的动作中也感受到音乐的强弱。)
6、组织幼儿游戏
师:今天的青蛙合唱好听吗?(好听)那我们来跟着音乐来玩《青蛙跳荷叶》的游戏。
请幼儿分成两组一组是老青蛙、一组是小青蛙跟着音乐有节奏地跳。
游戏前引导幼儿自己思考并尝试解决以下问题:“老青蛙应该跳的重还是轻?小青蛙呢?”
第二遍游戏时幼儿可增加学青蛙叫,并体会最后一句合唱部分和谐的感觉。
7、结束
师:游戏好玩吗?(好玩)这么好玩的游戏我们去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吧。
教学反思:
活动过程对幼儿探索精神,合作能力得到了发展,充分做到了以幼儿为主体。幼儿通过美丽的荷叶展开想象,联想到青蛙以及青蛙的各种叫声并向同伴表现。
幼儿在师幼、同伴之间的的互动中感受音乐的乐趣,从而对音乐感兴趣、能充分体验、展开丰富想象和极力表现。感受平时也应该用合适的声音表现歌曲,不能喊唱、乱唱。
合唱队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在情景中学唱歌曲《小黄鸭》,并初步尝试用分组唱的形式进行歌唱。
2、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体验和朋友合共同歌唱的快乐。
教学重点:
?小黄鸭合唱队》分为ab两个乐段。重点在a乐段中幼儿对“呷. 呷 呷. 呷 | 叫 —|”附点节奏的掌握。
教学难点:
在b乐段中,引导幼儿进行分组唱,让歌唱的衔接更为自然和顺畅。
教学准备:
1、ppt课件、《小黄鸭》音乐
2、增强幼儿对节奏的感知
教学过程:
一、水中游来小黄鸭---引入和体验;
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喜欢玩水的小动物,它是谁呢?它原来是小黄鸭,你们喜欢它吗?老师也很喜欢这只小黄鸭,来听听老师为什么喜欢它?(弹奏小黄鸭a段)
二、小小黄鸭呷呷叫---感受和游戏;
1、学唱歌曲a段
①我们把这里当成一个大的浴缸,你们一起来做我的小黄鸭,一起来玩水,可以吗?水应该怎么玩呢?大家一起来大浴缸,一起来玩一下,游呀游。来跟着音乐一起来玩一下。(播放小黄鸭a段)
倾听歌曲,感受旋律、熟悉歌词。
②初步学唱,熟悉旋律、记忆歌词。
那么可爱的小黄鸭,你们喜欢吗?小黄鸭陪我们洗澡是一件高兴的事情,那我们就要把喜欢、高兴的心情唱出来,让大家都听到你们好听的声音,可以吗?
洗澡还有什么有趣的动作?(幼儿自由单句模仿)让我们一起来听着音乐唱一唱、做一做。
[评析:从听辨、熟悉歌词到有感情地演唱表现歌曲性质,到根据歌词设计有趣的动作,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体现了歌唱教学的步骤和方法,提高了幼儿学唱歌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学唱歌曲b段
①小黄鸭不但陪我洗澡,它还有其它的本领,来一起听一下。
(引导幼儿听,将 “它会游、它会叫、它会吹许多泡泡” 歌词内容说出来)
②师:谁会用动作做一做呢?我们合作试试!
(启发幼儿念歌词并配动作练习,重点:泡泡动作)
③师:可不可以加上有趣的声音呢?
听听歌曲里面有什么有趣的声音?我们把有趣的声音学一学好吗?
(引导幼儿在“它会游、它会叫、它会吹许多泡泡”后根据添加象声词“哗哗”“嘎嘎”“bobobo”及动作。)
[评析:以小黄鸭的本领为主线,学唱时加入了媒体的演绎,让幼儿能快速的理解和记忆歌词,激发幼儿学唱兴趣。]
④一起观看幻灯片,完整演唱歌曲。
看看总共有几只鸭子了?6只鸭子了,你们唱的太好听了,它们都来了,它们是小黄鸭合唱队,它们今天要去沙滩表演,请我们小朋友一起去沙滩表演,表演之前要排练一下哦。(师生共同歌唱歌曲ab第一遍)
[评析:通过小黄鸭朝不同方向吹泡泡的方式示范两段结尾处旋律上行和下行的不同,让幼儿在学小黄鸭吹泡泡的过程中很快解决了歌曲演唱的难点。]
三、分组演唱
1、交代分组要求
师:小黄鸭邀请大家组成合唱队一起去演出,你愿意吗?观众要求小黄鸭合唱队分三组来演唱,这可怎么分呢?(幼儿自由选择参加的泡泡队、游泳队和嘎嘎队来进行分组唱)
[评析:让幼儿参加到“小黄鸭合唱队”之中,利用可以站立的分组标志,让幼儿自由选择想加入的队伍,经过师生共同的规则讨论,得出了歌唱的规则:a段由大家来歌唱,b段分组唱。]
2、讨论分组唱规则
师:你们准备好了,我们来排练一下吧!怎么唱呢?“它会游”哪组唱?“它会叫”哪组唱?“它会吹许多泡泡”哪组唱?前面一段谁来唱?(听伴奏变换形式完整歌唱1-2遍)
[评析:教师充当了指挥的角色,让歌唱的衔接更为自然和顺畅,在轻松、快乐地歌唱中掌握了歌唱的要领。]
创作感悟:
?小黄鸭》是一首旋律轻快、朗朗上口的儿童歌曲,是由不同旋律演绎的二段体式歌曲。a段歌曲以小黄鸭附点节奏的叫声为主要歌词内容。b段歌曲的歌词反复两遍,旋律稍有变化,第一遍的结尾由上行旋律推进,第二遍的结尾由下行旋律结束。
教师在活动中紧紧抓住了歌曲的`这些特点,将ab两个乐段分别创设为“我喜欢的小黄鸭”和“小黄鸭本领大”的两个情境,让幼儿在情境中自然地进行学唱。教师将活动环节设定为ab两个乐段分开学习的方式。
a 段歌曲的学习中,教师将歌曲中附点节奏的学唱作为教学重点。教师先通过反复倾听音乐并模仿小鸭的动作让幼儿熟悉旋律。再通过两只小鸭不同叫声(平均的四分节奏* * * * | * — |和附点节奏*. * *. * | * — |)的听辩来进行模仿学习小
黄鸭的叫声(附点节奏)。最后通过边唱边表演的形式让幼儿反复练习,让孩子们尽情、快乐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小黄鸭拍水、玩水、翘尾巴、泼水的动作,加强幼儿对附点节奏的掌握。提高了幼儿学唱歌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b段歌曲的歌词以小黄鸭的本领为主,学唱时教师加入了媒体的演绎,让幼儿能快速的理解和记忆歌词。并且通过小黄鸭朝不同方向吹泡泡的方式示范了两段结尾处旋律上行和下行的不同,让幼儿在学小黄鸭吹泡泡的过程中很快解决了歌曲演唱的难点。就分组唱的形式来说,教师让幼儿参加到“小黄鸭合唱队”之中,利用可以站立的分组标志,让幼儿自由选择想加入的队伍,经过师生共同的规则讨论,得出了歌唱的规则:a段由大家来歌唱,b段分组唱,即游泳队唱“它会游,哗哗”,歌唱队唱“它会唱,嘎嘎”,泡泡队唱“它会吹许多泡泡,bo~bo~bo~bo~”。为了让三组幼儿能够衔接得更加好,教师充当了指挥的角色,让歌唱的衔接更为自然和顺畅。在轻松、自然地歌唱中,孩子快乐地掌握了歌唱的要领。
整个活动设计巧妙,演绎流畅,不愧为一个歌唱教学的好范例。
合唱队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早期阅读的兴趣,增强幼儿对文字符号的敏感性。
2.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一)物理环境
1.字卡贴在黑板上,奖票放在口袋里.
2.幼儿围坐成扇形,看课教师于幼儿2米左右处.
(二)心理环境
1.教学前以游戏口吻与幼儿互动,让幼儿接受并喜欢我.
2.引导幼儿与客人老师问候,融洽气氛,放松、开心的进入教学活动。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了解故事大意
1.以“听听猜猜”的口吻与幼儿游戏,与客人老师问候,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幼儿认真倾听。
2.以字卡宝宝带故事的游戏口吻激发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3.教师有表情地讲故事一遍,提问:“你刚才听到了什么?”教师翻字卡(公鸡、大猫、小狗、胖猪、小偷)
二、师幼互动,翻字卡讲故事
1.以字卡宝宝想与小朋友见面的口吻,教师与幼儿一起讲故事。
2.问题设计:
(1)公鸡、大猫、小狗要学什么本领?教师翻字卡(唱歌、弹琴、打鼓),引导幼儿模仿对话与动作。
(2)公鸡在门缝里看见什么?教师翻字卡(小偷),公鸡、大猫、小狗和胖猪怎么说?引导幼儿用相应的表情学习对话.
(3)小偷怎么做?小动物们怎么说?他们怎么做? (引导幼儿模仿唱歌、弹琴、打鼓的动作合奏)
(4)思考:胖猪应学什么本领?(鼓励幼儿大胆说出各种想法,并用奖票奖励)
(5)公鸡、大猫、小狗、胖猪受到老虎的表扬,心里怎样?(引导幼儿用多种语言表达、并用奖票奖励)
三、字卡游戏,简单复述故事
1.引导幼儿带认识的字卡上台,没有上台的幼儿一起与教师简单的复述故事。
2.活动延伸:将字卡、图片放在语言区,鼓励幼儿相互讲述。
活动反思
我按照《纲要》的精神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孩子们可以用自己的眼光去审视,促使幼儿去经历和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集中讲述时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提问问题从简单到复杂,从而体现了一个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过程,引导幼儿学习运用句式表达再到概括性连贯表达。语言教学其中的主要目的是丰富幼儿的词汇,词本身是抽象的概括,对幼儿来说词汇的理解和运用是难点。
合唱队教案篇5
活动目标
体验和表现欣赏活动带来的快乐。
熟悉乐曲旋律,分辨乐曲的节拍、音高和不同力度的变化。
用指图、动作、乐器伴奏的方法表达对乐曲的感受。
活动准备
老青蛙和小青蛙唱歌的图片各一张。
人手一件乐器。
重点
用指图、动作、乐器伴奏的方法表达对乐曲的'感受。
难点
熟悉乐曲旋律,分辨乐曲的节拍、音高和不同力度的变化。
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在农场里》。
2、感受与表现乐曲《青蛙合唱》的节拍。
(1)今天,池塘边真热闹,原来是老青蛙和小青蛙在表演合唱节目,听!他们的歌是几拍子的?
(2)听音乐并说出音乐是三拍子的。
(3)教师与幼儿在乐曲声中,轻轻划拍。
(4)幼儿随音乐拍乐曲的节拍。
3、感受与分辨乐曲的音高。
(1)谁能听出是谁先唱歌,谁后唱歌?最后又是谁在唱歌?
(2)听音乐,教师与幼儿边听边看图片。
(3)提问:小青蛙唱歌的声音怎么样?老青蛙唱歌的声音怎么样?
(4)重复欣赏。听出音乐中是谁在唱歌,我们就用手指向谁,音乐的最后怎么指。
(5)继续听音乐,用高举双手和放下双手表现乐曲的高、底。
4、为乐曲伴奏,表现强、弱变化。
(1)两只青蛙唱歌,谁的歌声大?谁的歌声小?
(2)大家的乐器都会学青蛙唱歌,我们来为他们伴奏。启发幼儿讨论怎样为青蛙伴奏。
(3)在教师指挥动作的暗示下,用轻轻敲和较用力敲为青蛙伴奏,最后用力敲。
(4)全体幼儿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小青蛙伴奏,另一部分为老青蛙伴奏,最后全体敲。
5、复习音乐游戏"要下雨啦"。
合唱队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几种音乐流派
2、感悟不同风格的合唱作品
3、学习合唱作品的分析比较
教学课型:
合唱拓展课
教学对象:
面向喜爱歌唱的高中学生
设计思路:
针对学生学唱了部分合唱作品,但对作品的风格,以及相关的音乐流派,即音乐发展的一条线索接触较少的实际情况设计本堂课。希望通过这节课,了解三种音乐风格:古典、浪漫、印象派音乐;并在合唱演唱时体验感悟不同流派作品的风格。通过大家唱唱谈谈,将理解音乐流派风格与感悟合唱风格组合在一起,可能会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
合唱作品《银色的梦》、《ave verum corpus》、《缆车》、《安吉利娜》等
教学重点:
体验、感悟不同风格的合唱作品。
教学难点:
比较不同音乐流派风格的合唱作品。
教具准备:
钢琴、dvd、电脑、投影仪等教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乐曲德彪西《月光》 4分种
问:谁的作品,音乐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并回答。
介绍:印象派音乐(多媒体)及产生的背景
我们唱过的合唱中有没有类似风格的作品?
二、合唱《银色的梦》
练习一遍(前半部分)
?银色的梦》是上海作曲家朱良镇先生专为我们大境合唱团编配的混声合唱作品,我们是首唱,在
之前没有音响资料可以借鉴。他在创作的时候有意识的想往印象派音乐方面靠,我们根据对印象派音乐的理解,来演唱这首歌曲。
再唱一遍好吗?(节奏方面自由一些)
问:唱这个作品的时候有什么感觉?与以前唱过的其他作品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并自由回答
师:大家谈的都非常好,好像已经在思考从哪些方面把握合唱风格了。
(板):旋律上、节奏上、力度上、和声上、音乐形态上、织体上等等
这些就是我们思考合唱作品风格的基本元素,下面我们从这些元素入手,试着比较一些唱过的作品
好吗。接下来我们唱哪个作品?
三、合唱《ave verum corpus》
练习一遍(前半部分)
这是莫扎特的合唱作品。问:莫扎特属于什么时期的音乐家?
(板)古典时期音乐特点
欣赏《ave verum corpus》合唱音响,同时多媒体展示古典音乐特点。
问:这个作品与《银色的梦》有区别吗?
学生自由讨论并回答。
在和声形态上:《ave verum corpus》工整、平稳、和谐
?银色的梦》不和谐中的和谐,相对自由,音乐层次多
再演唱一遍两首作品(各半段或两个乐句),感受和声的不同。
问:我们对古典音乐特点和印象派特点的作品有了一些感悟,那么我们回忆一下,有没有唱过其他不同风格的作品?
四、合唱《缆车》
欣赏世界青年混声合唱团演唱的《缆车》
了解《缆车》的风格和背景。
请学生讨论并回答《缆车》的风格特征。(多媒体展示)
我们通过讨论对《缆车》的风格有了一点认识,下面我们再自己唱唱,感悟体会一下。
问:与前两首作品风格比较《ave verum corpus》有哪些区别?
学生讨论交流:音乐形态上、和声上、力度上、情绪张力上等等方面。这时可以边讨论,边演唱,唱一些段落,相互比较。
还有没有其他风格的作品?
五、合唱《安吉利娜》
演唱之后,讨论这首作品的风格和特点。爵士音乐的特点。
问:没有唱过其他风格的作品?
合唱《弗尔费列斯》这个作品是复调风格作品。拿出部分段落体会复调风格。
总结:音乐风格发展线索图(多媒体)
六、我们唱了那么多作品,请大家谈谈唱合唱有什么体会?
合唱队教案篇7
课时??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完整复述故事
2、能用自己的肢体动作与表情表示快乐
3、在表演中体验互助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挂图、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卡
1、教师:这是谁,他在干什么?
2、幼儿讨论回答
3、教师讲述图卡一的故事
二、仔细观察图片,大胆地想像,并讲述故事
(1)教师:驴会遇到谁呢?
教师:
1、驴都遇到了谁?他们都说了什么呢?
2、他们想干什么?
幼儿讨论并猜想,并大胆讲述
3、教师讲述图卡二到图卡四的故事
(2)出示图卡五、图卡六
教师:
1、大野狼在干什么?小动物们见到它是什么样的'表情
2、大野狼会说什么?
3、动物们都在做什么?表情是什么?
教师讲述图卡五、图卡六的故事
三、教师结合图卡完整讲述故事
四、理解“快乐”并能用肢体动作与表情表示快乐
1、教师:
(1)故事讲完了,你们给故事起个名字吧
(2)教师讲正确的故事名字写到黑板上
2、(1)今天,我们欣赏了这个故事“快乐的动物合唱团”,合唱团他们快乐吗?为什么?你能说说吗?
(让幼儿说说他对快乐的理解)
(2)孩子们小动物不高兴了,可以唱歌,你不高兴了怎么办呢?当别人不高兴了,你又怎么办呢?(教师讲解自己不高兴时的方法,然后请孩子们自己说说自己的办法)
(3)请幼儿用肢体动作与表情表示快乐
请孩子们用你的肢体与你的表情表示一下快乐吧
总结:不开心时,我们想开心的事,当别人不开心时,你就多给他讲讲开心的事。
合唱队教案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