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每学期初制定教案,以便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准备,大家在制定教案时,应该关注知识的深入与拓展,28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挖蚯蚓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挖蚯蚓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倾听,操作,使幼儿知道蚯蚓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2、通过活动使幼儿懂得要保护蚯蚓。
3、发展幼儿观察能力及激发他们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六只盆:盆里有泥和蚯蚓
2、每人一只小盆子,一双筷子;
3、每组一盆水,抹布;
4、蚯蚓示范图,录音,图书等。
活动过程:
一、观察蚯蚓,知道其外形特征
1、观察泥土,寻找蚯蚓。
盆子里的泥土是怎么样的?(泥土上面有一个个小洞洞)这是怎么回事呢?泥里藏着什么呢?我们一起把它找出来。
2、观察蚯蚓的外形特征。
(1)蚯蚓长得怎么样的呢?它与其它动物不一样在哪里?
(2)幼儿观察蚯蚓“走路”时的动作,用手模仿蚯蚓走路时一伸一缩的现象。
小结:蚯蚓的身体圆又长,象细细的管子,而且身体滑滑的,软软的,有许多节组成。它与其它动物不一样,它没有眼睛,鼻子,耳朵,身体下面也没有脚,它是靠身体一伸一缩向前蠕动的,有些时候还会把身体卷起来。
二、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
1、小实验:将蚯蚓放入水中,观察蚯蚓会怎么样?
2、出示放在同一容器中的干湿两种泥,让幼儿观察,泥有什么不一样呢?(一边干一边湿)
3、找一找蚯蚓在什么地方呢?想一想蚯蚓为什么在这个地方呢?
小结:蚯蚓喜欢在潮湿的泥土中生活。
三、了解蚯蚓与人类的`关系
1、蚯蚓生活在泥里吃什么呢?(幼儿自由讨论,并自己在教室里寻找图书,图片等答案。)
2、蚯蚓有什么作用?
小结:蚯蚓吃的是泥里腐烂的东西,有时钻出泥土吃地面上腐烂的树叶,它在泥里生活,使土壤变得松散,庄稼,植物就长得好了,它的粪便还可以作肥料,蚯蚓还可以做中药,它也是家禽,家畜,鱼最喜欢吃的饲料。
3、蚯蚓的本领真大,但是有一些地方蚯蚓不多,所以我们人类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就是把蚯蚓养起来,然后把它送到需要的地方,为人类服务。
四、延伸活动:
1、和幼儿一起到田野里去找蚯蚓。
2、自然角中饲养蚯蚓,让幼儿观察蚯蚓松土的现象。
3、做蚯蚓再生的实验,让幼儿了解蚯蚓生存繁殖的特殊本领。
挖蚯蚓教案篇2
设计意图:
这是一节极为普通的科学活动,把介绍蚯蚓作为主要的教学目的,没有花哨的准备和内容,也未把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结合其中,但这节普通的课却运用了先进的教学设备——多媒体。把蚯蚓的各部分特征展示给幼儿,让幼儿直观而又全面的接受知识,同时,取得了用图片教学所无法达到的效果。在本节课中,又利用了因特网,随时解决幼儿所提出的、想知道的各类问题,满足了幼儿的求知欲望,同时也解决了教师对知识了解不全面,从而面对幼儿提问时束手无措的情况。
教学目标:
1、了解蚯蚓的外形特征,知道蚯蚓的一些有趣的事情。
2、充分感受因特网为日常生活带来的方便。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事先听过《小蚯蚓找妈妈》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出课题。
细细长长像条虫,没手没脚会劳动;天天躲在泥土中,钻来钻去把土松。猜猜这是什么?(点击谜底)
二、蚯蚓的特征。
用多媒体课件详细介绍蚯蚓的各部分特征。
教师小结:蚯蚓的身体细长,圆圆的、光滑、柔软;全身由许多环节组成,头较尖,嘴长在身体最前面。它没有眼睛、鼻子和耳朵,也没有脚,是靠身体的一伸一缩向前移动的。
三、蚯蚓的用途。
用多媒体课件了解蚯蚓各种不同的作用。
四、游戏“蚯蚓爱吃什么”
请幼儿根据蚯蚓的爱好有鼠标挑选蚯蚓爱吃的食物。
五、延伸活动。
用因特网查找关于蚯蚓的资料。
1、师:你们想知道蚯蚓的哪些事情呢?(教师记录)
2、师生共同上网查找资料。
活动反思:
活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幼儿兴奋紧张的场面比如:在摸蚯蚓环节时有的孩子胆小不敢摸、或者壮大胆把蚯蚓捏死的意外,我们要给予幼儿正确的指导和处理好该事情,让幼儿处于一种轻松、自然地状态下完成认知。《纲要》提出: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支持鼓励它们大胆探索与表达。整个过程关注幼儿在生活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的觉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应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
挖蚯蚓教案篇3
设计意图:
读了《蚯蚓的日记》这一绘本,被书中小蚯蚓俏皮的形象、本真的个性、执着的勇气深深吸引并打动。透过那一页页惟妙惟肖的图画日记和幽默风趣的语言,我仿佛看到了蚯蚓世界以外的一个个活生生的正在经历着成长的孩子。绘本也幽默诙谐的形式阐述了蚯蚓特点。设计本次活动,旨在让孩子在一个充满趣味性的氛围里了解日记的基本形式与绘本里幽默诙谐的画面所带来的乐趣。
活动目标:
1、能运用观察、猜测、讨论等方法阅读绘本。
2、从阅读绘本中了解日记的基本形式。
3、体会幽默诙谐的画面带来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运用观察、猜测、讨论等方法阅读绘本。
难点:在阅读绘本中了解日记的基本形式。
活动准备:
ppt、蚯蚓姐姐图片、蚯蚓日记每日事情统计表活动过程:
一、出示绘本封面《蚯蚓的日记》,引起幼儿兴趣。
1、出示封面图片,了解书名,引起阅读兴趣师:今天老师带来一本有趣的书,我们一起来看看书的封面,你看到了什么?
蚯蚓在干什么?
它是怎么写日记的?
"蚯蚓的日记"是这本书的名字。
蚯蚓在他的日记里到底写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师幼共同阅读,了解绘本内容和日记的基本表现形式1、逐副阅读启发幼儿看看,想想,说说,初步理解绘本的基本内容(1)、引导幼儿阅读第一页(蚯蚓教蜘钻地,了解蚯蚓会钻地的特点)师:这是蚯蚓的第一篇日记,你们知道这篇日记是蚯蚓什么时候写的吗?原来记日记的时候是要先写上几月几日的。
在这一天里,有谁?
发生了什么事?
教师讲述故事并提问:原来蚯蚓和蜘蛛是好朋友,今天蚯蚓教蜘蛛怎样钻地,蜘蛛成功了吗?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明天蜘蛛又要教蚯蚓怎样倒立走路。你们觉得明天蚯蚓会成功吗?
(2)、引导幼儿阅读第二页(蜘蛛教蚯蚓倒立走路,了解蚯蚓没有脚的特点,不能依附在树枝上)师:第二天了,日记上的日期有什么变化?
对了,3月21日,这一天蚯蚓学会倒立走路了吗?
为什么没有成功呢?
(3)、引导幼儿阅读第三页(蚯蚓做了一个噩梦,了解蚯蚓是吃垃圾的特点)师:这件事是发生在哪一天?
你是怎么知道的?
蚯蚓日记的最上面都标有日期,记录这一天他发生了什么事情。
那在这一天蚯蚓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教师讲述故事:昨天晚上蚯蚓做了一个噩梦,遇见了巨大的鸟,妈妈告诉它睡觉前不能再吃那么多垃圾了。
(4)、引导幼儿阅读第四页(蚯蚓参加舞会,了解蚯蚓没有脚的特点)师:3月23日,你们听到什么声音?
蚯蚓可能才做什么呢?
我们来看看它到底在干什么?
(出示图片)它在干什么?
它是怎么跳舞的(教师边讲述边以动作演示)为什么他只能这样跳?我们一起来学学它吧!
(5)、引导幼儿阅读第五页(姐姐照镜子,了解蚯蚓的头和尾巴是一样的特点)(出示姐姐的图片)师:今天,蚯蚓的日记里出现了这样一个人,它是谁?
蚯蚓和它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教师讲述故事提问:为什么蚯蚓要这样说它姐姐呢?
事实是这样吗?
(6)、引导幼儿阅读第六页(看牙医、不用洗澡
了解蚯蚓没有牙齿住在泥土里的特点)师:昨天是3月24日,今天是?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蚯蚓的日记里写了什么。
今天,蚯蚓的日记里写了什么?
教师讲述故事提问:为什么蚯蚓永远不必看牙医?
为什么蚯蚓可以拖着泥土进屋?
为什么蚯蚓可以永远不用洗澡?
三、第二遍完整阅读绘本,了解日记的基本含义教师出示图谱帮助幼儿完整阅读3月20日到3月25日蚯蚓的日记。
师:这么有趣的故事,我们一起再来看一遍吧!
3月20日蚯蚓的日记里写了什么?是这样吗?我们一起来看看。(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诉进行张贴绘本简易图片,并进行ppt画面再回顾)3月21日蚯蚓的日记里写了什么?3月22日蚯蚓的日记里写了什么?3月23日蚯蚓的日记里写了什么?3月24日蚯蚓的日记里写了什么?3月25日蚯蚓的日记里写了什么?
看了蚯蚓的日记,你们能告诉我什么是日记吗?
教师总结:我们知道了原来日记是用文字或者图案的方法记录自己的想法和每天发生的事情,可以是你开心、难过、害怕等事情,而且每篇日记都要标有日期。
四、拓展幼儿思维,启发幼儿大胆想象。
教师运用神秘的语气启发幼儿对蚯蚓3月26日日记的想象。
1、引导幼儿自由讨论。
2、请个别幼儿进行讲述。
五、延伸部分你们也想写写自已一周的日记吗?我们一起回去试试吧!
挖蚯蚓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和体验故事中优美的语言以及和谐美好的人际关系。
2、培养幼儿喜欢与别人共同生活的良好心态。
3、让幼儿了解虫子的生活习性和本领。
【活动准备】
1、根据故事情节制作挂图。
2、配乐故事录音磁带、录音机。
3、相关角色的头饰和简单的场景布置:花丛、草地等图片粘贴到小椅子上。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孩子们学着小动物的样子进入活动室。
2、谈话:小朋友,刚才你们学得什么小动物的啊?(老师,我学的蝴蝶飞;我学的小鸟飞;我学的小蚂蚁在避雨;老师,我学的孔雀开屏。)哇!小朋友们太厉害了,想象力这么丰富,好,掌声鼓励一下!(拍手)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有关动物的故事,想知道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吗?(想)。好,请看大屏幕。
二、基本部分:
1、出示课件:请小朋友们看着画面,听老师讲述。(边讲边提问的方式,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
(1)老师用故事《蟋蟀、蚯蚓》开头的语言导入:“那是春天美好的一天,蚯蚓、蟋蟀、蝴蝶和蚂蚁来到这个世界上不久,就偶然地遇在一起,它们遇到一起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幼儿自由猜想,讨论。
(2)教师讲述故事至“它们就在那儿成立了它们的家”后,提问:蟋蟀、蚯蚓、蝴蝶和蚂蚁住在一起后,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再次请幼儿猜想、议论(会打架、会找不到东西吃,会没有房子住?会成为好朋友……)
(3)继续讲故事至“因为是蚯蚓首先想出这个计划的”后,提问;如果你是蚯蚓,你会想出一个什么样的主意呢?幼儿自由表达。(让蚯蚓去掉土,让蟋蟀去唱歌,让蝴蝶采花粉,跳舞,让蚂蚁驮食物等。)
(4)继续讲完故事。
2、教幼儿完整地听故事录音一遍。
3、结合教学挂图孩子们自己看图讲述故事,老师适时地给与提示。
刚才小朋友们讲的太好了,现在听老师完整地给你们讲一遍,注意听啊,待会老师可要考考你们啊!
4、老师有表情的完整地讲述故事,幼儿可随老师小声讲述。
5、好,故事讲完了,现在让老师来考考你们。
1)、故事中的虫子(蟋蟀、蚯蚓、蝴蝶、蚂蚁)各有什么本领?
2)、它们是怎样相处的?
3)、你有什么本领?
4)、你的小伙伴有什么样的本领?
5)、你愿意和有不同本领的朋友一起生活吗?
6、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听故事录音进行即兴表演。
7、幼儿分别戴上蟋蟀、蚯蚓、蝴蝶、蚂蚁的头饰,进行故事表演。
表扬大胆表现的孩子,鼓励孩子们在动作上有自己的创新。
三、活动延伸:
1、生活中,你还见过什么样的虫子,它们长什么样子?
2、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把你喜欢的小虫子,用这些废旧材料来制作手偶吧。幼儿动手制作,老师来回指导,并提醒孩子们注意安全与卫生。
3、用制作的手偶进行创新表演。
四、结束部分:
1、让孩子们回家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一起与爸爸妈妈搜集虫子,制作标本。
挖蚯蚓教案篇5
设计意图:
春雨过后,幼儿在户外活动时间,我发现孩子们聚在一起谈论着,我悄悄走过去,这是,听到孩子们讨论,蚯蚓的眼睛、嘴巴在哪里?那它用什么呼吸呀!盛帅抢着说:"蚯蚓用皮肤呼吸,我在少儿频道看到的彩虹姐姐说的。"孩子们的一轮越来越又兴趣,话题越来越丰富,身为教师的我们作为一名活动的观察者,契机的扑捉者,本能地意识到只要稍加引导,便会将个别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变成一个大家共同的话题。于是在倾听孩子们的对话过程中,我们及时判断并肯定了生成的可能性与价值。
动物与幼儿有着天然的密切关系,所以这一的确定可满足幼儿探索动物世界,激发幼儿喜爱动物的情感,这一活动可以集中两周内完成。
目标:
1、能有兴趣地搜集动物图片,标本、模型等信息。不断扩大探索的事业,能用连贯的语言或自己熟悉的符号,图像,大胆自信地表现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2、积极参与、观察认识、饲养照顾小动物,能用多种方式表达对动物认识和情感。
3、了解动物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趣事及动物与人们的密切关系。
4、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5、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目标:
1、社会生活:
(1)获取关于蚯蚓的各种知识,了解蚯蚓有趣的生活情景。
(2)理解、尊重、喜爱蚯蚓,能以恰当的方式对待小动物。
2、身体运动:
学习蚯蚓爬,用手模仿蚯蚓走路时一伸一缩的现象,锻炼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3、语言交流:
(1)理解儿歌"蚯蚓"的内容,有表情地学念儿歌,初步尝试更换儿歌中间段的词,仿编儿歌。
(2)学习倾听故事,产生情感共鸣--喜爱蚯蚓,理解尊重蚯蚓。
4、科学探究:
(1)和幼儿一起到田野里去找蚯蚓。
(2)自然角中饲养蚯蚓,让幼儿观察蚯蚓松土的现象。
(3)做蚯蚓再生的实验,让幼儿了解蚯蚓生存繁殖的特殊本领。
5、艺术表现:
学习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蚯蚓的外形特征,大胆表现蚯蚓王国中有趣的生活情景。
6、家长参与
(1)向家长发放活动的通知,并提出相应的亲子家庭活动建议。
(2)请家长向孩子介绍有关蚯蚓的知识,利用雨天后带领幼儿户外观察蚯蚓,寻找蚯蚓的家--泥洞,丰富幼儿对蚯蚓的认识。
(3)发动家长和孩子一起收集有关蚯蚓的各类资料。
7、环境创设:
(1)自然角中饲养蚯蚓,让幼儿观察蚯蚓松土的现象。
(2)语言区提供有关蚯蚓的图书、图片,儿歌、录音机、相关的磁带。丰富幼儿对蚯蚓的认识。
(3)益智区提供金鱼缸,瓶内装有蚯蚓,供幼儿观察蚯蚓的生活习性。
(4)美工区:拼帖蚯蚓的各种图片、水彩笔、蜡笔、半成品、泥工、废旧物品、剪刀、胶水等。
(5)利用走廊、区角等地方张贴各种蚯蚓的图片、根据幼儿的认知发展,逐步参与各种墙饰的布置,进行幼儿作品展。
小班孩子情感丰富,他们喜欢动物,与动物之间似乎天生有着一种必然的联系,千变万化的动物世界总是能引起他们极大的注意。他们也总是对各种动物都充满了好奇心与探索欲望。
最近一段时间,孩子们在户外活动时,常常见他们的身影蹲在草丛中寻找着……原来他们对小小蚯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产生了许多问题,"蚯蚓的家在哪里?""蚯蚓有妈妈吗?""蚯蚓吃什么?""蚯蚓能活多长时间?"等等。结合"亲亲小动物"环境实践活动,我围绕"蚯蚓"组织了一系列探索活动实录。
活动反思:
1.选材生活化《纲要》中提出:“”孩子们的探索活动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本活动的内容主体来源于生活,结合活动引导孩子们关注周围生活,关爱人类的朋友——蚯蚓。孩子们兴趣盎然的参与活动,发现了蚯蚓的有趣和奇妙。
2.环境宽松化整个活动注重每个孩子的参与、探索、研究。幼儿带着问题去探索、研究、寻找、发现。幼儿在活动中能很好合作。教师在活动中是材料的提供者,问题的观察者和探索活动的引导者、启发者,为幼儿提供了宽松、自由的探索氛围。幼儿充分体验了自主活动的乐趣,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意识。
3.材料丰富化本次活动的材料,看似简单,其实蕴含了丰富的内容我们提供了若干条蚯蚓和相关的探索辅助材料避免了幼儿操作时的争抢,有提供了自主选择、探索的机会。
挖蚯蚓教案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