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动方案中设置评比环节,能够激励参与者积极表现,提升活动的参与度,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实践,活动方案能够与时俱进,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与需求,以下是28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音乐活动方案参考6篇,供大家参考。
音乐活动方案篇1
活动内容:音乐
欣赏:瑶族舞曲(大班)
活动目标:
1.能通过欣赏音乐,感受乐曲的意境。
2.听辩乐曲的aba结构,并能根据结构的不同用相应协调的动作表现出来。
3.尝试进行乐器演奏,感受合作表演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相关舞蹈动作的经验。有乐器演奏的经验。
2.物质准备:音乐、自制ppt、葫芦丝、音符图谱、三角铁、双响筒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国庆节好多小朋友都去外地玩了。有去浙江龙游石窟的,有去江苏南通的,还有去湖南长沙的。我们的中国真大呀!有那么多好玩的地方。
今天老师要带你去一个感受一个美丽的地方,是哪里呢?一起来看一看哦!
二、观察ppt、欣赏音乐,感知音乐。
1.完整欣赏音乐一遍,教师根据音乐的乐段进行相应的语言描述,帮助幼儿欣赏感知音乐。
2.出示葫芦丝,教师吹奏一段《瑶族舞曲》的旋律,感知葫芦丝的音色美。知道这是中国特有的民族乐器。
3.欣赏a段音乐,感受音乐的柔和美。
4.欣赏b段音乐,感受音乐的欢快美。
5.欣赏第三段音乐,听辨第三段和第二段的区别。感知音乐aba的结构形式。
三、听音乐看图谱,尝试用动作表现音乐。
1.听a段音乐,根据音乐节奏创编相应的动作。
2.听b段音乐,根据音乐节奏创编相应的动作。
3.听第三段音乐,根据音乐节奏创编相应的动作。
4.完整跟音乐进行动作的表演。
四、选择合适的乐器,尝试进行配器演奏。
1.选择适合a段音乐的乐器,并根据图谱进行演奏。
2.选择适合b段音乐的乐器,并根据图谱进行演奏。
3.尝试进行跟音乐合奏。
五、集体合作表演,结束活动。
幼儿集体进行合作表演,结束活动。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这么美的《瑶族舞曲》,以后有机会大家一定要去瑶族做客呀!
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在表演区跟着《瑶族舞曲》的音乐表演舞蹈和乐器演奏。
2、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少数民族的相关资料,供大家分享。
音乐活动方案篇2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并初步学唱歌曲《秋天多么美》。
2.积极参与歌唱活动,尝试自主学习歌曲。
3.在音乐活动中感受愉悦的氛围,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1.课前带领幼儿了解秋天成熟的农作物。
2.图谱秋天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引起兴趣。
师:孩子们,美丽的秋天来到了,你们知道哪些东西丰收了吗?(橘子、稻谷、高粱、玉米)谁能说说秋天美在哪里?(硕果累累的秋天真美丽!)你们是这样赞美秋天的,听听我是怎样赞美秋天的呢?(音乐)
二、感受歌词、旋律的优美。
你们听了这段音乐,感觉怎样呢?(欢快、活泼)那歌曲了是怎样赞美秋天的呢?说能用歌词里的话来说一说。(秋天多么美!)那一共唱了几次"秋天多么美"呢?(三次)你们能用这种方式来赞美秋天吗?幼儿学唱(来┅┅)哇,你们学得真像啊!
老师还把你们刚才唱得这段音乐,编成了图谱,你们会看着图谱自己学唱吗?我们一起听着音乐,看着图谱试一试吧!(放音乐)
三、理解歌曲,演绎歌曲。
1.师:你们刚刚用好听的声音来赞美美丽的秋天,那秋天到底美在哪里呢?(我们来听一小段歌曲)歌曲里唱了些什么?秋风是怎样吹的?(轻轻吹)秋风把什么农作物吹熟了呀?(棉桃)什么是棉桃?人们把棉花开花以前的样子称作棉桃。
那我们一起来听着音乐学一学棉桃姐姐成熟的样子,好吗?(放音乐)谁能够跟着音乐边哼边做动作,那就更棒啦!(放音乐)
2.秋天,除了棉桃姐姐成熟了,还有谁也开心地笑弯了腰呢?(稻谷)秋天的稻谷它是怎样唱歌的呢?(放音乐)谁能够跟着音乐边哼边做动作,那就更棒啦!(放音乐)秋天这么多农作物成熟了,真的是大丰收啊!
四、总结。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完整地欣赏这首优美的歌曲《秋天多么美》吧!(音乐)请小朋友们站起来,自由地跟着音乐唱歌,跳舞吧!
秋风秋风轻轻吹,棉桃姐姐咧呀咧开嘴,你看她露出小呀小白牙,张张脸蛋笑微微。来来来来来来来来,秋天多么美,秋天多么美,来来来来来来来来,秋天多么美。
秋风秋风轻轻吹,稻花姐姐把呀把手挥,你看她梳着金呀金头发,结出串串金穗穗。来来来来来来来来,秋天多么美,秋天多么美,来来来来来来来来,秋天多么美。
音乐活动方案篇3
教学目的:
一、以甜美的声音用充满爱的情感演唱《乘着歌声的翅膀》,感受音乐带来的浪漫气息。
二、能够通过欣赏合唱作品感受艺术歌曲带来的美感,并自由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想法。
三、能够通过歌唱和欣赏,学会运用简单的音乐语言评价作品。
教学重点、难点:
一、有感情的`演唱这首歌。
二、掌握八六拍子的节奏,注意音符的时值。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教具:
钢琴投影电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二、聆听乐曲,感受歌曲的舒展婉转、优美动听。〈放音乐,让学生有一个完整的印象〉
1、乘着歌声的翅膀也有译为歌之翼的,原为一首独唱歌曲,德国诗人海涅诗作曲家门德尔松曲。乘着歌声的翅膀是门德尔松作品中流传zui广的声乐作品。2、介绍作曲家门德尔松的生平及代表作品。
3、找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简介词作者海涅,请学生谈谈这首歌曲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4、学唱歌曲
1)随音乐哼唱曲谱及歌词。
2)请学生把跟唱过程中认为zui难唱的地方找出来。
3)根据学生找出的难点进行范唱歌词,讲解6拍子的强弱规律。强、弱、弱,次强、弱、弱。
4)学生随教师伴奏演唱歌曲,注意艺术处理。
5、理解歌曲:
1)小组讨论这首歌曲有哪些音乐特点?
2)请学生思考此曲应该用什么样的速度、力度、情绪来演唱?
3)找出主要节奏型,并随歌曲用手拍打,体会歌曲的节奏特点。
4)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6、欣赏群星演唱的《乘着歌声的翅膀》,让学生体会不同版本演唱的同一首歌曲所带来的不同感受。
7、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风格来演唱歌曲。
三、找唱的好的学生给大家表演。
四、教师小结,组织下课。
课后反思
本节课体验6拍子的节拍韵律和强弱规律,再加上歌曲中的难点比较多,像是弱起小节、变音记号、倚音、长音、大跳音程等,学生比较难掌握。多听是学习歌曲的关键,毎听一遍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任务。重难点地方教师多范唱,提示、指导学生学唱,运用钢琴辅助教学,让学生听旋律的音高,特别是变化音等,解决重难点。歌曲中强弱的处理要通过歌声表现出来,这样才能充分展现歌曲的美感。
音乐活动方案篇4
一、指导思想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增强学生的体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活跃校园气氛,展示学生的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我校将继续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艺体兴趣小组活动。
二、活动目标
艺体兴趣活动是学校课堂教学的延伸性活动,是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全面实施推进素质的一个重要体现。艺体兴趣活动的正常开展,既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可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发展的时间与空间。组织丰富多彩的艺术体育活动,符合广大学生和家长的意愿。学生通过活动,能获得许多在课堂中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活动具体要求
1、要有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培训方案、工作总结,严格按教学计划的要求、定期开展兴趣活动,使学生通过兴趣活动有所收获。
2、各兴趣小组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必须认真辅导并做好辅导记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确保活动扎实有效。
3、各兴趣小组要做好活动前的.点名制度,对缺席学生要问清原因,做好记载,并及时与班主任联系。
4、辅导老师如有外出学习等特殊情况,应提前报教导处,并通知学生暂停活动。
5、各兴趣小组应积极主动参加校级及以上的各类比赛活动,根据学校要求开展展示活动。
四、活动量化考核办法
1、随机抽听兴趣小组活动辅导课。准备充分,效果好评20分,其余视情况每降一等扣2分。
2、有详实指导性强的活动计划和学生出勤记录、辅导记录等资料评10分,一样不符合要求视情况扣1-3分。
3、随机抽取3—5名学生,调查了解教师平时的辅导情况、学生的满意度。满意度100%评5分,满意度每降5个百分点扣1分。
4、随机抽取各组总人数的20%—40%的学生,测试辅导效果。合格率100%评50分,每降1个百分点扣1分。
5、统计辅导教师出勤情况,出满勤评5分,每无故缺席、迟到、早退的1次扣0.5分。
6、奖励办法
①按得分高低划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次,90分—100分为优,80分—89分为良,70分—79分为中,69分以下为差。按等次根据学校财力情况计酬。
②对参加兴趣小组的学生在校级、镇级以上部门组织的竞赛中获得等级奖的,依照学校奖励办法对辅导教师另行奖励。
音乐活动方案篇5
活动目标
1、倾听音乐的快慢变化,做出相应的小鸟动作。
2、喜欢玩音乐游戏。
3、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鸟妈妈的头饰。
活动过程
1、听音乐走路:
幼儿听"走路"的音乐,按着节奏走路,音乐停止,幼儿站立不动。
游戏反复数遍。
2、听音乐找座位:
幼儿听"走路"的音乐,按着节奏走路,音乐停止,幼儿迅速找到任意一个座位坐下。
游戏反复数遍。
3、幼儿学做音乐游戏:
教师戴头饰扮演鸟妈妈,幼儿扮演小鸟,妈妈带娃娃出去玩。
幼儿听"鸟飞"音乐,做鸟飞动作,音乐停止,提醒有热找到家(座位)。
教师变化音乐的快慢速度:
"音乐有什么变化?""音乐快的时候,小鸟可以干什么?"(小鸟很快乐,自由自在地在飞翔)"音乐慢的时候,小鸟可以干什么?"(小鸟在捉虫、休息)"音乐停止了,小鸟就干什么?"(找家)游戏反复数遍。
活动建议
在学会做"小鸟找家"游戏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其他小动物的音乐,如小兔、小猫等,让幼儿听音乐做"小兔找家"、"小猫找家"的游戏。
音乐活动方案篇6
设计意图:
我园致力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节”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其中的“戏曲节”活动给幼儿带来了全新的艺术感受和体验。《夫妻观灯》是黄梅戏的经典之作,表现了人们正月十五上街看花灯,人山人海、花灯各异、热闹非凡的场景。两个演员把看灯人的动态、神情表演得惟妙惟肖。
本活动主要表现“长子(矮子、胖子、瘦子……)来看灯”这一片段,教师将重难点前置引导幼儿学习。首先,通过引导幼儿回忆元宵灯会的热闹场面,引出黄梅戏《观灯》片段。其次,通过三组图谱帮助幼儿理清人物的形象特点及动作方式(谁来看灯了,是怎么看灯的)。最后,提供表现的机会,让幼儿自由发挥,并初步尝试合作表演,在唱唱演演的过程中感受戏曲表演艺术的魅力,从而产生自发表现和创造的愿望。
目标:
1.欣赏黄梅戏《观灯》片段,感受诙谐、夸张的表演风格,能初步根据歌词进行表演。
2.萌发对戏曲表演的兴趣,体验想象、表现的快乐。
准备:
1.知识准备:了解元宵节习俗。
2.教具准备:(1)元宵灯会的ppt。(2)黄梅戏《观灯》片段的视频。(3)长子、矮子、胖子、瘦子、小孩、老头的图片。(4)小梅花贴纸。
过程:
一、引出元宵灯会
师:我们中国人要过元宵节。谁知道元宵节是怎么过的?那天我们会做些什么呢?
幼:吃元宵,看花灯。
(播放ppt“元宵灯会”。)
师:你们看,元宵灯会什么多?
幼:灯多。
师:还有什么也很多?
幼:人多。
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去看灯会?
幼:花灯很好看,灯会很热闹。
师:人多了会怎么样?
幼:挤来挤去。
师:人那么多,挤来挤去,那怎样看灯呢?
幼:挤进去看/伸长脖子看/踮起脚看……
师:谁愿意来学学挤来挤去看灯的样子?
师:大家—起来做做这几个动作。
师:有一位叔叔和阿姨在元宵节那天也去看灯了,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看到了什么。
二、了解戏曲内容
1.观看视频,初步感受戏曲内容。
师:看了以后,你有什么感觉?我看到很多小朋友在笑,你们为什么笑啊?
幼:他们在表演,很有趣。
师:他们在表演什么?
幼:他们在表演看灯的样子。
师:是啊,他们在演戏呢。他们表演的是黄梅戏,黄梅戏是中国很有名的一种戏曲。
2.观看视频,了解谁来看灯了。
师:他们都唱了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并按歌词顺序摆放长子、矮子、胖子、瘦子、小孩、老头的图片。)
幼:长子来看灯。
师:“长子”是什么意思?
幼:高高的人。
师:是的,黄梅戏中把个子高高的人叫作“长子”。
师:还有谁来看灯了?
幼:矮子。
师:“矮子”是什么意思?
幼:矮矮的人。
师:对,个子矮矮的人。黄梅戏中“矮”是怎么发音的?大家一起来学一学。(教师示范发音,幼儿跟学。)
(教师运用同样提问引导幼儿回忆并表达谁来看灯了,直至戏曲唱段中六个人物的图片全部出现。)
师:看一看,这些人有什么特点?(引导幼儿分别观察三组图片,发现人物高矮、胖瘦、老少的特点。)
幼:长的矮的,胖的瘦的,小的老的,他们每组正好是相反的。
3.欣赏教师清唱表演,了解观灯人是怎么看灯的,并学习动作。
(1)倾听教师表演唱,了解内容,学习动作。
师:我也会唱黄梅戏,我来给大家表演这一段怎么样?仔细看,谁来看灯了?仔细听,他们是怎么看灯的?(教师表演唱。)
师:我唱得怎么样啊?
幼:很好。
师:都有谁来看灯了?他们是怎么看灯的?(按人物出场顺序提问。)
师:“长子来看灯”(表演唱),他怎么样啊?(根据幼儿的应答情况适时出示图片,鼓励幼儿学习表演动作。)
幼:头一伸。
师:“挤得头一伸”(表演唱)。
(教师运用同样提问引导幼儿回忆并表达观灯人是怎么看灯的,直至表演唱完以下六句唱词。)
“长子来看灯,他挤得头一伸!”
“矮子来看灯,他挤在人网里蹲!”
“胖子来看灯,他挤得汗淋淋!”
“瘦子来看灯,他挤成一把筋!”(解释“筋”,演示动作。)
“小孩来看灯,他站也站不稳!”
“老头来看灯,切,走不动路来戳呀戳拐棍啊!”(解释“戳拐棍”,演示动作。)
师:最后一句跟前面的歌词不一样,最长。我们一起来学习两遍,大家边唱边做动作哦。
(2)师幼合作表演唱。
师:我来唱第一句,你们接唱第二句。
三、自由表演唱
师:这么多的人来看灯,你想表演哪一位呢?
幼:我想表演瘦子。
师:好,请上台表演。
师:他表演得怎么样?谁也想上来表演?你想表演谁?
幼:小孩。
师:还有谁也想表演小孩?
(请幼儿分别选一角色来表演唱,开始时人可少点,后来可增加,教师简单评价幼儿表演情况。)
四、尝试合作表演
1.合作表演“长子来看灯”片段。
师:叔叔阿姨是手拉手看灯的,请你也找一个小伙伴手拉手一起去看灯吧。
(播放视频“长子来看灯”片段,幼儿自由合作表演。)
2.学习表演该戏曲片段的开始部分。
师:叔叔阿姨有没有看到好看的灯呢?他们是怎么表演自己看到许多灯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观看视频“东也是灯~闹啊闹哄哄啊”片段。)
师:叔叔阿姨是怎么表演自己看灯的?谁来演一演?
师:他们几个演得怎么样?
幼:_演得好,她好像真的看到了灯。
师:我们这儿并没有灯,但_表演出了好像看到灯的样子。她是怎么做到的呢?
师(教师清唱并带领一位幼儿示范表演):看,这边有好多灯呢,我们走过去看看。好看吗?真好看!哎,那边也有灯呢。看到了吗?真漂亮Ⅱ阿!
师:我们大家都来演一演吧。
3.合作完整表演。
师:这是“小梅花”,“小梅花”要找表演得好的小朋友做朋友。我们也来演一演,看看“小梅花”会找谁做朋友。
(教师播放完整视频,幼儿尝试自由结对合作表演。)
4.评出梅花奖。
师:“小梅花”眼睛很亮,它找到好朋友了。(教师将小梅花贴纸粘在幼儿胸前。)
师:现在,有请获得“小梅花奖”的演员给大家表演“看灯”。(教师和几对“小梅花奖”得主共同完整表演。)
附《观灯》唱词:
东也是灯,西也是灯。
南也是灯来,北也是灯。
四面八方闹啊闹哄哄啊。
长子来看灯,他挤得头一伸!
矮子来看灯,他挤在人网里蹲!
胖子来看灯,他挤得汗淋淋!
瘦子来看灯,他挤成一把筋!
小孩来看灯,他站也站不稳!
老头来看灯,切,走不动路来戳呀戳拐棍啊!
音乐活动方案参考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