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6篇

时间:
Monody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中的学习目标应与课程标准相一致,以确保教学的规范性与科学性,一份详尽的教案能够为教师提供清晰的教学框架,确保每节课的目标明确,28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6篇

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有理数的概念,有理数的分类,熟练的写出某集合中的数。

过程与方法:感受分类的思想,分类的依据。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的对称美,

课堂教学过程

一.情境问题:

到目前为止,你能举出哪些数,你能把这些数分类吗?你的分类依据是什么?有理数: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

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有理数:正有理数

负有理数。

二.尝试应用:

1课本第8页练习。补充:整数集合,负整数集合,分数集合。

2判断:1.正整数和负整数统称为整数。

2.小数不是有理数。

3正数和负数统称为有理数。

4分数包括正分数和负分数。

baogao.oh100.com 是有理数。

三.补偿提高:

将下列的数填在相应的括号中。

-8.5,6,5,0,-200,+13/5,-2,35,0.01,+86.

正整数集合:

负整数集合:

正分数集合:

负分数集合:

正数集合:

分数集合:

非正数集合:

自然数集合:

思考:既是正数又是整数的.数是什么数?既是负数又是分数的数是什么数?

四.小结与反思:

本节课用到得思想,重要知识,注意问题,你的疑惑.

教后反思:

本节对有理数的分类:按正负来分,按整数和分数来分。明确分类标准。能正确的写出某些数的集合。

本节需要学生熟练。再有理数的分类的探讨上二班较流畅,但是正负来分为落实好。

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篇2

内容:整式的乘法—单项式乘以多项式 p58-59

课型:新授 时间:

学习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了解单项式和多项式相乘的意义。

2、在通过学生活动中,理解单项式和多项式相乘的法则,会用它们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学习重点: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法则

学习难点:对法则的.理解

学习过程

1.学习准备

1.叙述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法则

2.计算

(1)(- a2b) ?(2ab)3=

(2) (-2x2y)2 ?(- xy)-(-xy)3?(-x2)

3、举例说明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2.合作探究

(一)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1、 问题: 一个施工队修筑一条路面宽为n m的公路,第一天修筑 a m长,第二天修筑长 b m,第三天修筑长 c m,3天工修筑路面的面积是多少?

结合图形,完成填空。

算法一:3天共修筑路面的总长为(a+b+c)m,因为路面的宽为bm,所以3

天共修筑路面 m2.

算法二:先分别计算每天修筑路面的面积,然后相加,则3天修路面 m2.

因此,有 = 。

3.你能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吗?

4.你能尝试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法则吗?

(二)师生探究,合作交流

1、例3 计算:

(1) (-2x) (-x2?x+1) (2)a(a2+a)- a2 (a-2)

2、练一练

(1)5x(3x+4) (2) (5a2? a+1)(-3a)

(3)x(x2+3)+x2(x-3)-3x(x2?x-1)

(4)(?a)(-2ab)+3a(ab-b-1))

(三)学习

对照学习目标,通过预习,你觉得自己有哪些方面的收获?有什么疑惑?

(四)自我测试

1、教科书p59 练习 3,结合解题,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几何意义。

2、判断题

(1)-2a(3a-4b) =-6a2-8ab ( )

(2) (3x2-xy-1) ? x =x3 -x2y-x ( )

(3)m2- (1- m) = m2- - m ( )

3、已知ab2=-1,-ab(a2b3-ab3-b)的值等于 ( )

a. -1 b. 0 c. 1 d. 无法确定

4、计算(20xx 贺州中考)

(-2a)?( a3 -1) =

5、(3m)2(m2+mn-n2)=

(五)应用拓展

1、计算

(1)2a(9a2-2a+3)-(3a2) ?(2a-1)

(2)x(x-3)+2x(x-3)=3(x2-1)

2、若一个梯形的上底长(4m+3n)cm,下底长(2m+n)cm,高为3m2n cm,求此梯形的面积。

3、一块边长为xcm的正方形地砖,因需要被裁掉一块2cm宽的长条,为剩下部分面积是多少?

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篇3

一、学情分析:

这批学生整体基础较差,小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任务艰巨。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但位数极少。对待转化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掌握,成绩较差。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要得到加强,还要提升整体成绩,适时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抽出一定的时间强化几何训练,提升学生素质;在学习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少数学生学习上有困难,对学习处于一种放弃的心态,课堂作业,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少数学生需要教师督促,这一少数学生也成为老师的重点牵挂对象,家庭作业,学生完成的质量要打折扣,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不理想,预习的习惯,进行总结的习惯,自习课专心致至学习的习惯,主动纠正错误的习惯,还需要加强,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好。陶行知说:就是培养习惯。面向全体学生,整体提高水平,全面培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本期教学中重点予以关注的。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六章,第5章:相交线和平行线;第6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第7章:三角形;第8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9章:不等式和不等式组;,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整个教材体现了如下特点:

1、现代性更新知识载体,渗透现代数学思想方法,引入信息技术。

2、实践性联系社会实际,贴近生活实际。

3、探究性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机会,获取知识技能。

4、发展性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要。

5、趣味性文字通俗,形式活泼,图文并茂,趣味直观。

三、教研工作

认真学习业务理论,并做好一周一次的业务笔记,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丰富自己的业务知识;积极参加一切课题研究活动,敢想敢干,敢于创新,不怕失败。在学习策略上及时指导学生,培养思维,方法技巧,提升能力。及时对教学活动作出反思,每周写出一至两个教学反思,真正体会自己的优缺点,做到有的放矢,进一步提高自己。每周及时上传四个教案和四个课时作业。认真做到备学生。每周整理出一个精品教案,及时上传。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积极利用和制作课件,提高自己电化教学能力。

四、学b困生转化

积极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对学习过程中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帮助他们找到应对措施,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对学困生刘松和孙倩进行转化,针对其弱点不专心,几何不入门等进行及时点拨,引导,训练,使其成绩有明显提高,更上升一个等级。

五、提高学科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做到教学相长。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及时反馈学习信息,搞好学习评价,教会学生学习,做学生的引导者。

2、随时培养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适时介绍数学家,数学史,数学趣题,给出数学相应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正数与负数是实际生活的需要.

2.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3.会用正负数表示互为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重点:会判断正数、负数,运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理解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意义.

教学难点:负数的引入.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让同学感受高于水平面和低于水平面的不同情况.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举出一些生活中常遇到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温度是零上7℃和零下5℃,买进90张课桌与卖出80张课桌,汽车向东行50米和向西行120米等.

想一想以上都是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你能用小学算术中的数来表示出每一对量吗?你能再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吗?该如何表示它们呢?

为了用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把具有其中一种意义的量,如零上温度、前进、收入、上升、高出等规定为正的,而把具有与它意义相反的量,如零下温度、后退、支出、下降、低于等规定为负的,正的量用算术里学过的数表示,负的量用学过的数前面加上“-”(读作负)号来表示(零除外).

活动每组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一同学说出有关相反意义的两个量,由其他同学用正负数表示.

讨论什么样的数是负数?什么样的数是正数?0是正数还是负数?自己列举正数、负数.

总结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在正数前面加“-”号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点.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1】举出几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分别用正、负数表示.

?提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有“上升”与“下降”,“前”与“后”、“高于”与“低于”、“得到”与“失去”、“收入”与“支出”等.

?例2】在某次乒乓球检测中,一只乒乓球超过标准质量0.02g,记作+0.02g,那么-0.03g表示什么?

?例3】某项科学研究以45分钟为1个时间单位,并记为每天上午10时为0,10时以前记为负,10时以后记为正.例如,9:15记为-1,10:45记为1等等.依此类推,上午7:45应记为()

a.3b.-3c.-2.5d.-7.45

?点拨】读懂题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7:45与10:00相差135分钟.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为了表示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引进了负数.正数就是我们过去学过(除零外)的数,在正数前加上“-”号就是负数,不能说“有正号的数是正数,有负号的数是负数”.另外,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1.下表是小张同学一周中简记储蓄罐中钱的进出情况表(存入记为“+”):

星期日一二三四五六

(元)+16+5.0-1.2-2.1-0.9+10-2.6

(1)本周小张一共用掉了多少钱?存进了多少钱?

(2)储蓄罐中的钱与原来相比是多了还是少了?

(3)如果不用正、负数的方法记账,你还可以怎样记账?比较各种记账的优劣.

2.数学游戏:4个同学站或蹲成一排,从左到右每个人编上号:1,2,3,4.用“+”表示“站”,“-”(负号)表示“蹲”.

(1)由一个同学大声喊:+1,-2,-3,+4,则第1、第4个同学站,第2、第3个同学蹲,并保持这个姿势,然后再大声喊:-1,-2,+3,+4,如果第2、第4个同学中有改变姿势的,则表示输了,作小小的“惩罚”;

(2)增加游戏难度,把4个同学顺序调整一下,但每个人记作自己原来的编号,再重复(1)中的游戏.

(五)课堂跟踪反馈

夯实基??

1.填空题:

(1)如果节约用水30吨记为+30吨,那么浪费20吨记为吨.

(2)如果4年后记作+4年,那么8年前记作年.

(3)如果运出货物7吨记作-7吨,那么+100吨表示.

(4)一年内,小亮体重增加了3kg,记作+3kg;小阳体重减少了2kg,则小阳增加了.

2.中午12时,水位低于标准水位0.5米,记作-0.5米,下午1时,水位上涨了1米,下午5时,水位又上涨了0.5米.

(1)用正数或负数记录下午1时和下午5时的水位;

(2)下午5时的水位比中午12时水位高多少?

提升能力

3.粮食每袋标准重量是50公斤,现测得甲、乙、丙三袋粮食重量如下:52公斤,49公斤,49.8公斤.如果超重部分用正数表示,请用正数和负数记录甲、乙、丙三袋粮食的超重数和不足数.

(六)课时小结

1.与以前相比,0的意义又多了哪些内容?

2.怎样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用正数表示其中具有一种意义的量,另一种量用负数表示)

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篇5

1.进一步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会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经历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过程,体会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发展符号意识.

进一步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会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用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设计者: )

一、创设情境 明确目标

青藏铁路线上,在格尔木到拉萨之间有一段很长的冻土地段.列车在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是100 km/h,列车在冻土地段的行驶时,根据已知数据求出列车行驶的路程.

(1)2 h行驶的路程是多少?3 h呢?t h呢?

(2)字母t表示时间有什么意义?如果用v表示速度,列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

(3)回顾以前所学的知识,你还能举出用字母表示数或数量关系的例子吗?

二、自主学习 指向目标

自学教材第54至55页,完成下列问题:

1.假设列车的行驶速度是100 km/h,根据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路程=速度×时间,请写出:

(1)列车2 h行驶的路程为__200__km.

(2)列车3 h行驶的路程为__300__km.

(3)列车t h行驶的路程为__100t__km.

2.在含有字母的式子中如果出现乘号,通常将乘号写作__·__或__省略不写__.

三、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

用字母表示数

活动一:(1)苹果原价是每千克p元,按8折优惠出售,用式子表示现价;

(2)某产品前年的产量是n件,去年的产量是前年产量的m倍,用式子表示去年的产量;

(3)一个长方体包装盒的长和宽都是a cm,高是h cm,用式子表示它的体积;

(4)用式子表示数n的相反数.

?展示点评】解答过程见教材第54页例1的解.含有字母的式子中如果出现乘号,写成“·”或省略不写.如第(3)小题,就不能写成a2·h.

?小组讨论】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意义?

?反思小结】字母可以表示任意的数,也可以表示特定意义的公式,还可以表示符合条件的某一个数,甚至可以表示具有某些规律的数,总之字母可以简明的将数量关系表示出来.

?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

用字母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活动二:阅读教科书例2中的四个问题,思考:

顺水行驶时,船的速度=________+________;

逆水行驶时,船的速度=________-________.

解答过程见教材第55页例2的解答过程.

?展示点评】列式表示关系时,一定要搞清“和”、“差”、“积”、“倍”等关系.

?小组讨论】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时,关键是什么?应注意什么问题?

?反思小结】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时,关键是找准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注意:1.用字母表示数时,数字与字母,字母与字母相乘,中间的乘号可以省略不写或用“·”表示;

2.字母和数字相乘时,省略乘号,并把数字放到字母前;

3.出现除式时,用分数的形式表示;

4.结果含加减运算的,需要带单位时,式子要用“()”;

5.系数是带分数时,带分数要化成假分数.

?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

四、总结梳理 内化目标

1.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的意义.

3.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时要注意的问题.

实际问题―→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2.1整式》同步练习含答案

1. 其中长方形的长为a,宽为b.

(1)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2)你能判断它是单项式或多项式吗?它的次数是多少?

《2.1整式》课后练习含答案

知识要点

1.单项式:只含有数和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它的本质特征在于:

(1)不含加减运算;

(2)可以含乘、除、乘方运算,但分母中不能含有字母.

2.单项式的次数、系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3.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常数项.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4.整式:单项和多项式统称整式.

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篇6

教学目的

1、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掌握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重点、难点

1、重点:解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难点:括号前面是负号时,去括号时忘记变号。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解下列方程:

(1)5x—2=8(2)5+2x=4x

2、去括号法则是什么?“移项”要注意什么?

二、新授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如44x+64=328 3+x=(45+x)y—5=2y+1问: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例1、判断下列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x= 3x—2 x—=—1

5x2—3x+1=0 2x+y=1—3y =5

例2、解方程(1)—2(x—1)=4

(2)3(x—2)+1=x—(2x—1)

强调去括号时把括号外的因数分别乘以括号内的每一项,若括号前面是“—”号,注意去掉括号,要改变括号内的每一项的符号。

补充:解方程3x—[3(x+1)—(1+4)]=1

说明:方程中有多重括号时,一般应按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的方法去括号,每去一层括号合并同类项一次,以简便运算。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9页,练习,1、2、3。

四、小结

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用分配律去括号时,不要漏乘括号中的项,并且不要搞错符号。

五、作业

1、教科书第12页习题6。

2、第1题。

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6篇相关文章: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6篇

苏教版上册数学教案6篇

二年级数学上册工作计划5篇

七年级数学工作总结最新5篇

六年级数学上册工作计划8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7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精选7篇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工作总结5篇

二年级数学上册工作计划优秀5篇

六年级数学上册工作计划优质7篇

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74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