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的多样性为我们提供了多种选择,增强了决策的灵活性,制定活动方案时,考虑到参与者的不同需求,可以提高活动的个性化与满意度,下面是28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小学端午活动方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学端午活动方案篇1
一、相关资料: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
二、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有关传说和习俗。
2、开展端午节赛诗会活动,让队员了解屈原的故事,培养他们爱国进取的精神。
3、开展“与妈妈共同包粽子”等活动,体验父母持家的辛劳。
三、活动过程:
(一)活动一:“明端午历史”端午节知识竞赛(5月8日——xx日)
作为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有其独特的由来传说和习俗活动,因此了解端午节蕴含的相关知识,这是端午节活动的首要内容。全体队员要在辅导员老师的带领下,通过各种途径寻找端午节的相关资料,去认识和了解端午节,通过活动对端午节的来源、传说故事、习俗活动都能了如指掌,争取更多的队员成为端午节知识的“小专家”。
具体安排:
第一步:活动准备阶段(5月8日——5月15日)
各中队有效利用这一段时间之内的晨会课、班队课,通过有效的形式组织队员主动了解端午节的来源、习俗活动等相关知识,同时认真部署好本中队开展现场知识竞赛准备工作。
第二步:三到六年级开展各年级段端午节知识竞赛活动(每个中队由2名队员参加比赛)
时间安排:5月15日下午第三节课
奖项设置:
中年级: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3名
高年级: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
(二)活动二:开展端午节赛诗会活动(5月8日-5月25日)
各中队在辅导员的带领下,搜集有关诗篇,先在本中队进行诗歌朗诵会,然后选派一名代表参加学校的赛诗会。
比赛时间:5月25日下午第三节课
比赛地点:四楼多媒体教室
奖项设置:
低年级: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2名
中年级: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2名
高年级: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三)活动三:开展“与妈妈共同包粽子”活动
在临近端午节期间,各辅导员布置学生在家与妈妈共同包粽子,并写一篇日记,在班队课上与全班学生进行交流。
小学端午活动方案篇2
一、活动背景:
中华民族的民俗文化是该民族的标志,也是其生生不息的巨大动力。历史长河中,清明、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从未被人遗忘。在这些民族传统节日中,端午节因其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而备受大众关注。为了弘扬传统美德,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学校决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制定适合学生的端午节系列活动方案,并带领学生在活动中提高他们对端午节的认识和了解,用节日的传统文化哺育他们健康成长。
二、活动目的:
端午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很适合小学生们的参与。开展端午节系列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和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增进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此外,端午节也是纪念屈原、秋瑾等先辈的特殊日子,可以借此机会,开展缅怀辈、传承民族精神的系列活动。
三、活动:
“育传统美德,扬爱国之心”
四、活动时间:
5月26日至5月30日
五、活动内容、形式、时间、要求:
1、在国旗下由大队委员会成员发表为“育传统美德,扬爱国之心”的讲话。(5月26日,由大队部负责)
2、每个年级出一份“育传统美德,扬爱国之心”专题黑板报。(5月30日前,由大队部负责)
3、学校德育处通过校班会在全校范围内组织“端午节”民俗民风知识讲座。(5月30日,由德育处负责)通过这个讲座,学生们可以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同时动员学生跟随家长一起参与端午节系列活动。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们对传统节日的美好体验,也可以加强亲子之间的沟通和理解,进而促进家庭的和谐。
4、在小舞台上开展纪念屈原以及经典诗文朗诵会,节目单如下:
准备工作:舞台(后勤组)、主持人(学生)、音响(周双等)
节目单:
(1)由六年级学生表演校园集体舞
(2)一年级学生朗诵《论语》
(3)二年级学生朗诵《弟子规》
(4)三年级学生朗诵《论语》
(5)五年级学生表演《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9)端午节组诗(四年级)
(10)学校六年级诗歌朗诵比赛
(11)舞蹈表演(五年级)
小学端午活动方案篇3
一、指导思想:
xx市百花洲小学是以传统文化作为特色的学校,为使传统文化深入人心,我们以传统节日为切入口,找结合点、渗透点,因校制宜地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普及读书活动。
二、参赛对象
全校在校中小学生
三、具体要求
切实开展“征文比赛、手抄报比赛、经典诵读比赛”。
(一)关于征文比赛(由省级有关部门集中组织)
1.征文要求。征集读后感或心得体会。参赛作品要求内容健康、观点鲜明,具有较强的时代感。每位参赛者限交1篇参赛作品,要求中文原创,字数不限,文体不限,标题自拟。
2.征文时间。自20xx年6月1日至20xx年6月20日
3.投稿方式。征文作品须用a4纸打印后上交政教处。
4.评选办法。征文阶段结束后,所有征文作品将组织有关老师,对入围作品进行评审,产生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
5.有关说明。所有作者要求一律使用真实姓名,并请注明详细地址以及联系方式。来稿要求原创,对抄袭他人作品的,将取消参赛资格。
(二)关于手抄报比赛
1.竞赛时间。自20xx年6月1日至20xx年6月20日。
2.竞赛方式。作品须用4开纸制作后上交政教处。
3.评奖方式。征集阶段结束后,所有作品将组织有关老师,对入围作品进行评审,产生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
4.有关说明。所有参赛选手一律使用真实姓名,在截至时间上交。主办单位保留大赛有关具体事宜最终解释权。
(三)关于经典诵读比赛
(1)经典诵读比赛内容:以端午节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例为素材,引导广大少先队员从中了解榜样的事迹,感受榜样的正能量。通过学榜样,话成长,激发少先队员心中的梦想,从而引导他们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而发奋学习、不懈奋斗。
(2)参赛人员:各班推荐的优秀选手。
(3)比赛办法:比赛分小学低年级(一、二、三年级)、小学高年级(四、五、六年级)进行。参赛队员分组抽签,依号进行。时间限制在6分钟内。
(4)奖项设置:设立一、二、三等奖若干名。
小学端午活动方案篇4
一、指导思想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每一个传统节日都蕴涵着我们民族独特深层的精神价值观,她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活动中,我校以传统节日为切入口,将其纳入学校教学活动之中。通过开展传统节日,弘扬传统美德,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活动的目标
围绕"我们的节日——端午节"这个,从"为什么要过端午节?""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习惯?""你想怎样过端午节?"这三个部分入手,为学生提供研究方向,让学生成为实践活动的主角,引导学生人人动手,各个参与,自主探究,培养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协作能力。活动目标可归纳为: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了解端午节由来和风俗习惯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动手能力。
三、活动的内容
1、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通过调查询问、网上浏览等方法搜集有关端午节的由来及一些有趣的风俗习惯,如:了解人们为什么要过端午?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人们为什么要给小孩子挂香包、戴手链和五彩线等有关情况。让学生感受到过节的快乐。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再畅想一下"我想怎样过端午节?"
2、引导学生搜集有关端午节的诗歌,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端午节的一些风俗习惯,在此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尝试写一写有关端午节的诗歌。进行端午诗歌朗诵比赛。
3、引导学生尝试设计"怎样过一个独具匠心的端午节"?
四、活动安排
活动一:开展端午节赛诗会活动各班在班主任的带领下,搜集有关诗篇,先在本班进行诗歌朗诵会,然后选派一名代表参加学校的赛诗会。
比赛时间:6月16日下午第二、三节课
比赛地点:多媒体教室
奖项设置:
低年级:一等奖1名 二等奖1名 三等奖2名
中年级:一等奖1名 二等奖2名 三等奖2名
高年级:一等奖1名 二等奖2名 三等奖3名
活动二:开展"与妈妈共同包粽子"活动在临近端午节期间,各班主任布置学生在家与妈妈共同包粽子,并写一篇日记,在班会课上与全班学生进行交流。
小学端午活动方案篇5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数学教研组将以课程改革为核心,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业务潜力不断提升为目标,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为根本,加大教学研讨力度,坚持科学育人,扎实有序地开展数学教科研工作。现依据学校教学教研工作重点,现就本学期我组的数学教研工作安排如下:
二、教研目标:
1、继承和发扬我组教师良好的师德修养、爱岗敬业的精神、良好的教风和教学研究的热情。在全组发扬团队意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构成浓厚的教研之风、互学之风、创新之风。
3、在学习、实践、研讨中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探索,总结新课程的实践经验,进一步提升本组教师的教科研潜力,组建一支适应新课标要求的数学教师队伍。
4、规范数学教学常规,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5、加强优质课评比,挖掘骨干教员。
三、教研措施
(一)扎实有效落实课改精神,以课改为核心开展教研活动
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研究新课标、新教材。全体教师透过进一步解读新课标,以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教学,用心实践、探索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规律。立足于课堂教学实践,用好新教材,透过反复探索、研究、反思、实践,把课程改革的精神扎扎实实地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
2、细化课改过程管理。在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中,加强教材研讨、群众备课的研讨,坚持推们听课制度,加强数学常规课的量化考核,收集、整理资料,并及时总结教改经验,确保课该工作落在实处。
(二)加强教学教研量化考核制度,以制度保证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
1、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实行互动听课,要求教师要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创造性地处理好教材。广泛借鉴各种优秀教案,根据本校学生实际状况设计出优秀教案做好备课和研讨工作,各位教师要用心参与研讨,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个性化的修改,课后及时写好教学反思。
2、优化课堂教学,强化质量意识。本学期继续将把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我组的重点工作。注重课堂教学的过程管理,继续实行指定和不指定听课,课后检查教案,点评交流制度。
3、用心开展教研组活动,以课题研究、专题研讨、经验交流、竞赛等方式开展好教学研究工作。
4、进一步规范学生作业,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三)开展多样化教研活动,以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开展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使教学研讨进课堂。
2、开展听课、评课的研讨活动,教师本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透过互相听课、评课,取长补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科研潜力。
3、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为青年教师的发展创造环境,为青年教师带给学习、培训的机会和展示的平台,透过优质课比赛及“传、帮、带”的方式,一方面到达教学相长的目的,另一方面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我组的学科带头人。
小学端午活动方案篇6
一、 活动:
我们的节日——端午节
二、 活动背景:
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积淀了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精神。“申遗”事件提醒国人对自己民族文化遗产的热爱、珍惜和保护。为了进一步弘扬和培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引导青少年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过好传统节日,进而内化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本中队决定开展关于过好端午节为的中队活动。
三、 活动目的:
端午节是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队员们对端午节的印象只是吃粽子、看划龙船,从来没有深入去认识端午节,本活动的设计主要是引导队员深入地去认识端午节,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队员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并培养队员的爱国主义精神,团结协作精神,提高队员主体参与意识,培养队员收集、整合信息的能力与动手实践的能力,并在活动中体验快乐。
四、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寻找端午
1、让队员在街道、社区、商店寻找端午节前夕的节日气氛:端午节快到了,走出家门看看,街上、商店里有哪些变化?2、除了店里卖的粽子多了,买粽子的顾客也特别多,而且街上还有许多卖小香囊的,市场卖艾叶的??
第二阶段:了解端午
1、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了解家乡以及各地过端午节的风俗习惯。
2、引导队员通过电视、报纸、刊物、网络等媒体探寻端午节的其他信息,以小队为单位进行整合以作交流。
第三阶段:迎接端午
1、让队员学习缝制小香囊、学习包粽子、集体制作课件等。
第四阶段:品味端阳
活动仪式(略)
第一篇章:走进端午
一、观看《屈原投江的故事》视频
二、端午节的习俗
五月初五 投汨罗江后,当时楚国人非常敬重、爱戴屈原,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知道屈原沉江后,害怕江中鱼虾吃掉屈原的尸体。万舟齐发、呐喊鼓乐吓退江中之鱼,但人们还是不放心,又把竹筒装米投入江中,让鱼虾吃。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一后来演变成为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有人将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蛟龙水兽就不会咬屈原尸体。所以端午这一天,成年人还要饮雄黄酒和菖蒲酒驱蛇虫,小孩子要佩戴藏有朱砂、雄黄、香草的香囊预防疾病。 这些习俗表达的是古人驱瘟避邪、祈福佑安的愿望。从此说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
第二篇章:品味端午
一、端午节是一个诗人节,是一个民族节爱国节。
(一)读名句。屈原流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有很多还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句子。下面全班同学来读一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衣 沧狼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二)品名句。这些诗句中,你最喜欢哪一句呢?
二、端午节是一个诗歌节
(一)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端午节诗歌朗诵。
1、《浣溪沙 端午》宋 苏轼
2、《端午日》唐 殷尧潘
3、《端午日赐衣》唐 杜甫
4、《端午》唐 文秀 (二)欣赏歌曲《渔家傲 忆端午》+现场书法表演
三、端午节是一个体育节:
(一)观看龙舟比赛的视频。
(二)看了视频,你们感受到什么?
(三)表演《醉拳》
四、端午节是一个卫生节
1、香包的意义。
2、送香包。我们班的同学对这个习俗非常有兴趣,都学会队缝制香包,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缝制的香包送给我们在座的老师,祝老师身体健康。
五、端午节是一个美食节+包粽子比赛。
1、欣赏各地的粽子。
2、包粽子比赛
第三篇章:感悟端午
一、传承优秀民民族文化。我们国家在2008年将端午节设立为国家法定节日,并且放假一天,各地还开展了许多的纪念活动,就是为了让同学们充分感受端午节的氛围,不要忘记我们的传统文化。几年前已经被韩国拿来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为他们国家的文化遗产,并获得成功。请视频。
二、同学们看到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却成了别国的文化遗产,你们有什么感受呢?
辅导员讲话:
看了此次策划的班会,不仅是同学们, 包括 老师自己都对端午节加深了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五彩缤纷,传统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对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遗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我们是中华民族的栋梁之才,中华文明需要我们共同传承。同学们,让我们从这次的端午节活动开始,积极学习和保护我们的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让古老的华夏文明焕发新的风采! 我就以屈原《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段话来结束今天的班会。
小学端午活动方案篇7
一、 活动宗旨。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粽子飘香,古风流长,为进一步引导广大少先队员了解和感受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镇安小学在端午来临之际,开展“寻根溯源粽叶飘香”端午特别活动,旨在提高队员们的爱国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队员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二、活动时间:
20xx年6月2日或3日各班调换安排一节班队课的时间。
三、活动内容
(各班可根据本班特色挑选两——三个活动参加)。
1、五月五 品粽味
各班在教室开展“寻根溯源
粽叶飘香”——端午品粽会。同学们可以介绍自己带来的粽子,了解粽子有许多种类:从外形上,粽子有枕头粽、三角粽等;从内容上,粽子有红枣粽、肉粽、蛋黄粽、红豆粽等;老师讲述了端午节的由来和端午节的一些习俗活动;大家一起品尝了香喷喷的粽子,教室里充满快乐端午的节日气氛。
2、五月五 唱歌谣
中国的端午节有着xx多年的悠久历史,期间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产生了许多有关端午节的民谣。例:“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等。
3、五月五 是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五月五是端午》知识抢答板块,知识题:
a、中国传统的民族节日除了端午节之外还有那些?(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元宵节)
b、你知道近xx年端午节是几月几日吗?
c、端午节的别称有哪些?(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
d、端午节的由来?(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
e、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呢?(同学们交流从各种渠道了解的有关于端午节的各种习俗。)
如:吃粽子、喝雄黄、挂艾草、菖蒲、悬钟馗像 、赛龙舟竞赛等。
4、五月五 忆屈原
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为流传,老百姓把端午节吃粽子与屈原联系在一起。队员们讲述屈原的故事。
5、五月五 佩香袋
佩香袋是端午节的习俗之一,端午节小孩佩香囊,有避邪驱瘟之意。香袋形状不同,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队员动手做一做香袋,看谁做的香袋最漂亮。
小学端午活动方案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