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使接下来的教学工作顺利,我们需要制定一份教案,教学水平的提升离不开教案的写作,28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四年级劳动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四年级劳动教案篇1
活动目的:
1.使学生懂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是一种美德,从小培养爱劳动的好习惯。
2.减轻父母的负担,增强劳动观念。
活动过程:
一、导言:同学们这节主题班会课,我们共同探讨如何当爸爸妈妈的小帮手
二、质疑
1.你们在家里做家务吗?经常做吗?
2.能够做哪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举例说明
三、讲故事
1.具体内容:星期天,小华在家里帮助妈妈擦玻璃,费了很大的劲,才把整个房间的玻璃都擦完了,心里特别高兴,可是妈妈看见了,却责怪她说:“玻璃擦得不干净,不让你做的事,就别做,只要把学习搞好就行了”。
讨论:
(1)小华和妈妈的做法对吗?
(2)不对的地方应怎么做?
2.具体内容:奶奶正在打扫卫生,小刚放学回来了,就喊:“奶奶我渴了,快给我拿饮料。”奶奶赶紧说:“好好好,我马上给你拿去”。
讨论:小刚的做法对吗?他错在哪里,他该怎么做?
四、判断:
1.小明帮助爸爸抱柴。
2.五芳和小朋友玩,奶奶让她去打酱油,她不去。
3.妈妈不在家,小红自己做饭。
4.刘丽高兴时,就帮妈妈做家务,不高兴时,就不做。
5.宋佳在班级爱劳动,在家就不干了。
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五、竞赛
整理书包比赛
六、总结
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懂得在家里应该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从小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四年级劳动教案篇2
教学目标:
使学生懂得,老师爱我们,为我们的健康成长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我们爱老师,就要,接受老师的教导,多与老师交换意见。
教学要点:
1、老师爱我们,为我们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2、我们爱老师,要,接受老师的教导。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提问法。
教具准备:灯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诗朗诵(灯片出示)
①、比一比,看谁朗诵得最好
②、全班齐朗诵
③、读了这首小诗,你有什么想说或想问的吗?
2、揭题并板书
二、学文明理。
1、自由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灯片出示)
a、桃桃看了白发和作业本上的红叉叉,为什么心里怪难过的?
b、你认为我们怎样做才是?
2、学生小组讨论
3、汇报交流
你弄懂了哪个问题就回答哪个问题。
4、教师小结
三、辨析导行。
1、想一想
读故事、看图、讨论,感谢老师,最好的行动是什么?
2、议一议
遇到下列情况,应该怎么做?
(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
四、总结。
老师爱我们,为我们的健康成长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我们爱老师,就要,接受老师的教导,多与老师交换意见。
五、活动延伸。
开个颂师会,说说老师关心爱护、辛勤教导我们的小故事。
四年级劳动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活动中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2、初步使学生养成有条理整理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
怎样把学习用品有条理地装进书包。
教学难点:
按类整理,课本类是按照使用次数的多少排列顺序。
教学准备:
书包、课本。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喜欢猜谜语,下面我说一个谜语,大家听好,考虑好了再举手回答谜底。
身体短来耳朵长,各种知识肚中装。上学我要把它背,放学我要它帮忙。
书包是同学们离不开的物品,我们要把各种文具、作业、练习本、书本等装入书包,然后背着书包进入学校学习,放学时,又要把学习用品装入书包,背着它回家去。怎样把学习用品有条理地装进书包,怎样用正确的姿势背书包,正是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装书包
1、整理分类。
我们使用的学习用品较多,有课本、作业本、橡皮、铅笔、文具盒等。先将这些东西大体分为三类。一类是课本类,一类是作业本、练习本类,还有一类是文具类,如橡皮、铅笔、小刀等。然后按类整理,课本类是按照使用次数的多少排列顺序,语文课时多,放在最上面,其次是数学,依次是思想品德、自然、音乐、美术、体育、社会、劳动。要让学生记住这一顺序,以便取放。作业本、练习本也要按照科类或按课上使用课下使用分,文具要装入文具盒内,让学生练习,同桌检查。
2、装书包。
所有的学习用品整理分类后,即可装书包,要先装课本类,再装练习本类,最后装文具类。装好后,同桌要互相检查一下,然后,老师训练学生熟练地取出、装入某种学习用品。反复练习几遍。书包整理好后,要放在桌洞里或桌旁,如果在家里,可以放在自己的写字台上或挂在适当的地方。
三、讲授背书包
1、认识不同样式的书包:单肩式、双肩式、手提式。目前,使用最多的是双肩式书包。
2、背书包的方法。单肩式书包可以将带子直接挂在左肩或右肩上,书包顺势垂挂在左腰或右腰下;也可以将书包带子套过头,带子挂在左肩,书包垂挂在身体右侧。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哪种背法,都要将书包带子的长短调整好,而且左右肩轮换使用。
3、可简单介绍一下手提式、双肩式书包的背法。
四、练习背书包。可按小队分组,让学生背起书包,在教室里走一走。
五、小结。
四年级劳动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知道洗衣物的主要步骤,知道不同质地的衣物要用不同的洗涤方法,还要用不同的洗涤用品。
2、认识几种常见衣物的洗涤标识。
3、通过实践,初步掌握正确的洗涤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认识几种常见衣物的洗涤标识。通过实践,初步掌握正确的洗涤方法。
三、教学准备:
衣物质地标识,衣物洗涤说明标识等。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你平时在家要洗衣服吗?事怎么洗涤的?看到家长又是怎样洗衣物的`?主要分哪几个步骤?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浸泡——擦肥皂——搓洗——冲洗——晾干
(二)学习新知。
1、出示几件质地不同的衣物,提问:这几件衣物可以一起洗吗?为什么?
2、认识衣物质地标识和洗涤说明标识。
(出示)让学生自己认自己记,然后逐个出示各种标识,让学生说说代表的意思。
把刚才几件衣物拿出来,让学生说说各是什么质地,该怎么洗?要注意些什么?
3、学文明理:
阅读课文,想一想:
1)洗内衣有那些步骤?
2)洗内衣要注意什么?
4、看书学习正确的洗涤方法。
5、说一说:交流一些便捷的,有创意的好方法。
(三)拓展活动
1、动手实践时的注意事项。
2、查阅信息,获得怎样使衣物洗得更干净的小知识。
3、根据自己所带要洗的衣物,说说应该用什么洗涤用品?
1)了解为什么不能用洗衣粉洗衣物的道理。
2)阅读小知识:洗涤剂的选择与使用
(四)评价。
四年级劳动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会钉纽扣,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掌握手缝技巧。
2.在感受劳动的乐趣的同时应注意安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钉双眼扣和四眼扣。
难点:穿针引线和给线打结。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温馨提示、评价标准、拓展延伸等内容的打印材料;实物投影仪
学生准备:针、线、布块(或手帕)、剪刀、(双、四)眼扣各数枚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学习教材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每当我们的农服破了,纽扣掉了或书包裂口了.我们该怎么办呢?这些事又是谁帮你做的呢?想不想自己来学钉纽扣?
今天,我们这堂课就来学习钉纽扣。
(二)讲解制作方法
1.出示投影片:各种各样的纽扣.如何分类?
2.板书投影:
从扣眼分:单眼扣、双眼扣、四眼扣
纽扣的种类从形状分:方形扣、圆形扣等
从质地分:有机玻璃扣、金属扣、电镀塑料扣
3.说说不同纽扣的钉法。重点讲解双眼扣、四眼扣的钉法(见第27页上的图)。
(1)钉双眼纽扣。
①穿针:截取比手臂略长些的一段线,把线头用手捻得又尖又直,再把线头穿进针眼,并在线的另一端打个结。
②确定钉纽扣的位置后,用左手把纽扣连布一起捏紧不让它移位,从布的背面进针穿过纽扣的一个孔,然后从纽扣的另一个孔进针,在布的背面将线收紧。按这样的方法重复四五次,使纽扣固定在布面上,然后打结,剪去线头。(重点指导一下打止结的方法)
(2)钉四眼纽扣。
第一种:“十”字形钉法。
钉法与钉双眼扣差不多。交叉成“十”字形就行了(见第27页上的图)。
第二种:“二”字形钉法。
与“十”字形钉法只有一个不同的地方,那就是要使纽扣正面的线迹钉成“二”字形,不交叉(见第27页上的图)。
(三)学生分组实践、教师巡视
1.小组合作,互教互学。
2.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穿针、引线、打结的过程。
3.学习了钉纽扣的基本方法,想一想,还有什么别的钉法吗?
4.其他样子的纽扣怎么钉?出示各种不同式样的纽扣,说说你用什么
方法钉(阅读补充材料)。
5.如果正式在衣服上钉纽扣,还应该注意什么?
(1)纽扣的位置要对准衣服上的扣洞,可用专用粉笔做上记号(见第12
页上的图)。
(2)进针后,要把针线往上提,不能往旁边拉,以免针尖戳到别人。
(四)作品展示、互动评价
1.小组评议,在书上填上“☆”。
2.展示优秀作品,说说自己钉纽扣的过程,应该注意的事项。
(五)总结回顾,启迪创新
小结:钉纽扣的基本方法,同学们都已初步掌握了,老师相信,以后你的纽扣掉了,一定会自己钉上。从小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把钉纽扣的过程写成一篇短文,在班内交流。
板书设计:
起始针——终止针
教学反思:
1、送给学生穿针“法宝”(穿针辅助丝)时,先让学生自己试一试如何用,也是训练学生探究思维的一种方式,我在上课时指导得过早了些。
2、把等级评价标准在学生动手钉第二颗纽扣前提出,也许学生作品的质量会更好些。
3、每布置一项操作任务,都应该给学生一个规定时间,这样既能提高课堂效率,又便于学生养成习惯,使教师容易驾驭课堂。
四年级劳动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掌握手捏泥碗的方法与技巧,学会手捏简单的泥制品。
2.使学生初步具有技术的感知,思维,想象能力,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细心地进行技术活动的习惯。
教学准备:
自然泥,泥刀,水,手捏泥碗成品,荷叶纹小碗图片。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时间:
xx月xx日
教学过程:
一、互查课前准备
本课课前准备:自然泥,泥刀,水。教师可组织学生互查课前准备,如工具不齐全,可要求同组合用。
二、成品展示,激趣引入
教师出示手捏泥碗成品图片或实物。引语:你能做出这么漂亮的泥碗吗?你准备怎么做?让学生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三、教学捏泥碗的方法和步骤。
可让学生自己看书上的图示和文字说明,比较一下,与自己的想法有什么不同?学生看完后,让几位同学说一说捏泥碗的方法,步骤及注意点。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搓泥团
2、压扁,捏凹成碗形;
3、修齐边口;
4、用有齿刀刮光碗的内外壁;
5、把碗底圈处刮麻并涂泥浆;
6、装底圈7用手蘸水磨光碗的表面。
四、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依照指示,动手操作。可配上一段音乐。
教师巡视,如个别学生有困难,可引导同组互助合作,如有困难的学生较多,可请一两名学生演示制作过程。
五、拓展思维,探究学习
教师出示荷叶纹小碗图片或实物。问学生:你知道这样的泥碗是怎么做出来的吗?学生思考,相互交流。教师提示:是用泥片贴碗的方法做出来的。让学生看书上相应部分内容,并引导学生课后尝试制作。
六、学习评价
组织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从制作方法,作品美观,互助合作,安全操作,准备与结束工作5个方面进行操作过程和结果的全面评价。教学后记:
四年级劳动教案篇7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液化气炉具,了解它的结构。
2、学会炉具的操作方法和步骤。
3、了解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
4、能正确使用炉具,做父母的小帮手。
二、教学重点:
液化气炉的使用方法和安全使用液化气炉的注意事项。
三、难点:
开启、关闭液化气炉的操作程序。
四、教学器材:
液化气炉具挂图及实物一套。
五、教学流程:
认识炉具结构——学会操作方法——强调注意事项——课后拓展
六、教学过程:
(一)认识液化气炉。
1、看挂图,先让家里有液化气炉的同学指图说说它的各部分名称。
2、教师结合挂图、实物,讲解液化气炉具各主要部件的名称、用途。
(二)学习炉具的操作方法和步骤。
1、教师先介绍炉具的工作原理。
2、教师边演示边操作,要求学生边看边记住方法和步骤。
3、让学生小组合作,说说炉具的操作方法和步骤。
4、汇报后,各小组推选出代表现场演示炉具的操作。教师对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指正。评出优胜小组。
(三)强调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1、让学生根据炉具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步骤思考并讨论:操作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2、教师补充并强调在操作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四)思考:学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1、学会了正确使用液化气炉具。
2、懂得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的重要性,在生活中也要严格遵守各种规则,如交通规则等。
(五)课后作业
在家人的指导下进行液化气炉具的操作练习,并写一篇题为《我学会了使用液化气炉具》的习作。
四年级劳动教案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