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的故事教学反思5篇

时间:
Youaremine
分享
下载本文

教师们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的书写,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意识,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学过程思考的一种书面表达,28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火车的故事教学反思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火车的故事教学反思5篇

火车的故事教学反思篇1

?大树的故事》这节课是我和孩子们都喜欢的一个学习内容,我把这节内容提前到这多彩的秋天。

故事最能触动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我决定用“大树的故事”导入课题。这个故事应该是一个开心的、让孩子们动手动脑的故事,经过反复思考,我编出这样一个故事:森林里有一颗好大好大的树,它的根须扎得很深,树干又粗又壮,树枝向四周扩散,满树茂密的叶子绿的发亮。谁能画出这棵大树?我指两名学生画大树,比一比谁画的大,然后范画一棵大树,边画边概括树的几个主要组成部分。

接着讲故事:这棵大树可是动物们的乐园——小鸟在树枝上筑巢、小松鼠在树干上睡觉、小兔子在树下采蘑菇……慢慢地,它们都成了大树的好朋友,每天都有好多动物朋友陪着大树。谁来帮大树把朋友请到身边?我让举手积极的同学自己上讲台,把动物朋友画在最恰当的地方。并很快确定学生的画里缺乏的重要方面,悄悄对个别学生进行提示。

故事还在继续,我给大树画上笑眯眯的眼睛和弯弯的嘴巴:同学们,咱们让大树更开心了!可大树有个心愿——我稍作停顿,你们猜猜是什么心愿?

孩子们的情绪很快被调动起来,纷纷各抒己见。他们的想法出乎意料的奇特:有的说,大树想和我们人类做朋友;有的说大树想像它的.朋友一样四处走走看看;还有的说,大树想到我们的课堂里,跟我们一起学习,听老师讲故事......每一个想法都那么新奇、可爱!

每个孩子都在思考,都想表达,我也被孩子们的情绪感染了!你能帮大树完成心愿吗?你一定有好办法!很快,课堂上有涌起一次高潮:大树原本就是人类的好朋友,有的人乱砍滥伐树木是不对的,人类应该爱护绿色;等大树的果实成熟了,小动物摘走果实,就能把大树的种子带到每个角落,就好像大树去了每个地方;我把大树画下来,它不就可以到我们的课堂里来了吗?......趁热打铁,我提示孩子们用画笔把自己想到的记录下来,孩子们思维活跃,大都已经“胸有成竹”,作品明显好于前几次。

第二节课完成作品后,我还组织学生讲“大树的故事”,并根据孩子们的故事自然提出我的课堂小结:大树的故事可真多,有开心的,也有不开心的。但只要我们都来爱护它们,它们一定会带给我们更多开心的故事!

整节课在故事中自然生成,孩子们轻松愉快,活跃的课堂气氛也让我极为轻松。

火车的故事教学反思篇2

?火车的故事》是一篇介绍火车种类的常识的课文,分别向我们介绍了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火车、磁《火车的故事》教学反思悬浮火车,以及火车提速、修建青藏铁路等有关我国铁路建设的成就,展现了我国铁路建设迅速发展的大好形势,借以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在《火车的故事》的教学过程中,我重点体现“以读为本”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在读中思考、读中感悟。通过读,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在学习本文第三自然段时,我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先让学生们自己阅读第三自然段,然后提问:本段讲了哪几种火车,你认为哪一种火车好?好在哪里?根据学生的回答写出板书:蒸汽机车、电力机车、磁悬浮火车。接着问:那么你还知道有什么样的火车?给大家介绍介绍?最后试问大家你能向小介绍员一样把第三自然段的内容有感情地读出来吗?比一比,看看谁读的有感情,这时,很多同学读了一遍又一遍呢!然后应用多媒体把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磁悬浮火车的样式和它们的性能介绍给孩子们,让孩子们更详细、更彻底的了解课文中几种不同的火车。学生们对于火车这种熟悉的'事物是很有感情的,今天上了这一节课,他们对于火车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获得了更多有关火车的知识,特别是磁悬浮火车这新颖、飞速的新鲜事物更让大家感兴趣。于是我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自行设计一列新型火车,然后画下来,孩子们有的给自己的火车设计了美丽的外观,有的给火车设计了舒适的内部构造......孩子们的想象力是多么的神奇,是多么的不可估量。

?火车的故事》这样的常识性课文,需要老师做大量的补充,才能提升其趣味性,否则便会十分枯燥乏味。今天我如果不用多媒体教学,学生们就不能这么清楚地看到各式各样的火车,教学效果就不能达到如此的效果。

火车的故事教学反思篇3

今天讲了第八单元的第四篇课文《火车的故事》,讲过本节课感触还是挺深的。本文是一篇介绍火车种类的常识性课文,分别向我们介绍了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火车、磁悬浮火车,以及火车提速、修建青藏铁路等有关我国铁路建设的成就,展现了我国铁路建设迅速发展的大好形势,借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爱好科学的兴趣。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之前几乎都没有接触过类似于关于火车的科学知识,讲起这篇课文就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顺利。

这篇课文总共有六个自然段,今天讲课文的模式还是按原来的老规矩。我先让学生听准字音、把自己弄不明白的字音先在课文里面圈出来同时认真听老师完整的读一遍。第二次就是让学生跟老师一块读课文,在跟老师读课文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读准每个字音。第三次读课文时是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把自然段标上去,并且把本节课所要学习的“我会认”和“我会写”里面的生字要求学生在课文里面圈出来,然后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如:这篇课文主要出现了哪两个人物?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哪几种火车?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读准每个字音,读通顺每句话,完整的读过课文后让学生把老师要求的任务完成,本想着学生只要顺利的把以上问题解决了,这篇课文就差不多解决了一大半,可谁知老师的预设和课堂的生成完全是两码事。可能是由于学生年龄小的原因,班里有一小部分学生跟不上老师的节奏。比如在学习《火车的`故事》第三自然段时班里的情况是这样的:我自己先让学生们自己阅读第三自然段,然后提问学生:你从这个自然段知道了什么?接着提问:你能向其他同学简单介绍文中提到的三种类型的火车吗?然后再问问班里的学生们都喜欢哪一种火车?并且问为什么?那么同学们还知道有什么样的火车?给班里的其他学生介绍介绍。设计这个教学环节目的是让学生锻炼总结归纳的能力,另外就是让学生总结归纳后自己主动与班里其他同学分享一下自己答案,这样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火车的故事》是一篇常识性的课文,这需要老师在课堂上做一下必要的课外补充,最好能加上相应的幻灯片这样才能提升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否则语文课堂便会十分枯燥乏味,如果语文课堂缺乏趣味性的话低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会很容易跑神开小车的。所以,无论是怎样的课堂老师都要费尽心思、想尽办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火车的故事教学反思篇4

一、教材分析

自1825年英国工程师斯蒂芬森发明并制造的世界上第一台能使用的蒸汽机车正式运行到现在,不过100多年的时间,已经发展到了现代化的磁悬浮火车。这是震撼世界的科学创举。

本文是一篇介绍火车种类的常识性课文,分别向我们介绍了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火车、磁悬浮火车以及火车的提速、修建青藏铁路等有关我国铁路建设的事情,展现了我国铁路建设迅速发展的大好形势,借以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简单了解课文介绍的几种火车和它们的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词语]:机车、蒸汽、内燃、电力、磁悬浮、

飞驰而过、夕发朝至、世界屋脊、

奇怪、鼓励、明白

2、如果把这些分成三类,你会怎么来分呢?

一类:机车、蒸汽、内燃、电力、磁悬浮、(跟火车有关)

一类:飞驰而过、夕发朝至、世界屋脊、

一类:奇怪、鼓励、明白

3、你看到过火车是什么样子的吗?(引出火车是长长的)

4、用课文第二段话中的句子引:

让我们一起到火车的故事中去找找答案。(板书课题)

如学生通过课前的自读课文回答,是由机车带动的,师过渡语: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5、引出第三自然段,

二、精读第3自然段

1、自由读一读第三段,标出共有几句话。

2、师问:这么长的火车车厢,一节连着一节的,靠什么带动呢?

引导生接:原来,一节一节的车厢是由机车带动的。(理解“机车”就是“火车头”)

3、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哪几种不同类型的火车?(师板书:蒸汽 内燃 电力 磁悬浮)

4、深入了解蒸汽火车

a师:最早的火车是那一种…… 生:最早的火车是蒸汽火车

b[出示有关文字介绍],指名读一读

c听了xxx的介绍,我们一起在表格里填上最恰当的???[出示文字介绍下面的表格]

d如果你是蒸汽火车,你会怎样来介绍自己呢?

(引导学生回顾:介绍时要先和大家大招呼,再把自己最主要的特点告诉别人。)

e[出示学生自述的句式]指名介绍。

f听了xxx的介绍,想不想看看真正的蒸汽火车?[出示图片]

5、小组合作学习另外三种火车

a刚刚我们用了这样的方法和步骤来学习

[出示小组合作学习步骤:1、读一读;2、填一填;3、说一说。]

b请四人小组从剩下的三种火车中选择一种,也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一学,开始吧!

c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d全班交流反馈

e了解了四种火车,让我们回到课文,读读第三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自由读——指名读

这样的火车指的是……(生:电力和磁悬浮火车),因为它们……(生:速度快、污染小)

五、略读体会(学习4—5自然段)

,《火车的故事》教案和教学反思

1、看到你们通过相互学习了解了这么多火车的知识,我想说你们真能干。小明也通过查找书本了解到了很多知识,爸爸对他又说了什么呢?(齐读第4自然段)

师: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理解“夕发朝至”:“夕”是晚上,“发”是出发,“朝”指的早上,“至”是到。谁能把词语意思连起来说说?——晚上出发,早上就到了)

师:这里的“”指的是第一次提速,现在已经是第六次提速了,从北京到上海仅需要9小时56分钟,而到明年的奥运会之前,北京到上海的火车还将进行一次提速,到时,从北京到上海只需要8小时。

2、爸爸还说了什么?(指读第5自然段)

我国正在修建的这条铁路有什么特点?(海拔最高)

(用简笔画,画出海面及山势的剖面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海拔”。青藏铁路指从青海到西藏高原的铁路,那里海拔特别高,平均超过4

000米(相当于1300多层楼高),是世界上最高的地区,被称为“世界屋脊”。)

3、出示句子:我国正在修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青藏铁路。等铁路修成了,火车就可以开到

“世界屋脊”上了。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

师:其实,在去年的7月1日,青藏铁路就已经正式建成通车了。现在你能把这句话改一改吗?学生边说边修改

( 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青藏铁路,火车可以开到 “世界

屋脊”上了。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

4、扩展你所了解的创举

六、总结

1、师:了解了这么多关于火车的知识,想不想驾驶火车啊?(生:想)

我知道小明比你们更想。师引读“这天晚上……”生齐读第6自然段

2、希望小朋友能够向小明学习,多问多看书,了解更多的知识!

3、下课!

七、板书设计

33 火车的故事

机车:蒸汽——内燃——电力、磁悬浮“绿色环保型”

夕发朝至:北京——上海

创举:青藏铁路

了不起

三、教学反思

经过两次试教,两次修改教案,教学设计与第一次的完全不一样。如果说第一次上的试教课是一堂常识课的话,那么,现在的才算是一堂真正的语文课。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重在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中培养和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提升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由于本文是一篇常识性的课文,教学的内容又是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的,所以教学课文的重点段——第三自然段时,我设计了一个合作学习的环节。在这样的学习形式中,一方面,渗透给学生一种学习语文的方法,学习最早的火车——蒸汽机车时,我带着学生一起学,在学完后,出示给学生看,我们一起学的方法和步骤(当然,这里的方法和步骤,如果是学生自己进行归纳和总结的,那就更好了,考虑到班里学生的实际情况,可能归纳概括不出来,所以我就直接出示)。让学生在接下去的合作学习中能够用这样的方法去学习,从课堂的效果来看,学生学习时非常投入,可见,这样的学习方法的提示,对学生的帮助是很大的。因此,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环节,老师不能够完全地放手给学生,要给他们一根拐杖,由“扶”到“放”,合作学习才会有更好的效果。另一方面,在这里还进行了口语能力的训练,合作学习中的第三步“说一说”,用比较童趣的语言来介绍自己(把自己当作火车),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了一次说话训练,口语能力应注重平时的点滴训练。同时,也拉进了火车与学生的距离,学生更感兴趣,接受起来也不怎么困难了。因为关于四种火车的特点,是我另外加入的.课外资源。

对于语文教学,不能局限与书本上的内容,应该适当地加入相关的课外资源。个人认为,对于课外资源的利用为这堂课增添了不少色彩。有三处课外资源的引用:一、合作学习的内容——四种火车的特点,通过自己的加工处理,把介绍火车的语言变得很简单而富有童趣,又抓住了重点。学生在小组合作的时候一下了就把火车的特点记住了。二、关于北京到上海火车的提速,这里仅是我自己的讲解,但是,学生很容易就可以感受到火车提速后,带来的时间上的差异。也再一次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发展给火车带来的变化。三、有关青藏铁路的介绍,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建造这条铁路的艰难,首先通过简笔画让学生理解“海拔”,又通过用房子的楼层作对比让学生感受到这个在他们心中没有概念的“高度”。由于,这是一篇比较早的课文,当时,青藏铁路还在修建中。而在去年的7月1日,青藏铁路就已经通车,在这里,正好利用了这一点让学生了解这一情况,把这段文字改一改,又使学生得到了语言的训练。所以,语文教学中要注意走出书本、走出课堂,从而丰富学生知识的潜能和储备,为学生长期的语文学习打还基础。

当然,这堂课中也还有值得探讨的地方,比如,在让学生自述介绍自己喜爱的火车时,担心学生说不好,就给了学生一个介绍的句式。看起来,学生在老师间接的帮助之下,说话说得很不错,但是这样的句式却框住了学生的思维,他们就不会有自己的语言创造,也显得没有童趣了。在理解“海拔”,“世界屋脊”等词语的时候,我一心想要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理解,但是,从教学只能感学生的反应看,要通过引导使他们自己真正理解是有一定困难,而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也没有再强调,就这样过去了,还是有一部分学生似懂非懂的。同时,也看出了我的课堂应变能力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

火车的故事教学反思篇5

从古至今,教师一直在扮演“传授者”的角色,教师有着“师道尊严”的架子;有着“居高临下”的权威。在学生的眼中,你是个决定的权威者,老师说的就是对的,就是正确的,就是好的。而在老师的心中久而久之也产生了这样的想法:我的答案,我的想法往往是最好的,而学生的往往是信口开河或是不太正确的。正是在这样漫长的岁月里,老师和学生似乎都熟悉了这样的一种模式。突然一股暖风吹来,那就是新课标。它吹醒了我们这些沉睡的人。在我今天的一堂课上,我真正的体会到了新课程标准对我们每一个老师的重要性。也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学生集体的伟大与我教师个人的渺小。

今天上午,我怀着信心十足的保满精神想去把我昨天尚未结束的一课《火车的故事》讲完。这堂课我顺着昨天的思路,一步一步上下来。先是让学生回顾昨天“火车从古到今的变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都能如我所预料的讲出来。接着,我开始我今天的新课,先是让学生读一读课文的四、五两段,然后让他们说一说他们从这两段中知道了“哪些火车的故事?”大部分的学生都能通过自主学习明白两点:

一、我国的火车在不断的提速。

二、我国建造了一条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青藏铁路”。

上到这儿的时候,我心里还暗暗高兴,今天的课上的是比较顺利的,学生都能通过自主学习,比较好的明白“火车的故事”。而且整堂课的气氛也比较好。但就是在我暗自高兴的时候,产生了我意想不到的事情。当时,我设计的下一环节,也是这堂课的最后一环是“由小明做梦引导学生说说你想设计怎么样的新型火车?在课前,由于找不到让学生看看现在的火车资料如磁悬浮火车等新式火车。所以我在设计的时候,想到学生可能在科学这一块上的知识比较狭窄,故又画蛇添足了一笔。再设计的问题后面加了一条尾巴,“小朋友们你们可以从我们未来的火车内部设计上想一想。”当我提出这个扩展性的问题时,我突然有点傻了。因为我看到班级中,只有一两只小手举在那儿。

于是我只好先请这几位小朋友站起来说一说。有个学生说到老师我设计的火车是这样的:火车里面有餐厅,有买东西的地方,这样乘在火车里就有很多东西吃了。还有位学生想的比较远一点。他说老师我设计的火车是这样的:在我们乘坐的座位前都有一台电脑,我们在火车上有什么事,只要按一下电脑就可以了。就在我觉得“山穷水尽”的时候,我看到又有一只小手举起,他说他设计的火车是蓝色的。我咋听到时,冒出第一个念头是想象不开阔,怎么就只说这么简单的颜色设计呢?而也就在此时,我突然发现原来问题是在我身上。

学生他们设计的火车可能是各个方面的,我干吗一定要他们说火车内的设计呢?于是我马上就对学生说到“对啊,刚才的小朋友说得很好,我们可以给自己设计的火车穿上漂亮的衣服。小朋友们你们可以想得更广,我们未来的火车不仅仅是内部非常好。”当我的话音刚落,我就看到又有好几只手举起来了。这几位同学有的说到“我想把我的火车设计成在水上也能开的,那么我们就可以乘火车看大海了。”有的说“我想在我的火车上装上大炮和枪,万一敌人进攻我们乘的火车时,我们就可以打他们了。”还有的学生说“老师我想把我的火车设计成自己开的,不用火车司机了。”当这几位学生碰出思维的火花,用他们自己的智慧和想象设计出一列又一列的火车时。其他的.许多小朋友也受到了更大的启发。我记得当时,就有一位想象更丰富的学生。他说“老师我想把我的火车设计成能变的,在地上它能开,如果我想到天空,我只要让我的火车变一变,它就能像飞机一样飞上天了。”当我看着那么多的学生争着发言,还有几个是已经发言过的。我突然感悟到了什么?

当我们的老师,当我们的大人在认为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孩子什么都不懂的时候,也正是我们忽略他们的想象与创造精神的时候。当我们用我们的思维去考虑他们的时候,用我们的认识水平去衡量他们的时候,也正是我们在抹杀他们的想象与创造精神的时候。一个孩子从呱呱落地,经过娃娃学语,再到如今少儿时代。其实,他们都在用他们独特的眼光看待我们的世界;用他们独有的思维思考着我们的世界。当我们自认为很伟大的时候,其实在这些天真无邪的孩子面前你是那么的渺小。我想作为教师我真的该好好的反省我自己。真正该好好的用新课标的理论指引我,转变自己的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转变一个观念,就是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自身就是最可利用的课程资源。

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而不是要什么都在学生之上的传统师者形象。新颖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等都将教师从传统的一包到底的角色中解脱出来。这些方式,也是教师可以充分发挥的无形资源。

火车的故事教学反思5篇相关文章:

音乐《小小少年》教学反思5篇

爬山教学反思优质5篇

太空教学反思5篇

高中教学反思范文5篇

英语教案教学反思5篇

小班社会教学反思5篇

运动方式教学反思5篇

观察物体三教学反思5篇

金色话教学反思精选5篇

教学工作总结5反思5篇

火车的故事教学反思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71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