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风俗作文优秀5篇

时间:
Cold-blooded
分享
下载本文

通过写作文,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作文是一种锻炼我们观察力的方式,关注细节并将其准确地表达出来,28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介绍一风俗作文优秀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介绍一风俗作文优秀5篇

介绍一风俗作文篇1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在我的家乡,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第一个节日便是腊八。

按照我们当地的习俗,在腊八这天,是要“炒冬”、“熬冬”的。“炒冬”就是炒瓜子、花生等坚果,而“熬冬”则是熬羊肉和羊头、羊肚等羊杂。为过年做准备。在忙碌一天后,大人们会在羊骨汤里加上羊肉丁和黄软米,熬上一锅香喷喷的羊肉丁丁饭,孩子们都会满满的吃一大碗,仿佛这一碗下去就会驱散整个冬天的寒意。

过了腊八,天气渐渐开始转暖,但街上人并不多。年,才刚刚开始。

到了腊月二十三,在乡下是要送灶王的,祈祷来年是个幸福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寄托着人们万象更新和事业一帆风顺的愿望。从这天起,人们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

紧接着,除夕到了。一大早起来,要贴对联、窗花和福字,还要挂灯笼,再做一些油炸的小吃。中午,大人们在家中准备年夜饭,孩子们就在一旁玩耍。傍晚,丰盛的年夜饭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共吃团圆饭。在我家桌上必不可少的是鱼。“鱼”和“余”谐音,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最后则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当午夜新年第一声钟声敲响时,各家各户都会放花炮,大街小巷,到处都是绚丽多彩的烟花与震耳欲聋的爆竹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

大年初一比较冷清,但大年初二就不同了。这一天,人们都会访亲拜友。在以前,街上的商铺可都是初六才开张,但今天已经开了一些,为人们走亲访友提供了便利。

正月初六是我们这里的小年。会有秧歌队出来表演,观看的人也不少,可却没有正月十五的人多。

正月十五元宵节,可谓是盛大喜庆。白天,所有的秧歌队聚集在一起,在大街上扭起秧歌,锣鼓喧天,热闹非凡。每一支秧歌队的人都很多,但观者更多,把舞者围得是里三层外三层。人们跟随着秧歌队缓缓向前,远远望去,像是人流里有一条蜿蜒的长龙在舞动。入夜后,人们会观花灯、猜灯谜。花灯的样子每年都不一样,有拜年的福娃,有象征着延年益寿的仙鹤,有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奔月……种类繁多,看得人眼花缭乱。回家后,一家人围坐桌旁,吃着美味的元宵,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

十五过后,就到了正月二十三。这一天是放礼花的日子。晚饭过后,人们早早出门去指定的地点,只见天空中到处都是五颜六色,造型各异的礼花,给原本就美丽的天空增添了别样的色彩。

正月二十三过后,孩子们也都去上学了,但年还没有过完,一直要到二月初二龙抬头过后,灯笼摘了,这年才算过完了。

介绍一风俗作文篇2

小的时候,我就特别喜欢在外婆家过年,大概也了解并参与过一些过年时要做的风俗活动。比如:采购瓜子、花生、小果子、桃酥、小麻饼……这些过年必备的零食。

过年前外婆一定会包很多包子和蒸很多馒头,外婆说过年那几天,肯定会有亲朋好友来家里做客,所以馒头,包子这些主食要多准备一些,防止人来多了不够吃。而蒸馒头,包子,也有来年蒸蒸日上的美好寓意。

接下来就是“祭灶”风俗。农历腊月二十三,

这一天相当于小年,晚上要在灶前供上糖饼、糕点、糖果之类的甜食,求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之说。

紧接着就是年三十了,年三十的要做的事就可多了,比如一早把大门上贴上鲜红的对联,挂红灯笼。最有意思的是在自家院子内种上“摇钱树”,所谓“摇钱树”,便是从集市上买来的青竹子上系红绿两种颜色花生,固定在院子的柱子上,竹子的叶子越多,叶子越大,意味着来年财源越旺盛

年三十晚上守岁,凌晨十二点的时候各家开始放鞭炮。在外婆家舅舅还会放一种叫“高升”的东西,声音很响,威力也比鞭炮大很多。大年初一的早晨吃饺子,然后拜年,说吉利话,当然最开心的是我们小孩啦,占足了便宜,收到了很多红包。再有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吃汤圆,团团圆圆。

春节这股暖风来得快,走得也快。春节虽然已过,但余波仍然存在。节时的那股年味还未散尽,但新的太阳已经升起,面对我们的是新的一天。

介绍一风俗作文篇3

不论是在学堂上学的小孩子,在外工作的大孩子,还是在自家桑树下晒太阳的老孩子,一提到饺子,身上立马变得暖洋洋的,嘴中也顿时弥漫着肉和香油的味道,嘴中的口水也滴答滴答的流。对于小孩子,那是美食和宝藏,每个饺子都有可能藏着硬币;对大孩子,那里面是家乡的味道,是温暖的怀抱;而对老孩子来说,那一个饺子里包着回忆,包着童年,更包着美好……

今天我喜得快要发疯了,一大早老家院子的厨房里便升腾起一缕缕白烟,爷爷奶奶在院子里拿着碗盏来回穿梭,其他人也拿着抹布、拖布、春联儿等东西打扫并装饰着房子,我则一个人在大院里玩耍,不时的去厨房看看,还用手扯一扯爷爷那灰白而稀疏的头发,爷爷本想护住自己仅有的发丝,可他的手上又停歇不得,只好让我自己折腾。这让本来就无聊的我更无聊了,我只好百无聊赖的问着奶奶,什么时候可以包饺子?答案总是“还早”,在一遍遍的追问下,时间终于慢吞吞的流走了,终于可以包饺子了!

我并不会包饺子,可是看爷爷包饺子,我又忍不住想包,但包的总是不尽人意。看着爷爷的手上下飞舞,好似一只灵活的小鸟,我一看,眼前一亮,赶忙央求爷爷教我,可爷爷是个急性子,只顾着自己包饺子,我便摇着他的手臂,让他总是包错。在我的“努力”下,爷爷很是无奈,只好教我,但是我包的饺子仍然不是扁的,就是没包紧。本以为爷爷会抓耳挠腮急得直跺脚,爷爷却并没有着急,而是先把我的失败品加工了一下,而后又和我讲包饺子的要领,“孙子,你看将饺子两端放在大拇指和食指中间,其他四指合拢一挤,就是这样!你看这不就成功了?”爷爷拿着一个饺子认真的跟我说,然后一脸期待的看着我……

我看着手中又诞生的失败品一阵尴尬,而爷爷并没有放弃,挠了挠头,把我拉了过去,用他那长满老茧的手握住我的小手,把饺子皮儿放在我的手中,控制着我的手包饺子。不久,一个小巧玲珑的饺子出现了,我心中一喜,赶忙自己试了试,第一次并不成功,我又试了一次,终于我包成了!

爷爷笑了,摸了摸我的头说:“我的大孙子学东西就是快”,其他人听了这句话都露出了会心的微笑,我也忍不住笑了,哈哈大笑……锅中,饺子咕噜噜地响,好似也在笑……

介绍一风俗作文篇4

京剧是我国国粹之一,其唱腔婉转优美,扮相多变有趣,时常让人不觉便深陷其中。

京剧京剧,就是分布地以北京为主的剧种,但谁能想到,它之前却不起源于北京呢?

清代乾隆五十五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听到这里,你们了解京剧的起源了吗?说完起源,咱就说说京剧的表现形式,首先生旦净末丑,咱得了解一下吧,生呢,就是扮演男子的一种行当,说几个代表,老生大家应该都听过吧,他主要扮演的就是帝王及儒雅文弱的中老年人,说完老生,跟他相近的还有小生,这小生是啥呢?那就是主要扮演年轻英俊的男性角色。生说完了该旦了,旦行呢,是扮演各种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身份的女性角色,具体有青衣,花旦等。

还剩下两行,咱就稍做了解一下,净行俗称花脸,又叫花面。一般都是扮演男性角色。净行可分为正净,副净和武净,最后丑行呢,又叫小花脸、三花脸其中包括文丑和武丑。

这么给大家说,大家可能不太明白,咱们就一起举个例子来看,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相信大家史记读下来应对其有了了解,这部萧何月下追韩信呢,是麒派戏中一名段,这其中主人公有萧何,韩信,刘邦,这萧何和刘邦就都是生旦净末丑中的老生,这韩信呢,则是武生,这生旦净末丑就只是戏曲中人物角色的行当分类。

解释完,咱们继续来就着萧何月下追韩信这部戏来深入了解一下京剧中的一个剧种-麒派戏,《萧何月下追韩信》呢,它的着重于表现了麒派唱腔“苍劲雄浑”“爆发力强”的艺术特点,“高低自如”“刚柔相济”的表现方式,整个看下来让人不由鼓掌叫好。

京剧所呈现给我们的精彩也有着演员台下的苦功,任唱念做打拼过才能成为武艺行家,只有日复一日的练习才能使动作唱腔牢记心中,这也许就是京剧传唱至今的理由,它已经成为了一种精神,世世代代,生生不息。

介绍一风俗作文篇5

“又是一年3月初三,风筝飞满天。”阳春3月,万物复苏,春风吹在身上暖洋洋的,放风筝的好时节又到了。

星期天,父亲带我去海边放风筝。到了海边,来到了金灿灿的沙滩上。我左瞅瞅,右望望,这里放风筝的人真多啊!看!那边升起了一只蜻蜓风筝,花花绿绿的身体,像一只巨大的蜻蜓飞机在蔚蓝的天空中飞翔。瞧!那边又升起了一只大蝴蝶,五颜六色的身体,在天空中像一件好看的花衣裳。左侧又升起了一只大蜈蚣,黑里透绿的身体,像蓝蓝的天空中飘着一条黑里透绿的彩带。右侧又升起了一只老鹰,只见它越飞越高,短短的时间内,这只老鹰已经超越了所有些风筝,在空中遥遥领先。它的羽毛是黑白相间的,还点缀着花花绿绿的斑点呢!

我也不甘示弱,拿起我的老鹰风筝,看看是我的老鹰飞的高,还是他的老鹰飞的高!还没有等我让它飞,它倒迫不及待地自己飞起来了!我的风筝越飞越高,已经远远超越了那只老鹰风筝了。看着别的小朋友羡慕的眼神,我自豪地笑了。

讨人喜欢的风筝,漂亮的春季,给我带来了无限的快乐!

介绍一风俗作文优秀5篇相关文章:

春节节日风俗作文7篇

元宵的风俗作文6篇

当一回家作文优秀5篇

端午的风俗作文模板6篇

家乡端午风俗作文7篇

家乡春节的风俗作文7篇

元宵的风俗作文通用6篇

家乡节日风俗作文8篇

端午风俗作文300字8篇

家乡端午风俗作文最新6篇

介绍一风俗作文优秀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18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