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认真审题,我们才能把握作文的范围和要求,避免过度扩展或篇幅不足的问题,一篇出色的作文可以展现我们的写作技巧和文学修养,28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画龙点睛作文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画龙点睛作文篇1
今天我趁爸爸、妈妈大扫除的时候,看了一会儿《三体》。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云天明讲的童话“国王的新画师”,故事内容是:一个技艺高超的冷酷画师能把现实世界中的人画进画里,然后那个被画的人就从现实中消失。
看到这里,我又联想到成语“画龙点睛”的故事。古代一个著名的画家画了四条龙,但他没有直接画完眼睛,看画的一堆人欣赏之余,希望他画完眼睛,他只好加了两条龙的眼睛,这时天色大变,闪电雷鸣,风雨交加,那两条画好眼睛的龙直接从画里跑了出来,腾云驾雾而去。
?三体》故事中的画师,是把活人画死,“画龙点睛”故事中画师,是把死龙画活;小说中的降维打击“三维变二维”,成语中的升维成功“二维变三维”;一个是剥夺别人生命,一个是给予别人生命。如果从某种角度来讲,只不过是换了一种存在的方式罢了。
其实我们现实学习生活中也充满了这样的故事:老师就像我们的画笔,而我们考试的成绩就是我们画技的高低,考卷就像我们的画板,如果我们考得好,就相当于把“霉运”画了进去消灭掉,也同时是把“好运”点了出来陪伴我们。
所以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提高画技,画好人生的转折点,才能有“好运永相随”!
画龙点睛作文篇2
张僧繇是我国南北朝时的一位将军,他精于绘画,很有名气。
他所画的动物就像真的一样。有一次,他在一座庙里的墙上画了一条龙,不久刮起了大风,昏天黑地的,那条龙竟好似快要升天的样子,张僧繇就又在龙身上画个锁枷,才算把龙锁住。
后来,他在一座庙的大殿东面墙上画了一只鹰,西面墙上画了一只喜鹊。小鸟儿看了图画,竟纷纷在那里做巢。他这种神级般的画工,远近皆知,但也有的人不太相信呢!
有一次,人们听说他要到南京,在一座庙壁上画龙,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去看,想要证实一下传说究竟如何。
他没有费多少时间,就在庙墙上画好了四条龙,可是每条龙都没有画上眼睛,看的人就问他为什么。
他回答说:“龙的眼睛是它的重点,我如果在修缮时把眼睛画上,龙的精神就会全注于画中了,画中的龙得到了生命,他就会飞走的呀!所以不能随便画上龙眼镜。”
听了这番话的人,都认为那是张僧繇吹牛,哪有这回事,便纷纷请他把眼睛画上。张僧繇就拿起了画笔,把四条龙中的两条龙的眼睛画上去了。谁知刚画好,忽然天空雷电交加,在隆隆雷声中,两条龙蠢动起来,穿过墙壁腾空而去。
大家都吓呆了,镇定下来,才见庙壁上的四条龙只剩下没点眼珠的两条了。那两条点了眼珠的龙,已不见踪影,原来是飞上天去了。
画龙点睛作文篇3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条好龙的皇帝。
他派人去打听了一个很好的画家,然后要求他在宫门前画出三条巨龙,就重重有赏。
画家就画了三条巨龙并点了眼睛。第一个看见龙的人是一个小孩。他左看看右看看觉得哪有点好玩,于是他把三条龙的眼睛擦去了。过了好一会画家和皇帝刚想出宫看龙,但还没出到门外就听见人们的讨论,有人说:“这条龙怎么没有眼睛。”画家解释道说:“我明明画上眼睛了呀!”皇上说:“再画上去就行了。”画家说:“皇上,万万不可,万万不可呀!”皇上听了说:“为何?”画家有解释道:“要是这三条龙再点一次眼睛的话,它就会飞走的。”皇上已经很生气了,听了这话气上加气,命令道:“你在说这些话,再不画好,朕就要你的人头!”画家不得不画了了。
画家刚点好三条龙的眼睛,突然墙上的画不见了,乌云盖满了天下,然后只见三条龙,腾云驾雾而过,然后才恢复了平静。
从此以后这个皇帝再也不敢叫人画龙了,而画家拿了赏后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画龙点睛作文篇4
“画龙点睛”和“神来之笔”在一起被连用了这么多年,仿佛也变成一定程度上的近义词了,但大家在说话时有没有想过“画龙”真的要“点睛”吗?想当初,大师把九条龙画在墙壁上时,并没有给他们加眼珠子,是在世人不停地,甚至令人嫌烦的一再要求之下,才补上了眼珠,那么,大师的本意似乎并不是要“点”那个“睛”的。他似乎想告诉我们一个别的什么道理,那就是,别把什么都说透了,给人一个想头。
刚开始接触外国的文学,第一本就是《伊索寓言》。相信看过的朋友们都知道,在每一篇充满小动物、神灵与哲理的短小故事里面,总有那么一两句相当倒胃口的话,比如说什么,这篇文章告诉我……或是这……了……这样的人。不知这是原来就有还是怜悯我们智商的编者加上去的,这样一句看似是“画龙点睛”了的话语,在无形中给我们的思想带上了一个枷锁,只能这样才是“正确”的理解方式。反观我国的古代寓言,虽一般没那么生动可爱,但它永远不会给出一个结论,于是便需要大家去动动脑子去想,因而就得到了不同的答案,也才会有龟兔赛跑这个故事的多种版本。可见,有时一句“画龙点睛”也会适得其反,减了语言的艺术。其实,中国人说话做事都是相当含蓄的,有时就为了说个“不”字,要耗上半个时辰的功夫。可要真当着面把话挑明了,却恰似头上浇下来一盆冷水,于他于我倒也是没有益处。而若是已经寒暄起来了,到头却来“画龙点睛”,糊了半天的纸还是给捅破了,竹篮打水一场空。
就像那先说了长寿啊,百岁啊,吉祥话讲了半天,突然点一句:反正都快死了,不如赶快去买块墓地,也免得明年又涨价了,这不把老师傅气个半死才怪呢。所以啊,画了龙,切不可来“瞎点睛”。不然点坏了,就算龙飞起来,也变成一条瞎龙了。断臂的维纳斯之所以成为西方艺术界最伟大作品之一,近乎完美的体态自然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她的美来源于她已经断了的双臂,正是那两块参差的花岗岩断臂,让人们不禁遐想,在这如此完美的身体上的两臂又是多么的灵动、唯美,多少著名的雕塑家想给她补上臂膀,给这“画龙”来“点睛”,但又以失败告终。他们痛苦地得出结论:“这尊雕像是不容修改的,哪怕是加上一厘米或是去掉一厘米,整个的美感与平衡将消失的无影无踪。”再看达芬奇的惊世之作《蒙娜丽莎》中,那丝若有若无,忽隐忽现的微笑,让人们捉摸不透。这才引出了数百年来人们对他的狂热。试想,要是达芬奇给她画龙点睛,用黑笔重重地描出她的唇线,我们还能看到这朦胧的美吗?有些时候,就要像中国画一样,学会留白,去“点睛”反而破坏了美。当然,一杆子把“画龙点睛”打倒是不必要的,也不可取的,毕竟有些时候,一句点睛之笔可以给文章增光添彩,没有眼珠的蒙娜丽莎也很可怕不是吗?但是,“画龙点睛”也不是包治百病的仙丹。
我们要在充分的把握下,再来使用,免得弄巧成拙,使之成为一记“败笔”。
画龙点睛作文篇5
画龙点睛法出自唐代画坛典故,是指先画好龙身,最后再在龙的眼眶里点上眼珠,使画中的龙变得活灵活现,像是要飞上天一样。而作文中的画龙点睛,则是一种比喻性的说法,即在关键地方用精辟的词句点明主题,从而使内容变得更加生动有力。
通常情况下,叙述、描写、说明就是三种“画龙”的技法,也是三种记“实”的方法。学会“画龙”,就是学会记“实”。记“实”,即真实、准确地表现客观事物,是为了给读者留下真实、具体、实在的人物、事件、场景的形象,使读者如临其境。要如实地反映、再现客观事物,就要具备这三种记“实”的能力。
而记叙文中的“点睛”一般是通过议论或抒情来实现的,因为只有议论或抒情,才能使内容更深化,增强文章的表现力,有助于突出主题,唤起读者的共鸣。但是,使用这种写作手法行文有一个前提,即首先要处理好记叙和议论、抒情之间的关系。因为记叙是议论、抒情的基础,如果离开记叙单独议论、抒情,就会使议论、抒情失去依据。同时,记叙的内容又是议论、抒情的对象,即议论和抒情应针对记叙而发,否则就会失诸空泛。
画龙点睛法可以运用在文章的开头,如《白杨礼赞》的开篇:“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议论与抒情融为一体,崇敬赞美之情溢于言表;也可以出现在文章中间,如《祖冲之》第三节中对《大明历》的评赞:“新的历法是那个时代最好的历法”突出了祖冲之在天文学方面的成就和贡献;但更多的还是在结尾出现,如《记一辆纺车》的结尾:“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总结全文,点明题旨,交代原因,令人深思回味。
使用画龙点睛法时,同学们需注意以下几点:一要做到文字简洁,点到为止,言至即收,不能拖泥带水。二要做到叙述中自然生发,不能脱离所叙的内容,更不能硬塞强加;三要围绕写作的意图去点化,不能旁逸斜出,另生枝蔓;四要注意语言的警策之美,要富有感染力,读后发人深省。
画龙点睛作文篇6
最近发现自己特别喜欢古风的歌曲,尤其是有意境的歌词。有一首歌深得我意,是音频怪物的《百鬼行夜》。
“枯骨女执笔,画一张人皮,裹一袭红衣,美人依稀”略有些灵异的歌词配上古风十足的曲调,脑海中渐渐就描摹出了歌中情景。心思一动,摸出纸笔,就想画下来。
嗯,整幅画的重点应该是一袭红衣,把那一袭红衣画好了,整个感觉应该也就出来了吧。
自动铅笔先在纸上勾下大概的轮廓,大体一看,似乎比例有些不协调,没关系,这不是重点,细节描上就好了。
我画画有一个问题,就是画出来的东西总和脑海中想的不大一样,不过没关系,画出来的也还不错。
一边想,笔一下就画出来,头发的感觉好像不大对头,顺手改了两笔。没事,重点画衣服,衣服就是画龙点睛的那个“睛”。
我将眼睛凑向纸张,笔小心翼翼地画出衣服的大概样式。嗯,就最简单的和服好了,再细细地顺着衣服的走势描出衣褶,擦了又改,改了又擦,纸都快被破了,才画出比较满意的成品。
望着已经成型的铅笔稿,在淡淡的成就感下总有一种违和感,但具体说不出违和在哪里,也许是没上色的缘故。
不管了,先一鼓作气把色给上了再说。
用水把颜料调开,开始上色,头发、肤色、背景,独独空着衣服。
衣服的颜色要细调,细涂,衣服是重点啊。
换了一只较小号的笔,浅浅蘸了一点颜料抹了一下,嗯,很好,便一点一点地把衣服填上色彩,又细细地加了阴影。很快,衣服也好了。
满意地打量了一眼衣服,把画捧远了看,发现上了色后,违和感更强烈了些,再细细打量,发现,除了衣服,其他部分画得都比较粗糙。
我只注重了衣服却忽略了其他部分,整体是不协调的,如同画龙点睛,只有把龙画好了,才会在点睛的一霎那栩栩如生起来。如果只注重那点睛一笔的话,龙也只有眼睛是活的,身却是死的。
画龙点睛作文篇7
“喂,海宝吗?下个星期是我60大寿,你来吗?”“好,一定。”这一天,海宝坐着飞机来到北京。一到那就给他舅舅打电话说:“舅舅,我到了,你在哪个饭店?”“我在金富豪大酒店。”“我知道了。”
到了那,来了很多人,海宝的舅舅是一个大画家,人们都让他舅舅画一幅画,舅舅便画了一条龙和一只老虎,祝大家生龙活虎,但是老虎有了眼睛,龙却没有眼睛,大家都很奇怪,舅舅解释说:“如果龙画上眼睛,那龙就会飞走。”大家都不相信,舅舅只好让海宝来画这双眼睛,海宝心里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他刚画一只眼睛,龙就腾空而起,旁观者都惊叹不已。看着这条龙威风的不得了。
过了几天,这条龙伤痕累累的去找海宝,委屈的说:“你给我画的这只眼睛这么小,害的.我高度近视,并且让我成了独眼龙,你让我怎么在龙族中立足呀?”海宝让这条龙先回画里,然后把龙的眼睛给涂掉,重新帮他画了新的眼睛,看起来威风八面、活灵活现。
因此“画龙点睛”这个词就由此产生了。
画龙点睛作文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