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菲女士日记读后感7篇

时间:
tddiction
分享
下载本文

写读后感是我对书中故事结构和叙事技巧的思考和分析,读后感能够引发我们对人生意义和目标的思考,促使我们更加明确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价值观,下面是28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莎菲女士日记读后感7篇,感谢您的参阅。

莎菲女士日记读后感7篇

莎菲女士日记读后感篇1

第一次读《莎菲女士的日记》时,我并不喜欢莎菲女士的形象,起初,我认为她太敏感,想的太多,不能给人带来欢乐,而且苇弟对她那么好,她却喜欢凌吉士,幻想和凌吉士亲近。种种行为,都让我对莎菲女士没有一点儿好感。可是,当我第二次去读,将自己代入莎菲女士,再考虑一下当时的境况,就理解了莎菲女士。

莎菲女士并不是健康的,她的身体不好,被肺病缠身,尽管莎菲女士有朋友关心照顾,但她的内心深处仍旧是孤独的,寂寞的,对于一个女性而言,性格敏感,容易胡思乱想是多么正常的一件事啊。丁玲的笔触太细腻,她将莎菲女士的思想都写在了纸上,我们乍读,是很难能够感同身受的。

从《莎菲女士的日记》中,我们能够看到,莎菲女士对于两性关系看得很开放。她甚至会嘲笑一些禁欲主义的朋友。在莎菲女士看来,两个恋爱的人,接吻,拥抱等等都是爱的表现,是没有必要压制的。不可不说,莎菲女士虽然敏感,但她是大胆的,勇敢的。她的身体是掌握在她自己的手里。虽然经过五四运动,当时女性的思想也都有所解放,可一些观念还是根深蒂固在了人们的头脑中,好像女性就不能表达自己的欲望一般,女性就应该禁欲,固守贞操观念。丁玲将莎菲女士的心理写了出来,我们看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莎菲女士,她是矛盾的,复杂的,饱受心灵折磨的。她又是真实的,有着真实的欲望,有和男性亲近的冲动。

莎菲女士的身边有两位男性,一位是爱慕她的苇弟,苇弟善良,对莎菲女士照顾很多,可是莎菲女士对苇弟则没有男女之情,她只有在孤单时才会想苇弟去陪。另一位是凌吉士,凌吉士长得很漂亮,莎菲女士迷恋凌吉士的外表,幻想着和凌吉士亲近。在这一幻想的过程中,她似乎把凌吉士给美化了。从莎菲女士和这两位男性的交往上看,我们似乎是指责她的,因为她吊着苇弟,苇弟对她好,她却没能给出合适的回应。另一方面,莎菲女士似乎太重视男性的外表,让幻想和欲望支配了。看起来莎菲女士像是肤浅的。

可最后结果并非莎菲女士和凌吉士在一起。凌吉士长得漂亮,却不符合莎菲女士对道德的要求,凌吉士是个表里不一的人,空有一副漂亮的皮囊。莎菲女士大胆的抛弃了凌吉士,在伤心欲绝中,她也没有退而取其次选择苇弟。无疑,莎菲女士的爱情要求还是很高的。

莎菲女士的爱情难以圆满,或许和她那个时代有关。她的爱情要求太高,自己却无法走出去,无法遇见自己想要的人,苦闷的莎菲,她的内心再丰富,有再多的情感,也摆脱不了苦闷时代赋予的悲剧。

莎菲女士日记读后感篇2

很喜欢《莎菲女士的日记》,虽然几个朋友都觉得它又枯燥又纠结,神经兮兮。而我却在读这本书的时候,看着看着,竟不知道莎菲是莎菲,是丁玲,还是另一个自己。

?莎菲女士的日记》中,作者真实生动地描写了一个心高气傲、而又希望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依靠自身去获得完美爱情的理想主义者——莎菲,这是一个病榻上的女人,渴望一份轰轰烈烈的爱情,却不愿意在众人面前表现出来。她把最内心的情感包扎起来,让亦真亦幻的痛苦与快乐、落寞与激情吞噬着自己。她渴望拥抱这个世界,却又踌躇不前;她渴望追求真爱,却又不愿妥协。一本日记,记录了她所有的心事,将这个女人最私密的情感展露无遗。

莎菲是个五四时期知识女性的代表。个性张扬的典型,形象出众。而我仿佛也进入了那个世界,充满了渴望,强烈的压抑感充斥着空气,等待下一秒的爆发。可事实是我在下一个世纪,无法轮回。只能在那油墨香中找寻迷失的方向。

不知道莎菲是否真的存在,或许是虚构的人物。全篇采用日记体裁,描写了主人公莎菲在养病期间的内心独白,和以女性的视角看得的人间百态。主人公是莎菲,围绕在莎菲身边的每一个角色都衬托出其的'抑郁,纠结的形象。

忧与爱交错的重现,交杂着内心的求知欲。在一个身患疾病的女子身上体现得比较突出。有些先进思想的文人总喜欢安静的地方,而常常又渴求在热闹中升华。莎菲的体弱多病更让她觉得性情烦躁,即使有苇弟,有朋友的时时家访,也觉得事事不顺。孤僻的闷常常笼罩在心头,现实生活与内心世界的格格不入造就了她的性格:思想的抗拒,卑微的低头,在事前的鄙夷。

莎菲是一个真诚的女人,她爱她的朋友毓芳和云霖,也在乎童年时关系最好的朋友,以至于每每见到与其极其相似的剑如,她也会那么介意当初为何不回应她寄出的八封长信。她气得只想哭却纵声而笑,她痛恨过去,痛恨自己不可追悔的无赖行为。她是一个爱面子的女人。面对苇弟的求爱,她从不欺骗和玩弄他,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她毅然地拒绝了苇弟,却又总是将苇弟弄哭自己却很得意。

莎菲是一个内敛的女人,她向往爱情却又胆怯退缩,她在日记中写到:“我要着那样东西,还不愿去取得,我务必想方设计地让他自己送来。”她是个聪明的女人,懂得矜持却又会取巧,以至于终究等来爱人的真心表白。可却因为她内心的高尚,她鄙弃凌吉士内心的世俗,单单只是一副好皮囊也不能使她失去本有的纯洁与真实,她终究还是推开了他。

分析莎菲的形象,一个对爱情具有憧憬般的妙龄女子。在文章一开始就显示的十分突出,“但我却宁肯能找到些新的不快活,不满足,只是新的,无论好坏,似乎都隔得我太远。”无论是住店的旅客的唤叫,还是电话旁的喧闹对语,加之语言的渲染,写出了她对现实世界的不满,蔑视周围的低俗,痛恨落后的低潮。又极力追求新的事物。在给剑如写了八封信都杳无音讯之后就像遭到了不可原谅的待遇,就不理会剑如,尴尬的碰面场面却故作陌生,最终内心的蛊惑受不住虚情假意的掩饰,独自离开。可见莎菲的孤独与任性。

本想以胜利者的姿态获得爱情的莎菲,其实在推脱和阻挠中,早就失去了自我,那么波澜的内心,那样起伏着的对爱情的渴望,和对情爱的唾弃。莎菲的遭遇显示人性的莫测,塑造性格的典型性。具有反叛精神的女子总是不盲目的,忧心忡忡的表现更加觉得自己觉得这个世界的灰色。她激起我内心的波澜,让我自觉能感到,我便是莎菲,虽然我身体健康,但我同她一样内心矛盾。

莎菲的日记让我们初次看到了女性隐蔽的情爱观,也反映出现代背井离乡、来到都市闯荡的女性内心的苦闷、矛盾,精神的孤独和迷惘。莎菲的心路历程激荡而热烈,狂热而赤诚,但是到最后,却只留给读者一个不可知的结局,莎菲的未来会怎样还待我们自己去实现。

莎菲女士日记读后感篇3

最近读了《莎非女士的日记》莎菲女士的日记里记述了莎菲对凌吉工的爱的纠结与痛苦。明知凌吉士的卑劣灵魂却还是因为爱而忍不住想念期待,莎菲纠结于理性的爱情观一不能爱上渣男和不受控制的爱意一忍不住的想念与期待他的到来。想引起凌专土的注意但又怕自己表现出爱意后被凌吉士抛弃。毕竟他的外貌足够俊俏,他的优秀又那么吸引人。

理性的莎菲为了阻止、切断自己对凌吉土的爱意选择逃避到西山但又悲哀地发现自己选择离开也不过是为了引起他的注意,又会担心自己再也见不到心怡的他。

实际上,读这本书时我觉得莎菲女士对吉凌仕的态度,追爱的过程中挣扎态度与现在的女性都很像。实际上作者描写出了所有女生追爱时的心理不论古今,女生的心思也不过都是这样。喜欢一个人但却又会担心她是否值得嘱托自己的一生。特别是在遇到优秀的人时更加会多虑。而之所以说莎菲像现代女性是因为在她那个年代敢于打破封建道德观倒追男生实属不易。

而她追爱心历路程更是看的我揪心。爱上有家室的渣男和你搞暧昧却不给你承诺。让你在想要放弃时却又突然出现让好不容易平静的心底又波澜起伏。一句“我有承诺过喜欢你么”便将苦苦挣扎于爱情里的`莎菲打回现实。

我同情莎菲的遭遇,但又因为只是个旁观者而忍不住从道德的制高点去责怪她,怪她作,怪她爱错人。可是有时候感情好像真的不受自己控制呢。这么想来我好像只能希望天下所有女子都能爱而有所得,你爱之人亦对你有情。希望每个女生都拥有一份美满的爱情,在爱情里不那么卑微。

莎菲女士日记读后感篇4

著名文学评论家茅盾曾对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有过这样一段著名的论断:莎菲女士是心灵上负着时代苦闷的创伤的青年女性的叛逆的绝叫者。在这里我暂且不探讨莎菲女士是否受到社会时代的影响,我想,读过莎菲内心的表白,“叛逆”可以说淋漓尽致地概括了她的性格特点之一。

丁玲以日记这一文本形式给我们展示了一位女士的心理发展历程,整个故事以第一人称的角度按照时间叙说,情感真挚可触,给我以形式上的新鲜感,另外也满足了我窥探人物内心深处面貌的卑劣的好奇心。如莎菲女士所说:“希求人了解,而以想方设计用文字来反复说明的日记给人看,已够是多么可伤心的事!”但恰是这样,即使我无法把握亦主人公亦作者的灵魂深处的语言,但是可以从中体会到主人公的苦闷和对待情感的独特看法。

也许是多日来的疾病,加之因人的心情来评价的灰沉沉的天气,使得莎菲日渐消沉和消极。但是我更相信是“社会”因素的影响,莎菲知道,社会是不会准许任她去满足自己的冲动和欲望,所以她一直忍耐、克制情感,甚至于拒绝外界的打扰和关爱,而这似乎暗示了当时大革命的失败给人带来情感上的打击和失望。

其实,莎菲并非无情,且对凌吉士一见钟情,正像不同的女生对高贵与端庄的灵魂都有着同样的趋向性,以致莎后来对凌一直念念不忘。在后来的接触中,莎对凌的感觉有自己的一丝影子,与凌的交流中发现“他不好意思”,在她进行审美观照中,她将自己的'意识和感情以至于整个自己全移入其中,换而言之,她在凌中看到自己的相似性,两者统一,从而产生美感的享受和精神的满足。这一点与立普说的“移情”有几分相似。然而,莎似乎与生俱来的复杂的情感里渗透着自尊和理智的血液,正因为这种强烈的情绪,当她发现凌思想之简单、灵魂之拙劣时痛苦万分,当灵与肉相分离时,她也只会陷入深深的自责中罢。在《简爱》中,对爱情保持忠诚的信念和原则的简对主人罗切斯特产生缠绵不断的依恋但不得不离去,而罗已有未离婚的妻子,此后简深知“一种从内心蔑视自己的痛苦就会主宰”她自己,便毅然离开桑菲尔德。凭借理智清醒的认识,即使经过内心千万般痛苦的挣扎,简也不能逾越内心过不去的坎。当一件事情与自己的初衷相违背,不必勉强和屈从,理智和原则是选择的前提,在爱情上也如此,假如莎和简都逆其道而行,结果与之大相径庭。

回想看过的人和事,我想慢慢回味莎菲女士内心世界的告白。

莎菲女士日记读后感篇5

翻看莎菲女士的日记,我总有种窥视的感觉,好像是在偷窥一位女士的复杂心思。

十二月二十四至三月二十八日,一段不长的时间,却让我看到了一位女士的内心。

她美吗?或许不是。她值得赞扬吗?似乎作者也并没有给我任何答复。但我能够确定,莎菲女士是心灵上负着时代苦闷的创伤的青年女性的叛逆的绝叫者。

莎菲是个复杂的女性,起码她令我捉摸不透。也许这就是女性的心思。她受不了孤独,在受肺病打扰时,无聊让她无法独自在房间忍受一分一秒,所以她缠着苇弟,陪她消磨时光。尽管她心里乐意有人陪伴,但她总是口是心非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可是话一说出她又懊恼。她的朋友我看到的并不多,毓芳应该是她亲密的朋友,或许她并没有完全将这种友谊看得深重,但当毓芳和云霖悉心照料莎菲时,她又感受到了朋友的深情。

而莎菲的爱情,朦胧又迷茫。她迷恋那个南洋人凌吉士,可当她听到他浑噩的生活,看到他丑陋的内心时,她又矛盾了。她热心地想拥吻他,而当他对她施吻时,她的内心又一阵恶心。她一次次的盼望他的到来,可她在他面前又冷淡起来。这种矛盾的心里更极力的表现了莎菲复杂的性格。所以我说捉摸不透。

莎菲是叛逆的的女性。是的,她有着一种叛逆女性的倔强,她是背叛封建礼教又惩罚市侩魂恶的叛逆女性。

莎菲女士一见到有着丰仪的南洋公子凌吉士便倾倒,便想投入他的怀抱,甚至还想到搬到离他近的地方去住,期许能与他有过多的交集。这时的莎菲女士似乎失去了理智,只是一味的去追求自己的爱情,勇敢的追寻自己所想要的。我们看到的莎菲是勇敢的,尽管被现实欺瞒,没有看清真实面目,可是她身上有难能可贵的大胆。而当她发现凌吉士的灵魂充满着铜臭,他所要的生活萎糜又让人鄙夷,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市侩嘴脸,她便毅然决然地踢开了凌吉士。这也是莎菲最了不起的地方。不被感情蒙蔽,有自己的主张,对于那些不能接受的事物她可以对此厌恶反叛。所以她是叛逆的,而这种叛逆是骨子里与生具来,无比强大无法憾动。

总而言之,她的骨子里是独特的气息,不得不承认莎菲是一位满怀个性主义,对旧礼教进行无情的批判的叛逆者。她热爱着而又蔑视她的怯弱的、矛盾的、灰色的求爱者,然而在游戏式的恋爱过程中,在一度吻了那青年学生富于诱惑性的红唇以后,她就一脚踢开了她的不值得恋爱的卑琐的青年。

她或许对爱并没有透彻的了解和认识,仅凭自己的感觉去追寻,可是在最后她能够斩断一段被自己看不起的感情。应该说她是女性的表率。不屈服于自己的感性,对于那些唾弃的卑微的低贱的感情能放弃,而不是委曲求全。我喜欢这样的莎菲,离开这里,也许孤独,可她仍然有自己的坚持,没有因此改变自己。

我想,那踏往西山的莎菲女士一定有最美的背影。

莎菲女士日记读后感篇6

一个人最大的成就,是能够正确认识自己,一个人的一生要没有遗憾的话,无疑是语尽心中话,记下情中情。在我看来,莎菲女士就是这样的,她是成功的,她值得敬重。对她,我不会怜悯同情,因为她,不需要。从她内心的独白,便明白她是早已看透了看中看,情中情,爱中爱的。

一个伟大的女士,在生命的最后,在病痛的折磨下,能动笔写下她的所想所思,和我们分享她的痛苦,理解对生活、对爱、对人与人的感悟,是何等的勇气。

我一直喜欢简简单单的生活,清清白白做人,向往着那个与我清清楚楚的他,能够理解我,甚至于包容我的幼稚与无理。我亦明白,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寻自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不易,找一个真真爱惜自己的人很难。但我不愿改变,我依然坚持追求纯粹。

我欣赏莎菲女士的善良,她说她挥霍了她的生命,但所幸,她浪费的也仅仅只是自己的而已。她并没有把她的痛苦,她的纠结强加在别人的头上,只有真正善良的人才会如此!

我亦佩服她面对死亡的那份坦然与安静。寻一方安静之所,一处美丽风景,在无人认识的地方,浪费生命的余利“悄悄的活下来,悄悄的死去……”我看到的不是可怜,而是一份不想扰乱她人,静静离开的坦然。

莎菲女士日记读后感篇7

这篇文章以描写一个痛苦的女性为主,让人看到一个卑微,痛苦,没有自主性的女性形象,这也是当时的女性形象的真实写照。莎菲是一个追求个性自由和爱情至上的女青年。她因为失落在个人追求的涡流中,对生活感到悲观,以致使她的思想显得懦弱、空虚。然而,她尽管在肺病中挣扎,仿佛自暴自弃,却又是一个心地善良、嫉恨卑俗、狂卷倨傲而富有理性的知识女性。莎菲渴望纯洁的爱情,要求“享有我生的一切。”可是,她又清楚地看到:“这个社会里不会任她去求得她所要的来满足她的欲望。”她就在这理想与现时的极端矛盾中做着痛苦的挣扎、叛逆的绝叫。

她不爱没有男子气的、动不动就爱哭泣的苇弟,对待苇弟狂热的、真率的爱,我想那个时代的大多数女性都会感动,并且因为感动而接受他。毕竟在当时女性所追求的就是一个能够疼爱自己的丈夫。但莎菲不是,她有的只是同情和祝福,因为她所追求的是纯洁脱俗的爱。“苇弟,你在爱我!但他抓住过我吗?自然,我是不能负一点责,一个女人是应当这样。其实,我算够忠厚了;我不相信会有第二个女人这样不捉弄他的,并且我还在确确实实地可怜他”“我看见安安闲闲坐在我房里的凌吉士,不禁又可怜到苇弟。我祝祷世人不要像我一样,忽略了蔑视了那可贵的真诚,而把自己陷入到那不可拔的、渺茫的悲境里;我更愿有那么一个真诚纯洁的女郎,去饱领苇弟的爱,并填实苇弟所感觉得空虚啊!”莎菲是善良的,但又是那么倔强那么执着,她不肯因为同情,因为苇弟真诚的爱,而接受苇弟,那样就玷污了她所追求的神圣、纯洁的爱。也正因为她的执着,才造成了她对凌吉士复杂矛盾的态度。

对于凌吉士,她的心情很复杂,一方面他带给了自己对爱的冲动和欲望,另一方面,他又再一次让自己绝望。“我有如此一个美的梦想,这梦想是凌吉士给我的。然而同时又为他而破灭。我因了他才能满饮着青春的醇酒,在爱情的微笑中度过了清晨;但因了他,我认识了人生这玩艺,而灰心而又想到死。”最后她还是没有妥协,她觉得凌吉士根本不懂爱情。“他还不懂得真的爱情呢,他确是不懂……他真得到过一个女人的爱吗?他爱过一个女人吗?我敢说不曾!”她所追求的爱情是什么呢?在莎菲眼里,凌吉士根本不懂她,“你以为我所希望的是‘家庭’吗?我所欢喜的是‘金钱’吗?我所骄傲的是‘地位’吗?”这样一长串的疑问,让我们每个人震撼。也是她对自己的爱情观最有力的宣言。她最后决心弃绝凌吉士,“自然我不会爱他,这不会爱,很容易说明,就是在他丰仪的里面是躲着一个何等卑丑的灵魂!”肯定要经历痛苦的挣扎,然而,她还是告诉自己,我胜利了。

“悄悄的活下来,悄悄的死去,啊!我可怜你,莎菲!”文章是以这样的独白结束的。其实莎菲并不可怜,虽然她病态,她悲观,但同时她激进,她自我。不一定所有人都喜欢她,甚至有人讨厌这样一个形象。然而,莎菲通过对自己的“毁灭”向我们展示一些有价值的东西,让我们去思考,思考价值,思考爱情,思考人生的价值。面对人生,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莎菲女士日记读后感7篇相关文章:

日记我200字作文7篇

放风筝日记400字作文7篇

四年级第三单元作文观察日记400字7篇

300字观察日记作文8篇

我的暑假日记作文6篇

暑假日记300字作文8篇

去日记300字作文6篇

三年级日记300字作文6篇

狂人日记心得体会5篇

去日记300字作文通用6篇

莎菲女士日记读后感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35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