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李保国心得体会5篇

时间:
dopmitopy
分享
下载本文

一份实用的心得体会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传递自己的情感和思考,提高表达的感染力,出色心得体会能够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真诚和坦率,28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学习李保国心得体会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学习李保国心得体会5篇

学习李保国心得体会篇1

李保国同志是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党员干部的先进楷模

作者:gtsnow111

李保国同志是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他30多年扎根太行山区,立志做太行新愚公,矢志把最好的科研论文写在太行山上,探索出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山区脱贫新模式,带领山区群众致富的事深深的感染了我。

学习李保国同志奋斗不息的拼搏精神,观看李老师生前的工作影视资料,他的穿着,他的一言一行如果不说很难联想到他是一名省管教授,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30多年来扎根太行山区,带领山区群众致富,让山区群众满意,做新时期的太行愚公,不休不止的拼搏精神等等对我们大学生村官是一种鞭挞,也是一盏指路明灯,激励我们在带领群众致富的道路上奋斗不息。

学习李保国同志一心为民的高贵品质。忘我的工作,忘我的生活,把一切都放在带领山区群众致富上,舍弃小家,为太行山区大家全心全意服务了30多年。全心全意为太行山区搞服务,虽积劳成疾、多病缠身,他却毫无怨言。他不计个人得失,但对群众却是有求必应。大学生村官是基层工作者,直接面对面的与群众沟通、服务,李保国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就是一面镜子,折射着我们还有多少工作要做,对群众的欠账要及时还,对群众的致富门路要及时找,对群众的感情要认真建。

学习李保国同志,就要学习他务实的作风和质朴的品质,扎根基层不怕吃苦,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的奉献精神。2013年以来,李保国教授到阜平指导核桃生产发展模式的创新改善和技术管理,7个乡镇的820多个自然村都留下他的脚印。李保国教授生前长年累月,风雨无阻,奔走于太行山区,播撒科学和知识的种子。李保国教授的身影常出现在田间地头,但人们总是不能一眼把他认出来。因为李教授一身质朴的服装和一名农民并无两样。李教授说,和农民朋友打交道不能和教育研究生、博士生一样,我要穿的很体面如何让农民从一开始就接受我,从而接受我的科技方法,我又怎么和他们打成一片,带领他们走上科学致富的道路呢!李保国用最真挚的行动,最热烈的爱心感动着太行山区的人们!

学习李保国,就要学习他奋发作为,拼搏进取的创业精神。2009年以来,李保国教授指导平山县葫芦峪园区连篇高规格治理黄山,并探索出大园区、小业主的园区经营机制,创建了我国太行山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典范。他指导创建的山区综合开发葫芦峪模式正在向保定等地的30多个县、100多个乡镇广泛推广。李保国用科技的力量,带领基层干部群众共同把荒山秃岭变成了青山绿水,他用责任和担当与基层干部群众共同奋斗,让山区人民走上了创业富裕的道路,带动了成千上万的人脱贫致富。他的务实实干、奋发作为的创业精神,正是当前我们调结构、促转型工作应该努力学习的精神。

学习李保国,就要学习他心系群众、亲民爱民的大爱情怀。李保国教授之所以受到果农和各地干部群众的爱戴和信任,是因为他心系果农,热爱事业,用实际行动为果农的成长、事业的发展点滴付出。内丘县岗地村村民梁国军 1997年中学毕业后,就回村参加了劳动,从那时候起,李老师开始手把手地教他种果树。4月5日,因为果树叶的生长形状问题,他刚通过微信咨询了李老师,按照李老师教的方法刚治好了叶病,就在网络上看到了李保国教授去世的噩耗。李保国教授的模范事迹在网上引发了广大网友和基层干部群众的热议,余10万人浏览。8000余人转载了相关信息。

李保国是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是党员干部的先进楷模,对党衷心,无私奉献,三十多年扎根基层,完成太行山区开发研究成果28项,示范推广面积达1826万亩,为贫困地区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做出了卓越贡献,谱写了一曲质朴无华又感人肺腑的壮丽诗歌,彰显了共产党人忠诚、担当、实干的政治品格。

两学一做心得体会

学习李保国心得体会篇2

李保国,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扎根基层,深入太行山区,三十年如一日的为山区林业发展、农民生产致富殚精竭虑,奉献毕生心血和汗水,最终积劳成疾,永远离我们而去了。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李保国的事迹对我触动很大,在开展“两学一做”教育实践活动之际,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更要向李保国教授看齐,要化悲痛为力量,弘扬他的高尚精神,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砥砺奋进。

学习李保国同志,就要学习他务实的作风和质朴的品质,扎根基层不怕吃苦,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的奉献精神。2013年以来,李保国教授到阜平指导核桃生产发展模式的创新改善和技术管理,7个乡镇的820多个自然村都留下他的脚印。李保国教授生前长年累月,风雨无阻,奔走于太行山区,播撒科学和知识的种子。李保国教授的身影常出现在田间地头,但人们总是不能一眼把他认出来。因为李教授一身质朴的服装和一名农民并无两样。李教授说,和农民朋友打交道不能和教育研究生、博士生一样,我要穿的很体面如何让农民从一开始就接受我,从而接受我的科技方法,我又怎么和他们打成一片,带领他们走上科学致富的道路呢!李保国用最真挚的行动,最热烈的爱心感动着太行山区的人们!

学习李保国,就要学习他奋发作为,拼搏进取的创业精神。2009年以来,李保国教授指导平山县葫芦峪园区连篇高规格治理黄山,并探索出“大园区、小业主”的园区经营机制,创建了我国太行山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典范。他指导创建的山区综合开发“葫芦峪模式”正在向保定等地的30多个县、100多个乡镇广泛推广。李保国用科技的力量,带领基层干部群众共同把荒山秃岭变成了青山绿水,他用责任和担当与基层干部群众共同奋斗,让山区人民走上了创业富裕的道路,带动了成千上万的人脱贫致富。他的务实实干、奋发作为的创业精神,正是当前我们调结构、促转型工作应该努力学习的精神。

学习李保国,就要学习他心系群众、亲民爱民的大爱情怀。李保国教授之所以受到果农和各地干部群众的爱戴和信任,是因为他心系果农,热爱事业,用实际行动为果农的成长、事业的发展点滴付出。内丘县岗地村村民梁国军 1997年中学毕业后,就回村参加了劳动,从那时候起,李老师开始手把手地教他种果树。4月5日,因为果树叶的生长形状问题,他刚通过微信咨询了李老师,按照李老师教的方法刚治好了叶病,就在网络上看到了李保国教授去世的噩耗。李保国教授的模范事迹在网上引发了广大网友和基层干部群众的热议,余10万人浏览。8000余人转载了相关信息。

李保国是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是党员干部的先进楷模,对党衷心,无私奉献,三十多年扎根基层,完成太行山区开发研究成果28项,示范推广面积达1826万亩,为贫困地区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做出了卓越贡献,谱写了一曲质朴无华又感人肺腑的壮丽诗歌,彰显了共产党人忠诚、担当、实干的政治品格。

李保国同志走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留在我们心中,他就像一粒种子,扎根为巍巍太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更应该向李保国同志看齐,深入学习李保国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奉献意识、为民意识,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摆在心底,大胆探索、用科技唤醒创新意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用真挚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真正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宏伟事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李保国精神永续远航!

学习李保国心得体会篇3

今天(5月25日)上午,现场观看了中共河北省委主办的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再一次受到深深感动,也更加励志,更加明确了人生的努力方向。

包括李保国同志的爱人、学生、团队助手、单位领导,以及帮扶点代表等6位报告人,从不同侧面,深情回忆了李保国同志三十多年来的奋斗历程、朴实心声、工作业绩。

他那份正气、那份执着、那些朴素的观点言论,最感动人、一次次感动人!

他出身农家,“见不得老百姓过穷日子”。他用自己的农业科技知识,以及在团队中一直的扎实勤勉工作,以及对学生的从严要求(尤其是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把我变成农民、使乡亲们变成我”的博大而朴实的情怀,以及“生产为科研出题、科研为生产解难”的务实理念,以及与时俱进致力于打造“太行山区的农业航母”、因地制宜分别谋划建设核桃苹果造地红树莓基地的科学规划和发展理念,……所有这些情怀、理念、行动,都切切实实地造福着、发展着太行山区的林果产业,启迪着激励着培养着众多学生们和乡亲们,感动着鼓舞着千千万万知识分子把论文写在大地山川,把报国为民的情怀落实到服务于国家发展建设和民众生产生活的实际中。

报告会结束后了解到,现场观看的同事和其他观众,有很多人感动得多次落泪;一些通过收音机和电视直播收听收看报告会的同事和朋友,也极其感动;许多地方和单位的人们,自发地或有组织地全程收听收看,纷纷通过发微信表达敬仰和缅怀之情。可见,李保国同志的事迹和品格是多么地深入人心!

每个人都有人生的理想。理想,最初通常来自于杰出榜样的示范。

就像雷锋,常年坚持随时随地做好事,帮助别人,快乐自己。他就像和煦的春风,促进了社会祥和。这个榜样在中国人中间深入人心,一直以来激励鼓舞着众多人作好人做好事。

还有,在当年积贫积弱的旧中国,“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激励着周恩来同志;“一定要争气,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笨”的志向,激励着生物学家童第周;钱学森、李四光、钱三强等不同领域的科学家,也都是在报效祖国、振兴中华的伟大理想激励下,全身心投身国家建设伟业,把自己的人身价值凝铸在国家富强民生幸福的美好事业上。

今天也是这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共同理想,激励着中华儿女拼搏奋斗。

这个理想,为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个理想的实现,需要每个中国人立足自己的工作领域和社会活动,扎实地、持续地努力。

通过报告会上六位报告人的讲述,能真切感受到:李保国同志在他所从事的教学、农业科技推广事业上,做得扎实而杰出。我们大家,秉持理想,秉持持续扎实努力,也能做到,也能做得非常棒。

现在有一种理念:努力重要,选择也重要。一个人在一些重要人生节点上的选择,可能对他的人生发展,极其重要。

确实,选择了正确的方向,就选择了成功、幸福。而正确的方向,大面来说,就是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方向。具体来说,就是自己热爱的、拿手的(或者经过努力而拿手的)、服从和服务于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奉献社会方向的具体的奋斗目标。

李保国同志就是这样,他热爱农村农民,他热爱农业科技普及事业,他从中感受到了意义和价值,从中也收获了快乐,这种快乐包括“见不得老百姓受穷”,而通过自己的努力与贡献,做到了使越来越多乡亲们不再受穷,日子富了起来、精神面貌改观了起来。就像报告人之一杨双牛所提到的那些生动事例。

我们每个人也是这样,需要选对人生的方向,使自己行进在有意义的、有贡献的、快乐的人生之路上。

一是尽可能保重身体。以前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健康,才能更好地为建设事业作贡献,以及更好地生活。有病早治,无病预防,尽可能饮食有规律和科学合理。

二是培养和壮大团队,更多依靠集体的力量促进工作。杰出的个人,是标杆,但是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毕竟有限,培养团队,再通过团队层层传播先进技术和理念,舒缓领军人物的担子和压力。

三是尽可能工作生活两不误。胸怀民众、兼济天下,令人敬仰,同时,关爱父母妻子儿女,享受生活的快乐,也是人生的一部分。和谐社会以人为本,其中的“人”,包括大众,也包括自己、包括自己的亲人们。

学习李保国心得体会篇4

向李保国学习:情怀不灭,胸怀长在,清风永拂

作者:无言风

李保国是一名教授、博士生导师,但他如今更广为人知的身份是一名党员。正是因为他以一名合格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时刻将群众利益放在心间,秉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以为民服务为宗旨,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了一曲合格共产党员的赞歌。当前我们正在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做一名合格党员是我们学习效果的最终体现,而李保国正是我们的学习典范,因为从他的人生轨迹中体现了优秀共产党员的品质:

先天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的情怀,使他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李保国一生都在付出,他拥有自觉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为人民造福的感知,因而促使山区民众脱离贫困是他一生追求。李保国也是这么做的,他35年如一日,长期奋战在扶贫攻坚和科技创新第一线,把自己的知识化成人民群众最现实的需求。李保国心怀群众,最终也因他为群众的付出,被群众牢记心中。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的胸怀,使他拥有无私奉献的品德。李保国从某种程度上讲,已然是一个成功人士,他却没有选择高坐庙堂不知人间事。李保国的一生都在百姓中奔走,将百姓的需求牢记心中,这一切源于他知道奉献的意义。他从一点一滴做起,用实际行动树立了党员甘于奉献的良好形象。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认知,使他发扬扎实苦干的优良作风。李保国是一名教授,也是一名博士生导师,然而他却没有呆在远离艰难困苦的学校搞研究,而是把太行山区生态治理和群众脱贫奔小康作为毕生追求。李保国事迹报告中的一串数字每年深入基层200多天,让140万亩荒山披绿,带领10万农民脱贫致富,涵盖了他不畏艰难困苦,深入实地的一生。我们在每一个岗位上的党员,都应有这种认知,将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用于实际中去,不畏惧任何困难,发扬党员扎实苦干的优良作风,勇于突破。

正因为李保国身上的闪光品质,展现出一名党员应有的品质,因而我们现在应把他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鲜活教材,让每一名党员都从他的事迹中学习他的优秀品质,从而争做合格共产党员,促使我们每一名党员在各个领域更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两学一做心得体会

学习李保国心得体会篇5

三十五年如一日,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扎根太行,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用科技染绿荒山,把富裕带给乡亲。他用生命与行动诠释了优秀共产党员务实为民、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的高贵品格,在太行山上、在百姓心中,矗立起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他去世后被追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等荣誉称号。学习李保国,就要学学他身上的“韧劲”,使“太行新愚公”的精神赓续传承。

一、学习李保国,永葆一颗忠诚向党的政治品质

二、学习李保国,坚持一种实干苦干的时代精神

“活着干,死了算”是李保国的口头禅。“我是农民的儿子,最见不得农民穷,老百姓脱贫需要什么,我就研究什么”。30多年来,李保国把课堂建在农村基地,把学生带进太行深山,让学生在生产实践第一线,在与农民群众的结合中。他先后举办不同层次的培训班800余次,培训人员9万余人次,主持完成10多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的科研成果,创新推广36项农业实用技术,直接帮扶40多个村致富,间接带动数百余村脱贫,10万多群众走上脱贫致富的路子。在他的带领下,2010年,岗底村191名果农获得国家颁发的果树工证书,成为全国第一个“持证下田”的村庄。他每年有200多天、行车4万多公里奔波在田间地头,河北农大家属院里那个真正意义上的家,反倒成了临时落脚的地方。他夙兴夜寐、激情工作,尽管身患重度糖尿病和疲劳性冠心病已有多年,但他从没有把自己当病人看待,始终坚持在教学、科研、生产第一线,以超常的意志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用毕生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质朴无华又感人肺腑的壮丽诗歌。彰显了共产党人忠诚担当、实干苦干的时代精神。了却百姓脱贫事,留得生前身后名,在巍巍群山之间,李保国实现了一个共产党员最高的人生价值。党员要像李保国一样,将身躯化为泥土,将信仰化为山脉,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斗志,干在实处,久久为功,坚守岗位、履职尽责,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三、学习李保国,树立一份为民操劳的百姓情怀

30多年来,李保国始终坚持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在服务人民中寻找和实现自身价值,把太行山区生态治理和群众脱贫奔小康作为毕生追求,每年深入基层200多天,让140万亩荒山披绿,带领10万农民脱贫致富。常年高强度工作让李保国积劳成疾,今年4月10日凌晨,58岁的他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去世。他曾讲:“我这辈子最过瘾的是干了两件事,一个是把我变成农民,一个是把越来越多的农民变成‘我’。”他经常走进田间地头,用农民的语言讲解技术,手把手地传授技术,培养了一批“永久牌”的“技术把式”。他手机中的900多个联系电话,农民朋友就有三四百个,他自嘲是全国最黑的教授,却是农民眼里“最美的”李老师。他拥有着一颗永远和群众同频共振的心灵、一份时刻关心群众冷暖的热忱,贯穿岁月、一脉相承。李保国走了,那句“我要把我变成农民”的话语,依旧回响在那他用汗水和心血浇灌的百姓心中,久久回荡、沁人心脾。在共产党人的天平上,为民永远是最厚重的砝码;在共产党人的宣言中,服务永远是最响亮的声音,党员干部要时刻把群众的利益挂在心上,真心实意为群众干实事谋福利。四、学习李保国,保持一种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不为钱来、不为利往,农民才能信你、才能听你的”。“国家给我发着工资,一个月八九千元,吃不清喝不清。这么多年,名、利,我没追求过。我相信,你只要干事就行了,终究会有人认可。”李保国坚持根据生产实际需要开展科学技术研究。讲技术、搞培训,他既不要工资,也不拿股份,。有一次为了推广水果“套袋”技术,他曾购买16万个苹果袋免费送给村民。他不图回报、不计得失,既不拿农民给的报酬,也不持企业奖的股份,有时还倒贴科研经费。他不为外物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利益所惑,而是毫不犹豫、毅然决然地和太行山的农民群众站在了一起。党员干部要学习李保国那种淡泊名利的精神,不贪名、不图利,用实际行动书写共产党员的辉煌篇章。

一个个果树品牌、一片片高产果园、一座座染绿山岗,凝聚了李保国党员一生的信念、热情、青春、智慧和汗水,在太行山上、在百姓心底矗立起一座不朽的绿色丰碑。巍巍太行,镌刻下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万亩绿林,记载着一名当代知识分子的价值和使命。

岁月无痕,惟石能言。岁月如歌,惟其精神历久弥坚。李保国同志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要以李保国同志为榜样,把他当做一面镜子,常常照照镜子,对照自己,找出差距,鞭策自己。认真学习党章党规,学习习书记系列讲话,努力向李保国看齐,学习李保国永远在路上,为经济强省美丽广东建设增添一抹抹新色。

学习李保国心得体会5篇相关文章:

讲党史促学习心得体会推荐5篇

学习财务会计的心得体会5篇

数字化学习心得体会5篇

幼儿园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5篇

2023集中培训学习心得5篇

学习计划及心得优质5篇

校本培训学习心得优秀5篇

培训班学习心得5篇

幼儿园园长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5篇

酒店管理学习心得5篇

学习李保国心得体会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35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