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来了作文推荐8篇

时间:
Gourmand
分享
下载本文

通过写作文,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表达能力,作文是一个人内心深处的秘密花园,可以揭示出他的真实情感和思想,下面是28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年味来了作文推荐8篇,感谢您的参阅。

年味来了作文推荐8篇

年味来了作文篇1

寒假到了,春节还会远吗?

那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闲坐着,眼睛瞅着日历,数着日子。突然发现离大年三十只有两天了,原来过得这么快啊。可能是周围没有过年的气氛,这个年也和平时日子没什么两样了。

妈妈看到我一个人坐着发呆,走过来对我说:“想吃饺子吗?自己包的饺子。”因为在南方,我一家人都不会包饺子,这自然勾起了我的兴趣。妈妈看着我来了兴趣,把我带到她一个朋友家里。一进门饺子面皮的味道就萦绕在我鼻腔中,阿姨热情的招待我们,在小桌子上摆放着很多饺子馅和饺子皮,我倒是很想自己包饺子,但是怕自己包出来的饺子不合格不敢下手。阿姨鼓励我试试,一边教我一边教母亲,看着阿姨包得很精致,我心里痒痒也下手,最后自己脸上糊了很多面粉包出来的也有点“歪瓜裂枣”,但是自己包的自己还是得吃完,味道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回到家里,发现家里还有很多剩余的红纸,恰巧以前学过剪纸这门课程,于是母亲去买对联,我来剪纸装饰。可能很久没练剪纸了,有些不熟练,一刀一划一个“福”字就出来了,自己还有些沾沾自洗呢,举起来看,阳光从纸的缝隙中投射过来,眼前洋溢着一片红色,终于有种过年的'意味了。

母亲回来了,我家以前没有贴对联的习惯,有些迫不及待地拆开包装,还真是一副好对联,上联“爆竹一声除旧”,下联“桃符万户更新”,横批“春暖风和日丽”,贴在门的两边,让人看了心情就大好。

所有都准备好了,两天后终于迎来了年三十,难得穿上了红色的衣服,年夜饭是我比较期待的了,大街上没什么人,都回家过年了,竹炮的声音到处响起,我们一家五口人围坐着享受团圆饭,有说有笑的,这才是年的味道啊。

年初一我被炮声惊醒,已经天亮,居民门也都出门来给别人送上祝福,虽然祝福语似乎都千篇一律,不过衷心的祝愿没有人不喜欢听。

春节是中华民族传统重要节日,希望现在的年轻人也能一直传承下去,将年过得更有年味。

年味来了作文篇2

快过年了,趁着放寒假,大人们都在做着过年的准备。我们小孩子帮不上什么忙。于是,我约了姐姐和表哥一起去塘栖玩。

公交车不一会儿就到达了我们的目的地——塘栖。一下车,我们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只见道路两旁挂满了红灯笼,好似一串串冰糖葫芦。人们的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笑脸,特别是小孩,一手拿着棉花糖,一手拿着冰糖葫芦,还嚷着要买麦芽糖,真是太有趣了!

走过广济桥,来到了运河边,那里有许多美味的小吃有:刺毛肉圆、细沙羊尾、还有闻着臭吃着香的臭豆腐……我们一边走一边吃,不知不觉地来到了打年糕的地方。只见里面有一个非常大的木桶,木桶放在锅子上蒸,里面冒着热气,不一会里面的粉蒸热了,师傅就马上把粉倒进一个很大的石臼里,旁边放着一盆冷水。其中一个师傅抡起锤子,重重的打在了年糕上,另外一个师傅便立刻用手将年糕翻了个面,犹于刚出炉的年糕很烫,所以翻一下手就得往水里浸一下。而且两个人要配合的很好,不然翻的那个人的手就会被砸到。打好之后,将年糕搬上面板,老师傅们用手用力的搓,把年糕搓成长长的一条,然后用一根线把年糕切成一块一块。这样大家就可以买了,刚出炉的年糕又软又糯,大家争先恐后地要买,我也挤进去买了几块,回家一尝,不愧是纯手工制作,和机器制作的就是不一样,美味!!!!!

这次塘栖游让我感到了浓浓的年味。

年味来了作文篇3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时光在点点星火中淡化,日子在昼夜交替中浓缩。“年兽”的脚步愈走愈急,鞭炮的回响也越来越大。

除夕的夜晚是脑海中挥之不去的美好。这天,和往常一样,我们经过长途跋涉,去往爷爷奶奶的那座瓦砖房。在那条连接两地的公路上,有许许多多的车辆来来往往,川流不息地奔波。我想:那车里的人是否也和我一样,怀揣着一颗激动的心,难以平复。或是因为一想起即将一家团圆而感到紧张与兴奋呢?临近中午,离爷爷奶奶家的路程已不剩多少,我似乎已经看到那半空中的炊烟袅袅,已经闻到那童年里的饭菜香了!

离爷爷奶奶家不远的地方,我已看到奶奶拄着拐杖,站在显眼处翘首以盼,用她那唯一能举起的手像向我们示意。下了车,奶奶向我们走来,她的脸庞即使泛着黄、起了皱,依然可以清晰地看见她的'笑容却依然清晰,以及那眼角的鱼尾纹也更加亲切。

人到齐了,大家抄起了家伙,爷爷在厨房炒菜,奶奶则帮忙烧柴火,妈妈和姑姑等人一起洗菜切菜,爸爸和他的哥哥们一起贴对联、写福字。爷爷的手艺是得到大家公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把火、一支铲、一口锅,烹饪出许多让人垂涎的美食。在我家贴对联,用的是传统的米糊。将对联背面朝上搁置着,拿起一把毛刷,蘸一蘸米糊,放在对联上,上下有规律地刷着,最后两个人拿起来,从上往下慢慢贴。

傍晚,是玩烟花的好时间。兄弟姊妹举起一根根“仙女棒”,感受它闪烁的光芒,随着“滋滋”声音,烟火愈放愈急激烈。我与兄弟姐妹们在被雨水淋湿的大地上追逐奔跑,如开在盛夏中的花朵,热情奔放、hp活泼灿烂。这是时光的眷念命运的羁线,让我们姊妹之间的感情在时光消逝中依然能够保持最初的模样:童真而单纯。

傍晚的炊烟缓缓升起,在朦胧中飘向远方,飘进我们的心里。一大家子人,老老少少,齐聚一堂,一边吃饭一边闲谈,互相询问对方的情况,拉拉家常。不知不觉春晚开演了!在这届所挑的分会场中,江西成功进入,这实属是我们的骄傲。各路明星欢聚一堂,为我们带来美轮仑美奂的表演。更有老一辈的艺人们歌颂祖国、歌颂亲情、歌颂团圆。

一间小小的房屋里一盏小小的灯,小小的房屋里挤满了许多人,小小的灯泡中装着许多情。在进入跨年倒计时的那刻,人们举杯同庆,待到人们喊“零——”的尾声中,烟花齐放,“咻”的一声飞上天空中,“嘣”的一声绽放。

那一瞬息我蓦然发现:现在在我身边的人,都是陪伴了我度过一年又一年的。在他们的陪伴中,我成长了许多。看那绽放的烟花,回想那如糖一般甜;如粥一般稠;如酒一般浓的亲情。我潸然泪下,时光的剪影尽管折磨,敢变不了的是那剪不断的亲情。年味不变,亲情永恒!我在那一阵阵的鞭炮声中入睡了……

年味来了作文篇4

本迫不及待要与哥哥姐姐们寒暄的我,一推开门,傻眼了。

从门口开始,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浓厚的重金属的味道,从客厅这头开始绵延的电线,已经布满整个房间,我小心翼翼地关好门,和大家打了个招呼:“叔叔阿姨,伯伯伯母们好!”。“哦,来了就好。快坐。”伯伯招呼我。“快来陪我打游戏!”哥哥叫到。“姐姐给你发红包。”姐姐又招呼我。我一边忙着避开充电线,一边陪着笑脸说到:“对不起啊,我没手机。”“什么?还没有手机?”“怎么能没手机呢?”大家又叽叽喳喳起来。

我好不容易挪到厨房门口,满怀期待地打开门。“当”的一声吓了我一大跳,原来是奶奶在听戏曲,还一边扭动着身子。我捂着嘴偷笑,和奶奶打了声招呼便开始帮奶奶搬菜。

终于等到了开饭的时间,大家不是狼吞虎咽地开吃,而是纷纷拿起了手机发朋友圈。家人们像走秀一般围着桌子转圈,闪光灯将桌上的饭菜一个个当成了演员。色,香,味俱全的饭菜尽情地展露这着自己美若天仙的容貌,让摄像机尽收眼底。紧接着的是令人窒息的寂静。家人们大都一手拿着筷子,一手握手机,大拇指像一个个跳动的精灵,婉转在手机屏幕上。我一个人扒着菜,发出“叮叮”的声音。清脆而又寂寥地在房间的每一个角落回荡。窗外突然挂起了风“呼,呼”的声音仿佛在同情我一个人的饭局。我之前回老家的热情在这风中淡淡地消融。

终于,叔叔打破了这片寂静。“今年政府禁止放烟花了你们知道吗?”我原本一亮的眼睛,又恢复了失望。看烟花的权力也背剥夺了吗?我心里唯一的希望也付诸东流。大家这时开始热烈讨论了,我却没有了一丁点儿兴致。我静静地扒完了饭。连一点过年的滋味都没有了吗?我心想。怀着一点不甘,我又打开了电视。至少还有联欢晚会吧。这在播出的是一个小品,演员的风趣将我逗乐,但我却没笑出声,看看四周,大家还是在手机的泥泞中无法自拔。唉,没意思。

搬起凳子,走到院中,望着本应璀璨的天空,那一轮圆月告诉我:“年,不应该这样过。”

年味来了作文篇5

我的家乡在华亭,在我们家乡进入腊月门,传统节日一个连着一个,年味一天浓过一天,传统的地方民俗文化活动也就更更加丰富多彩起来了。

腊月初八这是华亭过年的前奏,这天要吃腊八粥,还要在腊八粥中放用肉馅包成的“雀头”饺子。腊八粥用大米、谷米、玉米、红豆、黄豆等混煮而成,表示祈求来年五谷丰登之意;“雀头”饺子用大肉作馅包成圆形雀头状,表示能消灭危害庄家的麻雀。

腊月二十三是灶王爷升天奏事的日子,传统的小年,又名辞灶。我们华亭人对过小年非常重视,这天早饭要吃搅团,有盼望团圆之意。街面上有售卖的用麦芽糖汁做成的灶糖,又甜又粘,相传送灶时给灶王爷吃了甜得粘住了嘴,就不会向玉皇大帝告人间的状了。送灶的时间大约在傍晚,家家都要摆祭品,放鞭炮,意味着过年开始了。

腊月的日子长了翅膀,一飞而过。转眼已到除夕之夜,家家贴对联,挂红灯,张灯结彩;户户围着餐桌、抱着电视守岁,放开肚量喝酒吃肉,毫无顾忌纵情欢乐,一年中所有的辛劳、烦愁在这晚烟消云散,所有的丰收、喜悦在这一刻被无限放大。

正月初一是新年第一天,家乡的人都有“迎喜神”的传统,吃过“拉魂面”之后,村里的人们个个穿戴一新,喜笑颜开,牵着或赶着身上披挂了彩纸折叠的纸扇的牛羊骡马,浩浩荡荡的向预先估算好的喜神方位进发。这是为了驱除凶煞和病魔,乞求喜神保佑一方平安吉祥,没病没灾。

到了元宵节那天,大街小巷马社火、高芯子、车社火排成了长队、绵延不断,鞭炮、锣鼓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又一次将过年推向高潮。晚上,家家户户点燃用玉米、荞面捏的灯盏,小孩挑着纸糊的灯笼尽情玩耍,灯光、月光、星光融为一体,相映成辉。

正月二十三日是过年最后一个节日,这天华亭农村有“燎疳”的习俗。妇女们会使出浑身解数提早用鸡蛋壳、五色纸糊好“疳娃娃”,男人们则割足枯蒿茅草为“燎疳”做准备。二十三日白天,小孩挑着“疳娃娃”玩耍,看谁的“小媳妇”、“小相公”好看。晚上,每家门前都堆起柴草,上面插上“疳娃娃”,当第一堆疳草点燃,听到有人大喝“燎疳喽——”,家家户户便都点燃疳草,霎时间熊熊焰火映红了村子,照亮了天空。人们争抢着从火焰上一跃而过,以求燎去病灾,燎红日子。

年味来了作文篇6

快过年了,我来到我奶奶家,住进刚起好的房子。它有四栋,我爸爸他们姐弟各一栋。它与以前农村的红砖房确实干净美丽了不少,有一种城市别墅的感觉。

临近大年三十,爷爷奶奶早就按耐不住他们那急性子了。在腊月二十八买好了年货——瓜子、花生、开心果样样俱全。还剁好了肉沫准备明天炸丸子、发肉和红薯片片。第二天我睁开眼,映入眼帘的是一番忙碌的景象:爷爷忙着杀鸡杀鸭,奶奶忙着炸丸子。一个个鸡蛋大小的金黄丸子出锅了,这香气不逊八月桂花呢!尝一个我叫起来:“哇哇哇!烫烫死我啦,怪我太心急了!”可这丸子真是外酥内嫩好吃极了。

大年三十,我早早的起了床。换上一件红衣裳,真喜庆!我加入除夕准备的行列中:贴春联、贴福子、挂灯笼。“滴滴滴……”姑妈她们回来了,亲切的叫爷爷奶奶:“爹娘我们来帮您啰!”说完有的跑去菜园里摘小菜,有的去布置餐桌——真热闹。

随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团圆饭开始了。有鱼,蘸着酱汁真是味道鲜美;有鸡,咬上一口嚼劲十足;有红烧肉,入口即化一点也不腻;有羊肉汤,小小的一碗让你感觉到身上的血液的流动……真是丰盛啊,所有人一起吃上17年的最后一餐,畅聊着这一年来的开心事。

晚餐结束后,小朋友有的在拜年,得压岁钱;有的在门外玩鞭炮;大人们有的在看春晚;有的在打麻将;还有的在打乒乓球。家家灯火通明,我站在远方的小土坡上,望向我们的家——在这个夜晚月亮也不孤单,因为有星星陪着她,只要有家人在的地方就散发出浓浓的亲情……

除夕夜,大家都守岁,为了迎接新的一年。当十二点的钟声敲响,听见“嘣”的一声,一个个烟火向空中飞去绽放,犹如一朵朵美丽炫彩的花。五彩缤纷,原本黑漆漆的夜空一下子明亮了起来。每当火星的滑落,去年的烦恼都一齐忘掉,所有的美好事物带给新的一年,把我们的年味洒落到千家万户。

我们的年味有说有笑,其乐融融,喜庆洋洋。填饱了肚子,温暖了心坎。全家人一起就是我们幸福的年味儿!

年味来了作文篇7

今年寒假,我们家在妈妈的要求下决定去河南老家过年,经过两天漫长的车程终于到了老家河南新乡。虽然旅途有些辛苦,但我却感受到了完全不一样的年味儿,这里有着许多不同的的习俗,尽管和杭州的年不太一样,却是一样的丰富多彩。

让我们先从“吃”来说起吧。与每年在奶奶家年夜饭总有一顿丰盛的酒席不同的是,河南的年夜饭是吃饺子的。年三十从下午开始,大家就忙着和面、擀饺子皮、包饺子,除了普通的饺子外,还会包成栩栩如生的麦穗,胖墩墩的大元宝,憧憬着来年五谷丰登、长寿发财。大年初一早上也是吃饺子,我吃着一个大饺子的时候突然咬到一个硬邦邦的东西,居然是一元钱硬币,这时大家都祝贺我,说吃到硬币的人这一年运气都会比较好,今年学习肯定好。

河南这里还有一种特殊的习俗,叫“会”,一般是村里人自编自排的一系列节目,会在春节的日子里在村子里巡回演出。这些节目有舞龙、舞狮子、踩高跷、大头娃娃之类的传统节目,也有军鼓表演之类的现代节目。他们穿着节日的服装,扮作千奇百怪的形象,敲锣打鼓很是热闹,这在奶奶家和杭州可未曾看到过。

春节的仪式中还有很大一块儿和祭拜祖先有关。例如,年夜饭煮好饺子之后要燃放鞭炮告知祖先并首先盛出一碗放在牌位前祭拜。大年初一需要给去世的长辈上坟,在河南这里除了祭拜的食物之外,还会烧大量的纸钱、纸房子、纸衣服之类的`东西,居然还与时俱进的有了纸手机、纸麻将桌之类的东西,做得像真的一样,很是有趣。妈妈说这些东西烧了之后,祖先在地下就能够使用。

我发现春节的这些小小习俗,虽然全国各地各不相同,但仔细品味一下就会发现,它们都透着在新的一年里对祖辈的敬意以及一家人团团圆圆、幸福美满的期盼,虽然习俗随着社会的进步也在变,但中国人五千年来文化中对家的重视仍在延续着。

年味来了作文篇8

刚一放寒假,我和爸妈去平谷郊区看望姥姥,姥姥说今天是靠山集大集,她要去赶集购置年货。于是,我们也参加到年货购置的活动中。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一点不假,一靠近大集,我就感受到了那浓浓的乡村年味儿。距离大集还有一段,路上的人便已经摩肩接踵了,不得已,我们只能弃车步行进集市。

走进大集,用“琳琅满目、眼花缭乱”形容这里一点儿也不过分。吃的、用的、穿的、装饰品、各种玩意儿在这里应有尽有。因为靠山集地处京津冀地区,赶集的人也不同,不仅仅有平谷本地人,就连周边河北、天津和北京市区的人都赶来了,大家操着不同的口音,选购着自己心仪的物品,一片祥和、喜庆的气氛。

瞧,这一片最红火了,各种春联、中国结和大红灯笼映红了每一位前来购买人的脸。中国人最喜欢红色,因为它是喜庆的象征,每一位赶集的人一定会在这时候买上几幅对联,拎上几盏灯笼或拿几对中国结装点过年的家。这时,一阵叫好声吸引了我的目光,循着声音,我见到一个摊点前围满了人,挤进一看,原来是现场写春联的,买春联的人一说出自己的新年愿望,写春联的人立即提出一副和他心意的“特制”对联。那潇洒的字迹、工整的对仗和对联里溢出的'满满祝福,还真是让人赞叹不已。中华文化在这里淋漓尽致的展现着。

看,这里是小孩儿们的天堂。“二十三,糖瓜粘。”小孩子们才不管灶王爷的嘴巴有没有被粘住呢,反正自己的嘴巴不能闲着。各种各样、花花绿绿的糖果在这里应有尽有。“妈妈我要这个。”“奶奶我要那个。”大人们这时也格外开明,借着灶王爷的面子,把平时给孩子们的清规戒律一概抛向脑后,各样的都会称上些,让孩子们心满意足地拎着糖果回家。

满足了孩子的愿望,大人们往旁边一挪,开始购置年货。什么灶王爷的画像、杨柳青的年画、农民自产自销的瓜子、花生,红红的苹果、黄橙橙的梨……每一种都不同于超市里买到的,带着浓浓的地方特色,看着虽不是那么精致,但用起来、吃起来却非常放心。忽然,一种像包子,颜色黄黄的食物吸引了我。姥姥告诉我:“这个叫‘粘勃勃’,是当地农民用大黄米、红小豆等粗粮做成的,这东西在以前是每家过年的‘标配’哦!”说完,姥姥也让摊主包上10个,准备带回家让我尝尝。

越往里走人越多。各种当地山货吸引着山外人的目光,老人亲手做的小孩儿衣服虎头鞋子散发着朴实的味道,还有那叫不上名字的各种民间手工艺品着实让人赞叹。这里的农村大集,散发着浓厚的民俗文化气息,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成为农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更是和谐、富庶新农村的一个缩影。如果你还觉得如今的年味儿淡了,那就去赶一次农村大集,相信大集上的那份年味儿、人情味儿一定会让你爱上过年的。

年味来了作文推荐8篇相关文章:

浓浓年味作文优质6篇

年味有关作文5篇

年味作文500字6篇

年味的作文600字5篇

年味初中作文600字5篇

2023年味作文400字5篇

狼来了教案大班教案推荐5篇

狼来了美术教案推荐6篇

讲故事狼来了教案推荐6篇

暑假来了作文精选8篇

年味来了作文推荐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53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