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法》读后感通用7篇

时间:
dopmitopy
分享
下载本文

读后感是读者与作者的精神对话,让书中的思想在现实中焕发新的生机,让文字的力量穿越时空延续,写读后感的时候,我们可以从书籍的叙述结构来分析其艺术效果,28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干法》读后感通用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干法》读后感通用7篇

《干法》读后感篇1

读了《干法》,整本书都是围绕“干”字而展开,我理解的“干”就是一种踏实的行动,它是成功的基石,没有捷径可以走,必须老老实实的做,一步一个脚印,容不得半点马虎。但是要干成一件经天纬地的大事业,光有莽撞“干劲”是不行的,因为不理解“干”的意义,就会在遭遇困难和挫折下,慢慢懈怠,产生消极,不断的降低当初的奋斗目标,最后甚至把初衷抛之脑后,导致半途而废,然后还会产生自我安慰:“差不多就行了!

到点就下班了!”那么如何“干”才能通往成功?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的种种绊脚石,稻盛和夫是怎么克服和做到的呢?他总是善于思考,最后总结成各种方“法”,这个“法”让枯燥的“干”一下变的有灵气了,“法”就是“干”的灵魂,赋予它的生命。而这个“法”我把它理解为一种积极向上的思考方式,它是一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跟世界观,它是以充满大爱、奉献、无私为出发点。

今天的我们就像昨天的,还是一个普通人的稻盛和夫,我们也会抱怨环境,抱怨工作,也会感到苦恼。那么读完《干法》后,我们首要思考的是“为什么要工作”,我一直以来都认为工作是为了衣、食、住、行,然而工作还有更深层的意义,那就是提升自己的心志。从今天起,我们要学稻盛老先生了,先埋头工作,把工作做到极度。

我们如何把工作做到极度呢?换言之就是如何投入工作呢?我都是抱着一颗埋怨的心,脑子想着工作都是枯燥的,乏味而无趣,难怪工作上难有进展。稻盛和夫告诉我们,要想工作有所起色,你必须从喜欢你自己的工作开始,我现在也改变了心态,要爱上自己的工作。

稻盛和夫说:“光爱上工作还是不够的,必须持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现在我们明白了,光有热情还是不够的,必须要有实际的行动,而且这个努力的行动程度是要异于常人的付出。要有壮士断臂的决心,卧薪尝胆的毅力。

?干法》对我们都非常适用,因为它不浮夸,对功成名就,它并不是遥不可及。它是有法可寻的,那就是抓紧今天这一天开始干起,它从不虚度光阴,只有不断的积累无数个今天,哲学上说的:“实现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那么它最终将会赢来辉煌的明天。

每到夜深,我偶尔会深思,为什么我们工作五年、十年还是老样子,《干法》给了我们答案,那是因为不知道怎样才能出色的工作,原来“完美”是出色的“代言人”,追求“完美主义”,才能让今天的工作比昨天更好,更完美!

?干法》的精髓是“创造性”地工作,每天都要钻研创新,如果思想固守,按照经验办事,确实很难有出色的成就。所以工作要带着创新思维,持续不断地对工作进行改善与改良,要有稻盛和夫另辟蹊径的勇气,才能取得比别人更辉煌的事业。

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稻盛和夫用他一生去验证这个人生方程式,从而取得了硕果累累。只要我们有一颗不甘于平凡的心,那么请现在撸起袖管用这个方程式践行我们的人生吧!

《干法》读后感篇2

干法这本书,我是一口气读完的。看的出来,稻盛前辈写书很用心,跟目前充斥在市面上的那些所谓的成功学之类东拼西凑的货色完全不同。说实话,这本书给我的震惊着实不轻,之前我只是听说过他,没想到他居然是这样强悍,这样恐怖。稻盛和夫可以说是白手起家,自己创建的两家企业都是在极为强大的竞争对手压迫下顽强地存活下来,慢慢发展壮大并成为业内难以企及的高峰存在的。稻盛哲学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多花点时间研究,探索和学习,我从此书中获得一点心得体会,现在分享出来,不是很拿得出手,希望大家不要嫌弃。看完这本书,我初步得出这样的结论:

如果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做出一点成绩,有三点要素必不可少:

第一,热爱自己的工作

干法上说,如果想做好自己的工作,首先要喜欢自己的工作、如果不行,就强制喜欢上自己的工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全部潜力。没错,这一点相信我们每个人都能领会。在这个世界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我们如果想获得别人的认可,创造价值,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必须强制自己喜欢上自己的工作,因为只有喜欢,才会用心,只有用心,才有可能成事。而稻盛和夫在这方面就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在松风工业的工作他一开始并不喜欢,也矛盾了很久,曾想过甩手走人,可是自从意识到自己正在做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事业后,他改变了心态,变得积极,变得坚定,眼睛里全是产品,心里想的全是技术,日夜与火炉和铁锅为伴,吃睡都在实验室,于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就在办公条件极为简陋的前提下他居然用创新的土方法成功制作出了世界领先的陶瓷材料,掌握了这一举世瞩目的新技术。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如果不是出于对这份工作的热爱,他不会投入如此多的精力和心血,如果我们也能像他一样,对自己的工作无比用心,相信没有任何工作做不好。我们的大脑是个沉睡的巨人,常人一般只用了大脑的2% - 5%,而伟大如爱因斯坦不过也用了12%所以,倘若我们真的能做到用心,热爱自己的工作并全力付出,那么像稻盛和夫那样取得工作上的巨大突破也是大有可能的。

第二,坚韧的意志和过人的胆识

稻盛和夫的京瓷建立起来之后,面对着垄断寡头一般的竞争对手,硬没有被打趴下,而是倔强地坚持不懈地缓慢占领一个又一个市场,最后成为同类市场上的佼佼者,这其中的艰辛又岂是一般人所能承受得了的?当时现有产品市场几乎全被几大竞争对手瓜分,谁会对这个新成立的小公司正眼相看?更何况这家小公司无论人手,技术还是设备都远远不能和竞争对手们相提并论?那它是怎么成功的呢?它是这样做的:无论哪家公司抛给它一个产品问他你可以做吗?他都说能!为什么会在有那么强大的供货商的同时,会有一家公司问某种产品是否京瓷可以做,答案显而易见,因为那些强大的供货商做不了,那些技术成熟,设备先进的公司尚且做不出,京瓷怎么可能做得出来,不过正相反,通过稻盛和夫和他手下员工的疯狂加班和全力攻关,这些貌似不可能全部变成了可能,而且京瓷竟然在不知不觉之间掌握了同行业最先进的技术,生产出了市场上最先进的陶瓷材料,并一跃成为行业龙头老大!这是一种什么概念,没有坚韧的意志和过人的胆识,怎么可能出现这样的结果?恐怕一般公司在面对这种情况时,早就支支吾吾一句:不能做然后就灰头土脸地逃之夭夭了,他们的顾虑是可以理解的:接这个活儿办不成事陪人家损失不说企业名声也扫地了,那还混不混了!所以他们连尝试一下也都不敢了,这失败的代价可是很大的,可是殊不知他们拒绝尝试从而避免失败的同时也失去了这个可能成功的机会,尽管成功的希望很渺茫,但却彻底与成功无缘。这样的机会只有有胆量的人才有资格获得,也唯有意志坚定者才能最终笑到最后。中国有句古话:叫人又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当时说来确实有戏谑的意味,但何尝不是一句真理,连想都不敢想的人还谈什么成功,有再多成功的机会向他招手,他都会望而却步,落荒而逃。所以,当我们面临挑战时,我们要勇敢地对自己说,我可以!朋友们,当领导想提拔你问你能不能胜任,或是当主管想为你的业绩设一个高指标问你能不能完成时,你要说能!因为只有你有了肯定的回答,你才拥有了取得成功的机会!

第三,做最好的产品

相信大家看了这本书肯定会得出这样的结论,稻盛和夫是个完美主义者,而且是完美的过分那种。他让自己的工程师设计一款新产品,该工程师不分昼夜,日夜钻研,做了几百次实验,终于在规定时间内做出了成品,兴奋异常地来到稻盛和夫面前邀功,不料稻盛和夫只看了一眼,就直截了当地泼了他一头冷水,原因无非是那产品表面上貌似因为氧化物燃烧的关系而出现了黑色烟状杂质,稻盛随即毫不掩饰地做了产品不合格的结论。这位工程师自然四郁闷得不行,但经过稻盛解释也就释然了。没错,一件产品的好坏不是外观所能决定的,但是带有杂质的外观直接会让顾客看了第一眼之后就抛到一边,因为外观尚且不能保证过关,性能能好到哪儿去?更有甚者甚至会想到这是个态度问题,外观做的这么潦草,在内在价值方面又能有多上心…等等等等,所以正如某位先贤所说的:细节决定成败。稻盛和夫要的是完美的产品,要的是同类产品的标杆和范本,而不是一个参与者,他近乎偏执的严格要求最终使他的产品始终站在业界顶峰高度,所以他的成功绝对是必然的。不管是产品还是服务,无论发展多少年始终都有改进的余地,无论哪个行业都会有领头羊和落后者,但不论做什么,我们心里都要有这样的觉悟:一定要做到最好!只有抱着这样的想法才有可能立于不败之地,才有可能打出自己的天地。

这三点体会必会成为我今后生活和工作的指针,指导我不断前进,感谢公司领导推荐的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干法一书无疑是一本体验稻盛哲学的经典,值得我们每个人反复读,细细读,用心读,而每再读一次必然都会有新的体会。很高兴今日能有这个机会与大家一起交流读书心得,共同进步,希望以后能有更多这样的机会!谢谢大家!

《干法》读后感篇3

与其他一些名人出书不同的是,我们能够从字里行间感觉到作者是发至真心的来分享他和自己公司成功的经验,不是东拼西凑,将不同人的成功的经验汇总到一块,就命名为《如何如何成功**类的书》。

我读这本书,是一口气读完的。现将我现在能够吸收利用的一些记录下来,方便日后用来温习。

1.如果想做好自己的工作,首先要喜欢自己的工作、如果不行,就强制喜欢上自己的工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工作中发挥自己的全部潜力。

2.物理学上有个能力守恒定律,同样适用于今天人们的经济生活,如果你现在不如别人,比如你现在很贫穷、很笨拙,而你又想成为百万富翁、亿万富翁。以你现在的状况,能把本职工作做好就需要你去狠狠地努力才能完成,而你却用这样的努力去实现百万富翁或亿万富翁的梦想,谈何容易,如果你真想实现这个目标,你就必须要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你才有希望。

3.对待自己的工作,要像经营自己的事业一样,精益求精,永远高标准的要求自己。尽管现在市场竞争激烈,但是我们不要去诋毁竞争对手,只要我们公司上下都是积极向上的,每时每刻都在高标准严要求的去做,如果能够做到了,我们就在心态上战胜了其他竞争对手,超着那个目标进发,实现了,我们就是第一流的公司。

4.我认为《干法》讲的主要一种精神,一种完美的敬业精神。员工拥有了这样的敬业精神,就会为公司创造不朽的业绩贡献,公司肯定会赏识重用这些有敬业精神的员工,这样的员工也就成功了;老板拥有了这样的敬业精神,就会让自己的企业不断做大做强,自己的身价也与日俱增,同样他也会创造更多新的无数个就业的机会,更多成功的机会,就想微软公司一样,公司是成功的,员工很多也都是百万富翁。

经典终究是经典,《干法》需要多次用心去阅读,知道有一天,你与它产生了共鸣,你也就具备了它所讲的精髓。

《干法》读后感篇4

读完《干法》后,我受益良多。不得不惊叹佩服日本人的百折不挠,精益求精的品质。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在二战后受到重创的日本,能在短短十几二十年恢复经济,乃至发展成为发达的科技和经济强国。

从稻盛和夫这个人,再到这个行业,再俯瞰整个日本,正是因为这种专业,创新,追求完美的大的竞争氛围下,人家的企业才逾越成为世界上顶尖企业,人家的国家才成为富裕发达的强国。

当代我们这些年轻人真的很缺少工作的热情以及用心的人生态度,至少,我身边的朋友很少有。他们对于工作,仅仅停留在为了解决温饱而工作,为了工作而工作。

曾几何时,我也在不断的问自己,到底工作是为了什么生命的好处是为了什么看了《干法》后,我似乎从中找到了些许想要的答案。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而更好的生活也需要努力的工作才能实现,这是我所追求的答案。工作就是生活,而生活就是工作,如果对工作没有什么热情,相反对生活也不会有任何激-情,对生活的态度没有用心,同样工作也不会好到哪去。工作给我们的感觉时常是枯燥的无聊的,时常让人感觉到压抑烦躁,这是大多数的人的体会。

恰恰无聊是最让人堕落的根源,这是我的老师对我说的一句话,无聊是因为你对事物失去了热情,失去了兴趣,而无聊也会导致没有了用心的人生态度,最终导致一个人也不会有什么大的前途,一生默默无为,平凡的结束自己的一生,要严肃对待这个问题,警惕这个问题。像和盛稻夫一样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找的并不是一个好的工作,跟他一齐参加工作的差不多都走了,因为年轻,想法很多,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当中,是选取离开那家企业,重新寻找更好的工作,还是继续忍受寂寞,无聊,枯燥的工作,埋头苦干,用心进取呢其实我们没个人都处在一个又一个的十字路口当中,不想抉择又不得不去应对,怎样才是对,怎样才是错,没有人去教你怎样做,毕竟你的人生是自己的事,别人也帮不上。

这时,当自己处在一个十字路口时就要认真思考了,三思而后行,做出的决定就必须要贯彻始终,不要回头,相信自己。很多时候就是错了,也不要后悔,有些人后悔当初要是那样就好了,要是不选这样或许会更好,这些都是事后无用的后悔,人生难免会有错,只要不重复犯错,就对了。以前看过一本书,书上说现代年轻人很浮躁,城市也很浮躁,归根到底是心浮躁,要想做好一件事就务必冷静,戒焦戒燥,学会沉淀。前几年我一向很浮躁,很迷茫,生活的很消极,年轻人多多少少都会有些想法,此刻的我开始慢慢找到些方向,开始朝着自己的目标在迈进,才恍然大悟,原先是缺少目标和梦想。把目标设置的太大,不容易实现,我就把目标变的小些,时间短些,待实现了一个再之后一个。我过的很充实,不再那么浮躁和迷茫了。

《干法》读后感篇5

对于工作,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但所有身在职场的人,大多持有两种工作态度要么脚踏实地,要么得过且过。日本的稻盛和夫理所当然地属于前者,所以,他的盛名享誉全球,他的事业让所有渴望成功的人心怀憧憬。

我们不得不承认,作为经营之圣的稻盛和夫,首先是一个人,所以,在初涉职场时,他也遭遇了像我们大多数人一样的困惑,找不到工作的意义,或者不知道工作的目的到底为了什么。但他的不同之处在于,他很快地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找到了幸福的理由,那就是,“专心致志于一行一业,不腻烦、不焦躁,埋头苦干”,正因为如此,他的人生“开出了美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实。”

身边有这样一位朋友,他曾经年轻气盛,心高气傲。一直渴望能够干成大事情。曾经,和他探讨过什么样的人才算是成功人士的问题,他不假思索地说,肯定是那种在商场上游刃有余、德高望重,又可以指点江山的人,要不就是身居高位,重权在握,能够发号施令的人。他对于在生意场上叱咤风云的精英心向往之,所以一心要向他们看齐,于是,大学毕业后,他放弃了安逸舒适稳定的事业单位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他认为可以拼杀出一片天地的生意上。怎奈商场险恶,他仅有的一点积蓄很快被折腾得精光。这期间,他尝试过开公司、摆地摊、推销产品,不过每次尝试都以失败告终。后来,他调整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并一心一意地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终于修成正果。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他在总结过往的那段经历时,不无感慨地说:“一个人如果没有方向,这山看着那山高,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肯定是不会成功的。”这和稻盛和夫的“专心致志于一行一业,不腻烦、不焦躁,埋头苦干”的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处。

但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中,能够像稻盛和夫那样,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情,而且能够把这件事情做到极致的人,毕竟只有少数。我们大多数人,或许只是为了“能有口饭吃,能有衣穿,能有房住,得到他人认可的价值”而去做一份要么喜欢或者不喜欢的工作,这并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谁愿意让工作成了负累呢。

那么,如果换一种心态,会是什么效果?就如稻盛和夫所言,“一方面是埋头苦干的决心,另一方面是定能成功的确信。以乐观的态度面对困难和逆境,乃是人生取得成功的法则,是经营者的生存智慧。”

想想怎样都是过活,何必让自己和工作记仇呢。当乐在工作中,当因为完成了某个项目或者拓展了某个领域而欢呼时,我们是不是已经感觉到自身价值的体现呢,我们就是那个被需要的人。被老板、被客户、被同事、被下属需要,本身就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吧。

所以,不管是身居要职,还是职位卑微,都应该有这样的“精气神”:以信心、细心、恒心、决心做好身边的每一件事情,心态平和地对待工作中的得与失,“乐在工作中”,让工作成为我们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让我们因为工作着而心怀感恩,让工作因为我们的付出而有所收获,由此,丰盈我们的人生。

别说你的工作不快乐,那是因为你还没有用心去感知,用行动去获取。

何不,从现在开始,就试试?

《干法》读后感篇6

乍一看书名,还以为《干法》是稻盛先生对自己漫长职业生涯中工作方法、管理经验和"干活"技巧的总结。

通读全篇,才知道该书告诉我们更多的是一种积极的工作态度和纯朴的劳动观。所谓大道至简、稻盛先生的"工作观"以朴素道理示人:要想好好地活,就得好好地干。他为我们设计了实现事业成功和圆满人生的路径和通道:选择正确的工作观――热爱、专注、迷恋于自己的工作――以极度认真的态度,持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抓好今天,日复一日,不断积累--创造性地、出色完成工作--从量变走向质变,由平凡变为非凡。

与普通人"工作是苦役"、"工作是必要之恶"的观念不同,稻盛先生对工作意义的感悟和见解让人颇为惊嗟。他认为,工作是人生最尊贵、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行为,是锻炼人性、磨砺人格、提升心志、实现自我价值、走向美好人生和彼岸世界的修行。古今中外,凡是功成名遂的人,毫无例外地都是不懈努力、历尽艰辛,埋头于自己的事业,才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他们在成就伟大功绩的同时,也造就了自己的完美人格。

苦难常与人生相随相伴。稻盛先生早年命运多舛,25岁以前的人生并不如意,也曾有过怨天尤人和自暴自弃。但当他下了决断,毅然留在那个叫作"松风工业"的衰败企业,"开始发自内心并用格斗的气魄、积极的态度,聚精会神、全力以赴地面对自己的工作"时,其中的乐趣和成就感便不约而至,以至产生"工作太有意思了、太有趣了,简直不知如何形容才好"的.狂喜,他的工作观、人生观、价值观也随之扭转并得以终身确立。稻盛先生深信,"工作隐藏着一种伟大的力量",只要你的身体、灵魂与它融为一体,它会给你的人生带来无穷无尽的快乐、意想不到的收获和不可思议的好运。工作还是疗治苦痛的良剂。在突如其来、接踵而至的苦难面前,稻盛先生把工作作为慰藉心灵、经受考验、攻破难关的仙丹妙药。通过努力工作、拼命劳动,使其一直在苦难和挫折方向上运转的命运齿轮不知不觉地朝着幸运的方向转动,让人生时来运转,进入焕然一新的阶段和精彩美妙的状态,充满无限希望和光明,从而不断取得成功,最终走向人生的"王道"。

?干法》作为稻盛哲学的宝典秘籍,阐释了工作观、工作技巧及二者的关系。稻盛先生在《干法》一书结语部分给出我们这样一个公式:工作(人生)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其中热情、能力的分值区间都设定在0-100分,唯有思维方式的分值设计为-100-100分。在稻盛先生看来,"不厌辛劳,为大家的幸福而拼命工作,这样的思维方式就是正值;相反,愤世嫉俗、损人利己,否定真诚的人生态度,这样的思维方式就是负值"。显然,稻盛先生所说的"思维方式"其实就是人生观、价值观、工作观。工作观正确,工作的结果就会是一个更大的正值;工作观错误,工作的结果就会是一个负值,而且能力越强、热情越高,给工作造成的负面影响越大。特意把工作观放在主体的位置,将热情和能力视作工作技巧以客体待之,突出工作观对于工作结果的决定性作用,可见稻盛先生对工作观的关注和倚重。

工作造就完美人格,纯洁心灵为神圣事业而准备。回首在金明小学教学的这一年多的时间,工作上有诸多不顺心,每每此时,都会产生抱怨,从而感觉自己疲惫不堪。从来没有一个正确的教学心态,自从看了干法这本书后,觉得自己找到了方向,甚至看到了希望。既然从事了教学这个行业,就该把教书育人当做自己毕生之追求,埋头苦干,总结经验,扎实努力,坚持不懈,把教学当成乐趣,一生与孩子相伴,与书本相伴,当看到自己桃李满天下之时,想想自己在工作之中遇到的困难又算的了什么。

《干法》读后感篇7

?干法》是日本传奇人物稻盛和夫的力作,该书重点阐述了老先生的劳动观和工作观。读《干法》这本书的时候,有一种灵魂深处的强烈震撼。老先生27岁创业,赤手空拳,白手起家。40年间创建了京瓷和kddi两家世界500强企业,78岁高龄毅然出任破产重建的日本航空公司社长一职,仅仅一年功夫使其起死回生。《干法》这本书就是老先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从为什么工作到怎样工作再到怎样出色工作、创造性的工作等几个方面,向读者回答了他对待工作的态度,真的是非常令人敬佩,十分值得学习。

人为什么要工作?平常人的理解就是能有口饭吃,能有衣穿,能有房住,得到他人认可。《干法》一书中写到人生中工作是最尊贵、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行为,一心一意投身工作,聚精会神,孜孜不倦,精益求精,这本身就是修行。日复一日的工作不仅锻炼了我们的心志,提升了人性,还磨砺了人的思想,促进了我们成长。而通过这样长时间不懈的工作,磨砺心志,提升心志,我们才会具备厚重的人格,我们的人生价值也能随之提升。

在人生中,提升心志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一成不变,单调无聊的工作更是如此。老先生也有此经历,尽管很想把工作做好,一心思善、行善,但在不知不觉中还是会做出出格的举动,不能把思善、行善始终如一,不能把工作坚持如初。老先生告戒大家,尤其是生活在现代的年轻人,承担着未来的希望,在工作中更不可好逸恶劳,逃避困难,为了自我诫勉,心中一但有了不好的念头,做了不好的事情,就要虚心的自我反省。通过自我反省,思善行善,使得不好的念头消失在萌芽之中,将精力贯注于自己的工作,秉持一颗淳朴的心,虚心上进,全身心地工作,我们就能一步一步的提升,命运就会向好的方面转变。

那么,如何能够真心的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工作中呢?想要成就某项事业,就必须成为能够“自我燃烧”的人,老先生用亲身经历告诉大家,只要改变心态,喜欢上自己的工作,成为“自燃型”的人,那么,你的世界就会发生戏剧性的变化。

每天对自己的心态进行调整,有利于一天的工作。任何事情都要向良性的最好的方面去想,不要把工作当成一种苦差事,与其找喜欢的工作,不如先喜欢上现有的工作,与其追求幻想,更不如爱上眼前的工作,只要是喜欢上了,就能不辞辛苦的工作,不把困难当做困难,一心去想怎样工作,自然就会有好的收获和成绩,有了成绩就会获得身边人的好评,你就会更加爱上自己工作的良性循环也就开始了。

稻盛先生原本是京瓷工厂里一位默默无闻的工人,日复一日不厌其烦地认真完成工作,他从无牢骚、无怨言。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是稻盛先生的口头禅。老先生兢兢业业,孜孜不倦,每天持续从事着单纯而枯燥的工作,正是这种专心致志、埋头苦干的精神,在他的人生中开出了美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实。如此想及我们,总觉得工作单调,乏味,舍不得付出,岗位换了一个又一个,总是沉不下心来,不能踏踏实实的工作。

通过《干法》这本书,领悟到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工作、坏工作,越是看起来平凡的工作,越是被大家轻视价值的工作,越有机会干出一番新成绩。所有的事业一开始,都是无聊的没有意义的。有的人冷板凳坐不下去了,换了一座又一座庙,还在坐冷板凳。而有的人,抱定把铁板凳坐穿的心,妥妥地把冷宫都捂热了。只有持续的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我们才能够不断地实现更高目标、才能不断提升我们的能力,将不可能不断地变为可能。时间、命运、机会是很公平的。美好的一天从努力坚持开始!

《干法》读后感通用7篇相关文章:

《×××》读后感400字通用7篇

2023读者的读后感通用7篇

猫读后感作文300字通用7篇

恋爱的读后感600字通用7篇

论语宽的读后感通用7篇

小说春的读后感通用7篇

有关吃的读后感通用7篇

可爱的鸟读后感通用7篇

《断舍离》读后感通用7篇

小孩的死读后感通用7篇

《干法》读后感通用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73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