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文之前一定要认真审题并列好写作提纲,为了将作文写优秀,我们一定要先认真审题才行,28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土家族的作文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土家族的作文篇1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中国的美食极为丰富,每一个地区、每一个民族的食品都各有特色。
我的老家在永顺县列夕乡昔车村,是一个典型的土家族村寨。那儿每年都有做糖散的习俗。
团撒是土家族人的传统特色美食,团撒质地脆,易碎,所以称“团撒”。它最主要的成份就是糯米。要做糖散,首先得选出优质的糯米,在水中浸泡一夜,待米泡胀后,洗净,把糯米装在蒸笼里,放在灶上用旺火蒸,过不了多久,就变成了又香又绵的糯米饭。接下来,纯朴的土家人便拿着抹了水的(免得糯米粘住)筛子,把糯米饭捏成一个个糯米团,放在筛子上,用竹篾做的大竹圈子(有碗口大)罩住糯米团,轻轻压一下,双手灵巧地用竹圈在筛子上带动着糯米团旋转……不一会,一块块不薄不厚,大小适中的糯米饼便大功告成,最后,把这些饼放在干净的稻草铺成的垫子上,待它们晾干后用茶油炸,炸熟后再晒干,这样气味芳香、美味无比的团撒就做好了。做好后的团撒,吃起来十分脆、酥,越吃越好吃,越吃越有滋味,吃起来“喀吱喀吱”响。
团撒既可以干着吃,还可以泡着吃,吃起来那一个香啊,比徐福记的萨其马都好吃!
团撒不仅吃起来香、酥、脆,而且它的历史也是源远流长的。
早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列夕乡昔车村环境恶劣,艰难困苦的生活条件造就了土家族人饮食崇尚俭朴的特点。因为团撒是糯米做的,耐饿,先辈们在耕种之余,吃个团撒,又可以接着劳作,渐渐地就有了做团撒的这个习俗。团撒是圆形的,象征着团团圆圆、幸福美满。每到逢年过节时,团撒就成了每家每户的必需品,每家每户都绝对做。要是遇上娶妻嫁女这样喜庆的日子,那团撒更是一筐筐地送给亲朋好友。次日早上新媳妇给长辈敬的茶,也是用团撒敲碎后做成的点心茶。
如今这团撒已深受当地人民喜爱,这象征着团圆、美满的团撒也给我们土家族人带来了美好的寓意和无尽的欢乐!它那种独特的香味永远印在我的记忆里!
土家族的作文篇2
暑假到湖南旅游时,由于唐导是土家族的族人,所以给我们讲了不少土家族奇特的习俗。
第一是“踩脚y”。大家认为就是生气地狠狠地踩人家的小脚y,或者是鞋子。在土家族可不是要决斗的意思,这里可隐喻着爱情呢。究竟什么意思呢?请听我细细道来:土家族的男孩十分直率,喜欢谁就直接告白或“踩脚y”,踩得越疼就说明你越喜欢她。如果女生也喜欢对方的话,那她也会踩一下男孩的脚y。在此,我再给大家讲一个感人的故事。在一个村子里,有一位姑娘叫“翠翠”,她花容月貌,有很多男孩子喜欢她。经过层层挑战,一对兄弟成了候选人。翠翠就让他们唱山歌,谁唱得好听,她就嫁给谁。第一个晚上,哥哥唱起子山歌,不知是哥哥嗓子好还是声音圆润,博得阵阵掌声和句句赞美。弟弟起了嫉妒心,跳江自杀了。哥哥不敢相信,于是,便追寻弟弟去了,生死未卜。翠翠就一直去小溪边,等,等哥哥来娶她……;男孩子告白方式还有就是“攀高楼”。在土家族有一种建筑是上面一间屋子,下面八排竹子。女孩子站在屋里,男孩比攀高楼,谁先攀上去,谁就可能被接受,如果女孩不喜欢这个男孩子,就把他狠狠地推下去。
第二是“哭嫁”。当女孩子到了该嫁的年龄时,婆婆就会将她许配给一个男人。在出嫁前的两个月,也是十分有讲究的,第一个月要接受祝福,从哥哥嫂嫂,叔叔婶婶,阿姨姑姑那儿“要”点儿手链、挂坠、项链等之类的贵重物品。怎么“要”呢?当然就是在他们来跟姑娘告别的时候,哭哭啼啼地抓住他们的手臂、衣襟、脖子,死活不肯放手。然后长辈们就会拿出银项链或者手链等贵重物品安慰姑娘……第二个月,姑娘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日日哭,夜夜哭……
看了这么多土家族习俗,大家是不是十分惊奇呢?你是否也知道不少民族的一此习俗呢?那就一起来分享吧!
土家族的作文篇3
踏上土家族人居住的土地,你就走进了绿色的世界。远远望去,在一片绿色的土地上,点缀着数以千计的吊脚楼。这就是被称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的土家民居。
吊脚楼多依山就势而建,吊脚楼三边悬空,厢房除一边靠在实地和正房相连,靠柱子支撑,高悬地面既通风,又能防毒蛇、野兽,楼下还可放杂物。优雅的丝檐和宽绰的走栏使吊脚楼自成一格。
吊脚楼的建造是土家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首先要备齐木料,用当地的方言说,这叫伐青山,备木料一般选用椿树或紫树,椿谐音春,紫谐音子。春子代表吉祥,意为春常大,子孙旺;接着是架大码,就是加工大梁及柱料,在梁上还要画八卦、太极图、荷花莲籽等图案;然后就是排扇,就是把加工好的梁柱接上
榫头,排成木扇;最后是立屋成柱,主人选一个吉日,请左邻右舍帮忙,上梁前要祭梁,然后众人一心齐心协力,将一排排木扇竖起来,这时,鞭炮齐鸣,左邻右舍送礼物,表示庆贺又一座吊脚楼的诞生。立屋竖柱之后就开始盖瓦、装饰房屋。富裕人家还要在屋顶上装饰向天飞檐,在廊洞下雕龙画凤,装饰阳台木栏。
从前的吊脚楼将就朝向,坐西向东、坐东向西。吊脚楼属于干栏式建筑,但与一般所指干栏应该是全部都悬空,所以称吊脚楼为半干式建筑。
现在的吊脚楼比干栏成功的摆脱了原始性,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这就是巴楚文化的活化石——吊脚楼。
上面内容就是一秘为您整理出来的5篇《土家族的吊脚楼作文》,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土家族的作文篇4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及风俗。
身为土家族的我,就要向大家介绍自己家乡的文化与风俗。
土家族自称华兹卡,历史上被称为武陵蛮或五溪蛮,为古代巴人后裔。
土家族人民热爱艺术的魔力,是所有人都无法抗拒的力量。村里过喜事,都要请村里的艺术团唱歌跳舞。土家歌舞有山歌、蓑秧歌、摆手舞、八宝铜铃舞、茅古斯、肉莲花等歌舞,并特有唢呐,木叶、咚咚喹乐器伴奏。这些歌舞要演到深夜才结束。在哪家表演哪家就要弄宵夜招待表演的人们,旁观者与长者也要起吃宵夜。整个寨子沉浸在那高声激昂的歌声与人们大笑声和震耳欲聋的掌声中。
土家族食品虽不是什么山珍海味,但土家族的食物却有着香浓、地道的味道。土家族以大米、包谷为主食,以小麦、红薯、土豆为副食,饮食普遍喜酸好辣,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茶文化、酒文化异彩纷呈,饮食器具和烹饪器具中铁器具具有铁锈的味道而不影响主菜的味道;木器具有木香的味道,吃着有一种大自然的美味;竹器煮的竹筒饭,甚是好吃干燥、香浓的米饭吸收竹子的味道特香。烹饪的方法灵活多样有煎的、煮的、熬的、蒸的、炒的,生活在土家族这个寨子里简直像到了美食仓库里任你吃任你选。
土家族手工艺品各式各样,种类很多。土家族的工艺美术包括土家织锦、挑花刺绣。制陶、印染、雕刻。编织等各种门类。在土家寨里可以欣赏到各种工艺品时常让人流连忘返。它们既为世世代代土家族人所创造,又为其所享用。从而深深植根于土家族风俗习贯之中,默默地与土家族人的生活常在,真真切切地表现自己着为土家族人的审美观和艺术魅力。
土家族的作文篇5
小时候,我们家每次过年都会去乡下我外婆那儿。外婆是土家族,于是汉族的我过的.却是土家族的年。
腊月中旬,外婆便会同妈妈一起去集市买杀好了的年猪,回来做“刨汤”吃。“刨汤”就是用年猪肉做的一桌丰盛的菜,一家人围成一桌,有时还请周围的乡亲。男人们坐到一堆,为喝酒的事情“吵架”,不醉不归;女人们则慌着给自己的孩子夹菜;孩子们一个个都吃得满脸红彤彤的,嘴边偶尔还会粘有一两颗饭粒,引人发笑。
腊月下旬就该吃糍粑了。这是小孩子们很喜欢的食物。大人们把糍粑一个个堆放在火炉旁边,呈圆形。烤过一会儿后,原来硬梆梆的糍粑变成软绵绵、胀鼓鼓的了。孩子们顾不上去洗那双脏兮兮的小手,争先恐后地将手伸向火炉旁,用胖乎乎的小手用力扯开,然后把撕成两半的糍粑往装满糖的大碗里蘸一下,便津津有味地吃起来了。
土家人有一个习俗,就是要提前一天过年,土家人叫做过“赶年”。为什么过“赶年”呢,听大人说,土家人的先辈为了躲避战乱,还有的说是为抗击外来侵略,提前吃年饭以迎战,于是就提前到阴历腊月二十八或二十九过年,直到现在土家族还保留着这个习俗。过“赶年”时,外婆会早早地做好一盘盘与腊肉、豆腐和萝卜有关的菜摆在桌上,等着我们回家团年。
到了大年三十夜,一家老少围坐在火炉旁边吃边聊,边看春节联欢晚会。一些坐不住的小孩子就跑出去,找一块空地燃放爆竹。
初一到初五在吃每顿饭前,都要把碗筷放好,并往酒杯里倒上酒,举行“叫亡人”仪式,那是为了祭祀先人,不忘祖宗的恩德。“叫亡人”通常是让当家的晚辈主持,小孩子们不能站在旁边,也不能让人堵住路,应退让在一旁给亡人“让道”。这体现出土家族人民善良、有爱心、继承先辈优良传统的良好品质。
土家人过年是美好的、快乐的。
土家族的作文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