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我们与文字的对话,是心灵与智慧的碰撞,让我们在阅读中收获满满的感悟,阅读让我们感受到了文字的力量,产生深切的读后感,以下是28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人类的简史读后感7篇,供大家参考。
人类的简史读后感篇1
很喜欢这本书。读完意犹未尽。
作序的高毅老师说,本书已离开了历史而走向了哲学,而这个哲学,不止是历史的哲学,它同时也包含了很多人生的哲理。
深以为然。同以往的历史读物相比,贯穿全书的是对人类发展的思考。本就知道自己身为个体的渺小,但站在历史的长流中,方看到,整个人类也只是发着微光。会吃惊于人可以称之为人只有600万年的历史,演化用了250万年,真正开始认知革命便只有7万年了,农业革命1.2万年,而我们最最引以为豪的科学革命仅仅有500年历史,工业革命200年……如果不看这些数字,大概在我心里,人类已经存在了很久很久,久到数字都显得虚无。
或许很多人也会有相似的想法,毕竟在地球上,人类就是“万物的主宰”,不管承不承认,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大概是全人类的价值观。食物链顶端的地位让我们自视太高,早已忘却人类也只是一种没有什么特别的动物。
又想到作者关于幸福的论述。物质水平可以不断提升,精神的愉悦却不会同步增加。甚至时至今日,关于幸福,我们依旧给不出一个确切的定义。是人类自己赋予了事物意义,本就产自想象,又怎能用一个飘渺的概念去定义另一个更加飘渺的存在。所以,幸福是什么?我有些难以描述自己的想法,只觉得,若以全人类观去看生命,底色一定是悲凉的,毕竟这个时间的维度远超过个体所能承载的;但幸福是活着才能明白的滋味,而活着,是每一天每一时每一刻的事。幸福应是当下的、真真切切的体验,这种体验到来的时候,我不关心人类,我只在乎我自己。
要怎么说,该是心存敬畏,活在当下吧。
人类的简史读后感篇2
第一部分
以横跨神学宗教,历史学,生物学,地质学,逻辑学,经济学等诸多学科的全新观点阐述人类的起源与发展。并同时探讨了人类发展的动力。
但也提出了一种与世界主流价值观格格不入的总结——人类的辛苦程度其实一直没有下降,每一次生产革命,虽然生产力提升,但是人却变得更加辛苦。
第二部分
探讨帝国这种国家制度的发展历程与形成的原因,作者给出的观点也很是新奇——人类的共同想象构建出帝国制度的基??
第三部分
探讨科技革命最后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当然,依然不同于科幻小说的观点。人类更多的时候会希望未来还是我们这个物种在利用更高的科技实现着宏伟的蓝图。然而与此相伴的担忧是,未来的人,究竟还是不是人。其实人类的科技已经可以通过改变大脑来改变心灵,改变机能。甚至完全没有目前人类的情感弱点,但是却无数倍放大优点。所以,未来的人更多的应该称之为神。只是,只怕只是少数人成神,而多数人究竟会面临什么?
总结
这部书受到了不知道多少学术权威的严厉批评。因为作者给出的观点太不符合业界权威,太不符合人类对世界的主观认识以及长久以来人们被灌输的价值观。不过正因为如此,这才是真正开阔眼界的奇书啊。
这本书的观点不可全信,我们读的时候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但是也提醒我们对于世界要有一种多方面的视角去理解,对于人类面临的问题也要有更深的危机意识。
人类的简史读后感篇3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一直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本书从天地万物开始说起,一本看似是讲历史的书中,却囊括了包括心理学、生物学、金融学、宗教学的思想。本文一直想突出的一个重要思想便是“平等”。
不由和中国传统的道家文化不谋而合。老子在道德经中写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大致是说人其实也是地球上一种平平常常的生物,和乡间的花、地上的狗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大家都是在社会上平等的生存着而已,无所谓谁比谁更加高贵。如果按照道家和本书的思想,那人们生活中很多嫉妒、攀比的心理就显得毫无意义。既然人和田间的刍狗都没什么差别,那人和人之间能有什么不同呢?大抵不过是一种心态罢了。
从佛家的观点来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每个人活在世上,不过是为了名和利而奔波。一旦看破这点道理,很多时候我们就能以一种更加平和的心态是看待身边的人,也更能看清这个世界。
最近有幸参加了某券商研究所首席的讲座,她讲了一句话“如果这辈子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极光,你的三观会改变的”。我想他的意思大概是指那个时候你就会意识到,原来人类在这个世界上这么的渺小,反而很多事情会看开很多。我们现在都面临着太大的就业压力,每个人都陷入在深深的焦虑之中。转念一想很多时候真的没有必要那么的看重自己或者看清自己,带着一颗海阔天空的心来看这个世界,一定会开阔很多。
人类的简史读后感篇4
全书大部分内容都让人看起来欲罢不能,惊叹于作者广阔的视野、丰富的学科背景、完整的知识体系以及深入浅出的叙事能力。提出的一些观点,如“想象的现实”,对金钱、资本主义与帝国的关系的讨论,对现代资本主义文化的讨论及与前现代文化的对比等,以及用认知革命、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等将人类的历史进行串联,讨论了几大革命的'重要意义和对其的不同看法(比如农业革命实际上是一场“骗局”),并以此将人类历史划分成不同阶段进行分析,使人能够以“置身事外”的“他者”视角来审视人类发展的历史,反观自身。书的末尾谈到了对于“快乐”或者“幸福”(作者好像并没对二者进行区分)的认识以及可能的历史发展,这是以往的历史学从不会讨论的内容,而这也与作者写作此书的初衷密切相关,即引起“智人”对自身发展和行为的反思,希望“智人”能够认真思考和把握自身的发展方向。不过,可能正如作者所说,大部分的历史学家更擅长做“事后诸葛”,所以,总体来讲,作者对于目前为止人类历史发展的分析确实更趣味十足,更耐人寻味,而对未来人类发展方向的思考可能让我稍感无趣(大概是因为没有提出比较新颖的观点,或者说并没有提炼出完整的理论问题?)或者说不能认同。
总之,这本书虽然内容庞杂,涵盖各个学科,还间插不少故事,但并不会感到凌乱。在作者精心的设计安排和严密的逻辑框架下,反而显得全书深入浅出,丰富有趣,可读性极强。对于翻译者也不得不特别提出来点个赞,一句话就是,这本书完全不像翻译过来的,感觉就是一个中国人用中国话写成的,可以想见翻译的水平之高!
人类的简史读后感篇5
我怀着种种的好奇与疑问,翻开了《人类简史》的封面。
?人类简史》讲述了人类的由来,历史的疑问,人类的本性与现实的面纱。从各个方面,解释了现在人类的生活与漏洞,是一本帮助人类了解自我的经典之著。它从文化,信仰,政治,国际,法律等制度的起点,对当代社会发出疑问,让我们重新审视自身。
?人类简史》一共有20章,从远古时代,一直讲述到当代社会,认我知道了许多从课本上见不到的知识,也让我从内而外的再次了解了人性,它让我知道了现在社会的阴暗面,与光明面。
它是一个凌乱的魔方,只有拼好它,才能更懂它。它让我懂得了:现代人类的文明,无一不是用别人的血堆上来的。智人本不是孤独的,我们只是人类的一种,就如麻雀也只是鸟的一种,而为什么智人能成为生物链的顶端呢?我想答案我们都心知肚明,我们的祖先当时也可以与他们和谐相处,可是嗜杀和残忍的本性,使我们大开杀戒。但,也正是这份残忍与无情,才让人类生存到今天。人之初,性本恶。我们的真面目,这嗜杀的基因,永远不能摆脱,和睦与文明的表象下,藏着一份邪恶的念头。
当代社会,所有的犯罪,暴力,弱肉强食都由那份残暴的基因造成,法院上的法官与被告人,也许只有那百分之一的不同。这一小块的邪恶,阴险的伏在我们心上。但我们也应向那残暴的基因说不了,只有将枷锁套上自己残暴的心,将爱注入我们的心田,人才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在未来,人类不应只踏着别人的血前进,而更应该手拉手,共同奔跑。
?人类简史》告诉了我,我与那份残暴的相同,也告诉了我,我与它的不同。
人类的简史读后感篇6
书籍介绍从人类诞生到如今的发展史,其中包括认知革命、农业革命、人类融合、科学革命等几个阶段,以及每次重大变革对人类的影响。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会对世界有另一种认知。
下面内容想什么就写什么吧!
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的影响逐渐加大,自然法则或许会因为人类而改变。同时人类自身的发展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大,是被其他生物取代?还是被战争毁灭?或是被人类亲手创造的某种东西奴役?
科技的种类越来越多,而哪些才是人类进化真正需要的。科技的发展为了金钱?还是为改善人类生活?
人类的生活空间从小族群到“地球村”,在活动范围扩大、视野变广的条件下,可以寻找全世界同样爱好的人,可我们在拥抱精神的想象的“社群”时,同时也疏远了身边的实际的“社群”。想象的“社群”难道会比实际的“社群”让我们更加不寂寞吗?
现在比以往更加“安全”,不用担心被野兽吃掉,战火也只在少部分地区燃起。特别是在中国历史上可能没有一个朝代有现在这样安全和“自由”。
说到自由,自由与平等生来就是在矛盾的对立面。个人的自由与人类的平等似乎从进入农业革命开始就无法解决。并且从来没有像现在一样我们可以自由的选择信仰,一个资本家、一个佛教徒、一个回族穆斯林、一个共产主义者、一个犬儒主义者……现在看来,这些人坐在一起吃饭并不会让人觉得有什么不妥,但回望过去,不用说中古欧洲十字东征,即使是上个世纪,这个场景都可能让人无法想象。现在面临的或许不是信仰之间的冲突,更多的是不知道自己相信什么。
历史已逝,未来可期,珍惜现在。
人类的简史读后感篇7
这是一本让人拍案叫绝的奇书,每一个事物的剖析都让我感慨作者是个世事洞明的奇葩,思维导向像青岛春天的风一样从四面八方而来向八方四面而去,每一处都能引起我对生命对社会对人与自然的思考,看物种起源那一部分时一直在想到底是经历了怎么样的基因延续才能生出我这样一个个体,从我妈,我姥姥,我姥姥的妈,我姥姥的妈的妈,从我爸,我爷爷,我爷爷的爸,我爷爷的爸的爸,这个延续过程中只要出现一丁点的差错我便不会出现在这个世界上,妈的,太神奇,太幸运了!我还一直想要知道几百万年前我的基因在哪一个非洲智人的身体内存在着,她和他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每天除了吃喝拉撒睡还会干什么,会不会像我一样思考一下人生,会不会想到几百万年后的后代里出现我这样一个傻缺,如果想到会不会还有动力继续延续下去,也会不会像我一样担心自己嫁不出去而导致基因无法延续、对不起列祖列宗[捂脸]每次想到他们那么艰辛才把基因延续到我这儿,我南山采菊的尼姑梦想就会动摇[捂脸]
看到农业大发展那一部分的时候会憎恨那群开始种植作物的原始采集者,不然可能现在的我正在某棵树上摘桃子吃,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作者还给我揭开了非洲奴隶之谜,恶之源头是人类的七情六欲,如果欧洲人能像亚洲人那样勤劳,现在的美国可能还是纯种的白人,而不用成天担心自己的某言某行透露出民种族歧视而被起诉。
人类的简史读后感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