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读后感的写作,我们可以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培养持续学习的兴趣,通过写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角色之间的紧张关系和情感碰撞,以下是28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荷塘月色》的读后感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
《荷塘月色》的读后感篇1
今年寒假,我有幸读到了朱自清的著作,捧着朱自清的散文精选《荷塘月色》,读着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抒情美文。感受着月色下的荷塘,外国孩子的种族歧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这便是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淡淡的月光,静静的泻在荷塘之上。在朱自清笔下,荷塘是淡淡的,碧绿的。而月色是宁静的,皎白的。二者融合在一起,显现出一派和谐而宁静的夜。
朱自清一生富有童心和爱心,他说过,他有一种习惯:见了有趣的孩子,总想和他亲热,做好同伴;若不能亲热,便随时亲近亲近也好。有一个孩子,是朱自清经常想起。并且写在散文《白种人——上帝的骄子!》里,那是一年暑假,朱自清从温州到上海,在车上,朱自清看到了一个秀美的外国小男孩儿,朱自清怀着爱心,久久的看着这个美丽的小孩儿。却没想到,小孩儿下车的时候,秀美的小脸变得凶恶起来,他美丽的蓝眼睛好像在说:“咄!黄种人!你——你看吧!你配看我吗?”然后胜利般的下了车。
这使我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触动——本来应该是天真可爱,却因那来自“白种人世界”里的种族歧视耳濡目染而使幼小的心灵受到污染而悲哀。难道只有白种人是上帝的骄子吗?不!谁都可能是上帝的骄子!
朱自清生前的好友叶圣陶先生曾经这样评价朱自清的散文:“能表达如其分,或淡或浓,味道极正而且醇厚。”
数千年来,人类有幸拥有了这些最伟大的文学作品。这是我们共同回忆和幸福花园。我们应该世世代代守护着它们,使这缕书香薪火相传,延绵不断。
《荷塘月色》的读后感篇2
假期里,我们要完成六本书的阅读,我将最能让我感动的三本书写出来。这是第一篇。
?歌声》:我们都知道,歌声只能听到,而作者利用触觉、视觉、嗅觉形象的、诗意的将作者所听到的“中西丝竹合唱”的三曲清歌形象的描绘了出来,让我们通过这三种感觉知道这声音是非常美妙、非常动听的。
?匆匆》:是的,我们要抓住任何机会,来填满即将流去的无聊的时候,让这些正没有事情可做的时候成为一种可能,一种超越自我的可能。作者运用其丰富的想象能力,形象的描绘了燕子,杨柳,桃花等自然万物的荣枯,表达了其内心的复杂情感,描绘到了极限,动人心扉,耐人寻味。
?荷塘月色》:看到这个题目,我以为只是纯纯的描写月色下的荷塘,但看了导读后,我知道,作者是借助这篇文章抒发了其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走出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感情。作者通过描写荷塘、描写月色巧妙结合起来,突出月色下的荷塘和荷塘上的月光朦胧、优雅之美,还运用了“通感”这种修辞手法,让读者记性深远的想象。
?春》:这算是我看过的最美的一篇散文了。这是一幅从内心深处绘制出的一副艺术画。春季,男女老少都在这个季节里表现出生命的自由、活力。通过这篇文章,我们进一步认识了天真热情,欣喜欢快,热爱美好生活,热爱国家民族的作者,和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
《荷塘月色》的读后感篇3
读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我感受到:夜晚独自一人在月光下散步是美妙的。这里既没有人们的喧哗,也没有扰人的思绪,到处是一片宁静。从“白天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塘月色好了”这句话,我想,作者在这样的环境下,能舒展心中的喜怒哀乐,能很好的欣赏皎洁的月光,能独自回想起一些令人愉快的往事……既是一种美妙的'享受,也是一种很好的放松。
如果能用放松的心情去享受每一天,我们的一生将更加美好!
《荷塘月色》的读后感篇4
我走近写字台放着cd,听着悠悠的小提琴曲,琴声的柔美,乐曲的哀愁,使我禁不信翻开了《荷塘月色》走入了书中。“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朱自清——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从这文章中能够看出作者追求完美生活的渴望,对黑暗的现实想“超然”又想“挣扎”的心迹。
“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读着读着我也似乎走进了这清华大学的幽僻角落,同作者一齐欣赏美丽令人陶醉的荷塘月色。阴森的小路在柔美的淡淡的月光下显得不再令人害怕。爱热闹、爱群居——当然是想和人民一齐生活在一个完美的环境里,爱冷静、爱独处“白色恐怖”“白色恐怖”当然在这种“白色恐怖”中,想住在“世外桃园”。从名中我感到了作者内心的不宁静、彷徨,我的情绪也随之而波动起来。
“走着”、“走着”、“我看见了荷塘”,田田的荷叶,零星在荷花,风中的花香,真令人心旷神怡。夹着薄云的淡淡的月光泻在叶子和花上,浮在荷塘上,简直就是用光与荷花美丽的画,作者把月光下的荷塘上的月光与描述的淋漓尽致、栩栩如生。我在作者笔下尽情的赏花观月,我陶醉了...
看着看着,突然美丽的、柔美淡薄的月光消失了,四周围着蓊蓊郁郁的树,树间透着光,但是光却是如此的无精打采,这时的主角几乎成了热闹的蝉和蛙,但是作者却什么也没有。《采莲赋》、《西洲曲》两篇文章节选使我的心也随着作者凉了下来,体会着作者的无奈和彷徨。仿佛又回到了起初的`不宁静...
cd机的小提琴乐曲渐渐地接近尾声,音乐停了,我也翻到了文章的末尾。我“看”着作者走进了屋子,文章也看完了,而我却未合上书本,这文章使我意犹未尽,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荷塘月色的美丽能够令人暂时忘记忧愁,可见它的美丽,使我感到了作者对完美生活的憧憬。但是在文中我更能深刻的感受到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厌恶、憎恨。作者在这样的恶劣的环境下,不被“白色恐怖”所屈服,与“白色恐怖”作斗争,令我万分佩服。而我生活在这么一个完美的生活环境中,更就应要去努力学习,去好好的珍惜此刻的生活。
我缓缓地合上了书本,闭上了眼回想着书中的伟大的民主战士——朱自清,慢慢地,我睡了,期望梦中再能与荷塘相见。
《荷塘月色》的读后感篇5
月,每夜都向大地撒下清冽的光辉。当我抬头仰望时,不知该用怎样华丽的词藻去形容他。和,更是不可亵渎的。从未敢轻易下笔去写它们,只因自己能力有限,贸然下笔会坏了他们在心中的印象。而在朱自清先生的笔下,却是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亲身感受到那淡淡的月光和莲花的清香。
“想几天玩哈桑,一个人在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是啊,在幽僻的小径上,在苍茫的月下,静静的去思考一些人生哲理;或是寻一清净,就一人缓步走在路上,就这样轻轻地走着,抛开世俗的烦恼,多么轻松。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些颤动,像闪电般,霎时穿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肩并肩密密的挨着,这便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这便将这荷写活了,“凝碧的波痕”是风的杰作吧,那拂面而来的风,衬出了荷的美,这美,是妙不可言的。
我心里有个盼望,能亲自去领会那荷塘、那月色。
《荷塘月色》的读后感篇6
今天,我阅读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朱自清的文章,总给人一种美丽、宁静、自由的感觉,他笔下的荷花,栩栩如生、惟妙惟肖,那是怎样一种美丽啊,细致到仿佛微隙空气里的灰尘粒子都写得一清二楚——似曾在梦中遇见,微风萧瑟,品一番月夜荷花。
生活,还是需要一些情致的。在月圆之夜里,作者独自漫步在清华园,所见的景色,都是那么清雅别致:“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倾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恬静的语言如梦如幻,一动一静,隐含着一种清丽的文学之美。难怪作者倾心于此,就是因为荷塘的沁人心脾吧。
这样安静的夏夜里,听着蛙声蝉鸣此起彼伏,静赏一番荷花——该是多么惬意的事!清华大学的僻静角落,有着“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衬托,应情应景,且又是一番享受。
荷塘月色的美丽,可以使人忘记忧愁。文中,我看清了作者的写作背景——战争、硝烟、人民没有自由。在这样如此恶劣的条件下,作者朱自清用文字的形式抒发自己对旧社会的反对和不满,却又在荷塘的美丽里忘记忧愁的心事,环境,真的可以静心呢。
与作者一起赏花观月之时,我深深地陶醉了。合上书,此时此刻,对身边琐事的困窘、尴尬和懵懂全然消失,只有几近享受的感觉游离在心。仿佛繁华落败,观赏者却意犹未尽。
睡了,却正与荷塘相见……
《荷塘月色》的读后感篇7
月色降临,我吃过晚饭后,漫步在荷塘边,我看见一池的荷花和和荷叶。远处还有片若隐若现的小树林。
月光下的小树林朦朦胧胧的,若隐若现,风吹的时候小树就像那无数个顽皮的孩子,可爱极了。有时还听见那鸟儿唱歌的声音,美妙悦耳!还有鸟归巢时扑梭翅膀的声音。有时还会看见一闪一闪的,忽明忽暗的东西,那是什么呢?哦,原来是会发光的萤火虫呀!我还听见了不知名的虫儿的鸣叫声。好美丽呀!
荷塘上方还有一轮皎洁的月亮,高高地挂在天上。月亮用它的那双漂亮可爱的眼睛看了看荷塘,感叹到大自然多美呀!柳树直直地站在了荷塘的边上,守护着荷塘。荷塘边的柳树被微风一吹,它那翠绿的长发就摆在荷塘里了,当它的长发从水里抽出来时就和刚洗过澡一样,干净极了。荷叶一片一片的睡在荷塘里,密密层层的,好看极了!荷叶上长满了荷花,荷花有的像仙女们一个拉着一个的手;有的像一个个顽皮的小孩,一会儿给这个朋友玩一会儿,一会儿和那个朋友玩一玩;还有的躺着睡觉。
荷花上长出了一个一个的莲藕,都昂首挺胸。那蓬蓬里长满了莲子,下面还有好吃的脆藕。荷叶上有时还会滴下几点小水珠,那小水珠就像好看的珍珠,晶莹透亮。荷叶上的荷花有白的、粉的、白里透粉的……美丽极了。
荷花上有时还有几只顽皮的青蛙蹦上去嬉戏打闹着。青蛙有时在上面安睡,有时几个小伙伴们一起玩耍。从远处看,就像几个小虫。我近看就看到了几只青蛙。
我以后要成为一名画家,把这幅美丽的画面记录下来,也要画出更多大自然美丽的景色。
《荷塘月色》的读后感精选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