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跨学科整合的教案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的联系,提升综合运用能力,教案不仅是教学的工具,也是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依据,下面是28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语文拓展课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语文拓展课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绝不能怜悯像狼一样的恶人。
2、引导学生认识欺、侮、岔、仁、涂、掩6个生字,理解欺侮、岔道、仁慈、糊涂、掩面、知书达理、积德行善、信以为真词语。
3、辅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和表演剧本。
二、教学重、难点:
培养自学能力;理解词语意思,寓言的寓意。
三、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词语;理解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今天大家一起学习(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问:读了课题,你们想了解哪些内容?
二、自学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把不会读的字、不理解的字词画出来,并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解决。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默读思考:剧本中的事情经过是怎样的?
三、小组讨论,检查自学。
1、轮流读文,读准字音。
2、提出疑问,交流大意。
(1)学生认真思考后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讨论帮助解决。同学说出答案后还要谈理由。
(2)通过讨论,确定本合作小组的剧本事情经过。
四、全班讨论,检查自学。
1、指名读书,了解全文。
(1)读书声音洪亮,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断好句。
(2)读后,各合作小组派代表交流,本组商定的剧本中的`事情经过。要求:按先生救狼狼要吃先生老农设法打狼的顺序讲。
2、讨论问题,解决疑问。
师:通过自学,同学们还有没有解决的难题吗?
生提问,其他生帮助解答。
五、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默读第一、二幕内容,边读边画出描写角色的语言、神态、动作的词句,体会他们是怎样的人,并做批注。
1、生读书,并分析角色的语言、神态、动作的词句,体会他们是怎样的人。师打相应的语句。
2、生体会朗读。
六、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说自己的记字方法。
2、把自己认为好的字词摘录在词语花篮或采集本上。
七、作业。
朗读课文,并练习复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检查朗读。
1、复习巩固。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字词,难写的字,生要说记字方法。
2、检查朗读。指名一人一段。
二、角色朗读,理解寓意。
1、角色朗读。
(1)生自由练读,读出三个角色对话的语气,注意体会剧本中的提示语和标点。
(2)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读后小组评议。
2、理解寓意。
师:我们学习了剧本,听了同学的朗读,你最喜欢哪个人物?最恨哪个人物?并说出理由。你想对东郭先生说些什么?
生思考后,自由发言。
三、表演课本剧。
1、自愿组合,练习表演。要求:分好角色,记住台词,讨论每个角色应怎样演,并注意为角色加上动作、表情。
2、指名表演,同学评议。
四、总结升华。
问:学习了课文,大家懂得了什么道理?
师:是的,我们应该做善良、有爱心的好人,但千万别像东郭那样听信坏人的花言巧语,上他们的当。在今后的现实生活中,同学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希望你们擦亮眼睛,决不要怜悯像狼一样的恶人!
五、作业。
语文拓展课教案篇2
教学目的
1.结合本单元的专题学习内容,交流课内和课外给人启迪的事情、格言及漫画等,在交流中得到启示。
2.引导完成词语盘点的内容,学生朗读并积累格言。
3.展示、交流本单元课文学习的收获,用多种方式进行展示。
教学重点
结合本单元内容,交流自己在生活中的启示,在交流中学习作人、做事的准则。
教学难点
交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可以用多种方式进行展示,汇报自己这一阶段来的学习收获。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具准备
准备一些富有哲理的作品,格言、座右铭以供交流。
教学过程
一、词语盘点
1、读准词语的字音。
2、记清词语的字型,注意易写错的字,用笔画出,全班交流,加深记忆。
二、交流平台
回顾本组四篇课文的课题。选择一篇给自己留下最深印象或自己最感兴趣的课文,说说主容和所得到的启示。
(1)独立摘抄各课的重点词句。
(2)选背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从中受到的启发。
(3)拓展。说说学了这单元课文后其他方面的收获(例如:对作者的了解,所引起的联想,对课文表达上的感悟等)。
三、日积月累
方法:(1)自读自悟。
(2)组织交流。可选择其中的一两句,说说自己的理解。然后联系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例子,谈谈感受。
形式a:小组内,学生之间互相补充。
形式b:每个小组选代表汇报,各小组之间互相补充。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这是一句汉族谚语,意思是说,只要肯下决心去做,世界上没有什么办不好的事情,困难总是可以克服的。意思相近的谚语还有:“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路在人走,事在人为”“不怕无能,只怕无恒”“有志者,事竟成”等。
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 欲:想,究竟:结果,原委;留心:注意。这句话的意思是:想要把事情(问题)搞清楚、弄明白,那就要处处注意仔细观察。这句话点明了平时养成注意观察的良好习惯的要性。
语文拓展课教案篇3
?三峡之秋》
一、教学内容:
长江三峡由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组成。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好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是闻名世界的风景区。本文的作者方纪对三峡的秋景的描写更是美丽动人,读了之后,仿佛置身其中。(1课时)
二、教学要求:
1、理解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表达的思想酌情。
3、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
自读自悟、观、读、想、写四结合。
五、学生学习方法: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六、使用媒体:
课件《三峡风光》或教学图片。
七、教学程序: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学生交流利用从网络上或图书馆等到地方搜集、整理的长江三峡的有关资料。
2、长江,养育了炎黄子孙,滋润着华夏儿女的心田。长江三峡,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圈。今天,让我们走进三峡,共同领略三峡之秋的神韵。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质疑问难。
1、提示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想一想,有何收获,遇到了什么问题。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交流。
(1)谈收获。
(2)质疑问难。
学生自由谈,对于提问有价值的学生进行表扬,同时找出有代表性的问题。
三、再读,深入理解。
1、提出要求:读全文,选最喜欢的部分自学,在书上圈圈、划划、注注,想一想应该怎样读。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4、全班交流。
采用"小先生"讲课法:小组代表到台前汇报自学成果,其他学生补充,评比朗读情况。教师适时点拨,出示课件。
学生发言可抓住以下要点:
(1)总写三峡秋景,抓住了成熟的特点。通过橘树、柚树的叶子、果实来表现成熟的秋景。
(2)早晨景色,突出了清新和明丽。从晨露闪亮到露水渐逝,再到一片明丽,读者在感受变化时心情似乎也一片明朗。
(3)中午的景色,表现了热烈的特点。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把长江化作一条巨蟒,咆哮奔腾、呼啸而去,所过之处,一片金黄。
(4)黄昏景色,抓住了平静的特点。倒影林立的长江仿佛变成了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溪,温柔可爱。
(5)在写夜景时,作者用两个自然段的笔墨,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神的图画。从入夜时的沉沉入睡到圆月高悬时的恍入梦境。渔火、灯光、光晕、汽笛,有光有声;月光、山影,有黑有白。再加上比喻手法的运用,呈现出一幅大写意的三峡夜景图。
四、朗读比赛。
可采用推荐、指导、教师参与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参与朗读,加上及时的评价,使学生在有感情(表情)的朗读中再次感受三峡之秋的神韵。
▲教学小结:
1、本节课开始时提出的问题,你懂了吗?
2、三峡,以它那迷人的风光吸引着无数中外来宾,而三峡工程又会给三峡带来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课下展开调查,并相互交流。
语文拓展课教案篇4
一、交流平台
1、师谈话导入。
师: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有不少描写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谁想说给大家听听?
2、体会范例。首先出示“交流平台”中的例句,各自读一读,说说这些语句好在哪里,然后全班交流。
3、迁移练习。
师:请大家自己找一找本册课文中还有哪些这样的句子,可以包括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好在什么地方生自由回答。学生在轻松的谈话中渐入。
4、拓展练习
在自身的习作或读过的课外书中,找一找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语句,和同桌交流交流
二、日积月累
1、各自读一读,想一想这些诗句的意思。
2、小组内互相说说这些诗句的意思。鼓励学生大胆说。
3、运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背诗句。可以默读、默背,可以是大声读
背,可以是同桌互读互背等。学生自由的找。并在小组内交流运用小组讨论轻松解决诗句的意思。
4、拓展。你还能背诵哪些富有哲理的诗句。
课外书屋
1、看漫画,说说漫画的内容。
2、说漫画,体会父子的形象。重点讨论父子的外貌、性格等让学生多说拓展可以更加丰富学生的大脑。
3、拓展漫画。向大家介绍你从漫画集《父与子》里读到的其他漫画,一边说,一边向大家展示漫画内容。或者向大家介绍其他你感兴趣的漫画内容。
4、课后延伸,。利用课后的时间阅读自身感兴趣的漫画。学生随意说即可,不需加以限制。把说话的权利交给学生。
语文拓展课教案篇5
学习目标
1.巩固本组学习本组课文的所得,明白写文章要有真情实感才干感动比方,读文章要入情入境才干够被感动。
2.积累20个成语。
2.懂得“程门立雪”的意思,懂得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保守美德,激发同学尊敬教师的思想感情。
课时布置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朗读对话,畅谈发现
1.(教师出示交流平台小林和小东的对话)
师:请同学们自由大声的读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想想你从他们的对话中发现了什么?
2.同学自由读对话。
师:谁愿意说说自身的发现吗?
3.同学畅谈自身的发现。
教师将同学发言归纳为:
(1)要让文章感动自身必需设身处地地想,入情入境地读。
(2)要让文章感动自身必需要写真人真事,表达真情实感。
(3)要注意表达的方式。
选择典型的句段,朗读体会表达思想感情的不同方式。
(1)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俺们的心永远和你们在一起。(《再见了,亲人》)──直接抒发感情。
(2)五天以后,洪水退了……她丈夫和她的儿子。(《桥》)──在故事的叙述中表达感情。
4.回忆学过的课文中还有哪些课文是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感情的?
5.还有哪些其他的表达感情的方式?给出实例体会,比方借景抒情,咏物抒情……
二、总结学法,课外拓展
1.师:看来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听说大家在课外也收集了一些感人的文章,请在小组中交流交流(同学出示自身平时阅读是比较喜欢的文章),老师提两点建议:
(1)朗读文章时,要入情入境地读,用自身的朗读打动听者。
(2)听的同学要边听边考虑,这篇文章什么地方令你感动?作者又是通过什么方法表达自身的思想感情的。
2.同学小组交流。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朗读文章,同学交流听后感受与体会。
第二课时
一、教学“日积月累”
1.自由读“日积月累”词语。
2.小组中交流哪些词语自身会认知,让同学较快地从熟悉的成语中发生亲近感。
3.再读课文,按自身的方法把词语进行归类。
(1)比较适用于形容和平时代的精神。
(2)比较适用于形容战争时代得精神。
(3)比较适用于形容坚强意志的成语。
(4)比较适用于形容思想境界方面的成语。
4.再次诵读。
5.开展“小组故事会”活动。
(1)自由选择文中的三个成语,讲述自身熟悉的历史名人或生活中的劳动者的故事。
(2)小组要评出“故事大王”,推荐参与全班“故事大王”竞赛。
二、导入新课
1.同学们,俺们来玩个成语接龙游戏好吗?
2.看来同学们积累的成语还不少。大家一定知道不少成语,都来源于生动的历史故事。今天,俺们就要学习一个新的成语故事──(板书课题)程门立雪。
3.齐读课题。注意“程”是后鼻音,“门”是前鼻音。
三、初读故事,概括
1.自由读。考虑: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用一两句话把“程门立雪”的故事说明白。
提示:用上“谁和谁”、“为了……”、“结果”、“后来,杨时成为……”
同桌互说,全班交流。
(杨时和游酢为了解决疑难问题,冒着大雪赶到程颐门前,当时老师正在午睡便站在门外等候,等老师醒来,他俩已成了雪人,后来,杨时成为一个著名的理学家。)
3.想象程颐醒来后看见门外的两位“雪人”会说什么?
四、总结廷伸,课外拓展
1.齐读第二段。
2.“程门立雪”现在多用来称誉什么精神?
3.速读全文,找出从哪些地方看出杨时尊敬老师?
4.全班畅谈班级中尊敬老师的典型事例。
5.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安排作业
1.将“程门立雪”这个故事讲给家长或好朋友听。
2.继续收集成语故事,与同学互相交流。
语文拓展课教案5篇相关文章:
★ 讲试卷课教案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