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的教学反思5篇

时间:
Lonesome
分享
下载本文

教学反思是老师对内容分析的一种文字材料,教学反思通过总结反思,提升自己的教学境界,以下是28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人口的教学反思5篇,供大家参考。

人口的教学反思5篇

人口的教学反思篇1

本节课的教学是让学生对世界的人口增长和人口分布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同时也通过一些具体的数字计算使学生的人口忧患意识得到一个初步的加强,在此树立一个正确的人口观念。

本科的一大特点是文字说明少了,直观图表、阅读材料、活动探究内容增加。因此我把重点放在以学生为主,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上。如:让学生阅读书上相关的图;出示地图册上的示意图;展示课件上的东西,通过阅读——讨论——分析得出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分布情况以及造成当今世界的主要人口问题。整堂课教师起了一个引导者的作用,把大量的空间让给学生,学生反映也较积极,特别是学生讨论效果良好,一是讨论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及原因;二是讨论世界人口急剧增长所带来的人口问题。由于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自己通过阅读地图,自己思考、然后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课后的练习情况也较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在课堂活动中基本达到教学目的。

仔细回想有些细节,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在课件的使用中,多媒体教学手段确实使教学更加直观,形象,便于学生掌握知识,但过多过繁,对学生来说就是“走马观花”。这都是我在今后教学中值得改进的地方。

人口的教学反思篇2

本节课的教学是通过图表和数字的运用,让学生对世界的人口增长和人口分布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同时也通过一些具体的数字计算使学生的人口忧患意识得到一个初步的加强,在此树立一个正确的人口观念。

本科的一大特点是文字说明少了,直观图表、阅读材料、活动探究内容增加。因此我把重点放在以学生为主,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上。如:让学生阅读书上相关的图;出示地图册上的示意图;展示在课件上的图片,通过阅读——讨论——分析得出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分布情况以及造成当今世界的主要人口问题。整堂课教师起了一个引导者的`作用,把大量的空间让给学生,学生反映也较积极,特别是两次学生讨论效果良好,一是讨论世界人口(四密四疏)的分布特点及原因;二是讨论世界人口急剧增长所带来的人口问题。由于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自己通过阅读地图,自己思考、然后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课后的练习情况也较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在课堂活动中基本达到教学目的。

仔细回想有些细节,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当学生结合地图正确找到四大人口密集区和四大人口稀疏区之后,老师让学生分析其分布原因时,学生只能照教材上的文字予以回答,而不知其所以然。回过头来我才认识到这些涉及地形、气候有关的知识学生可以说是一片空白。虽然在第二章初步了解了世界的地形,但世界地形的整体框架对初学《地理》的七年级学生而言是无法构建的。对于与气候有关的知识,学生还没有接触,有的略知一二,因此出现了“卡壳”现象。如果把这些问题都考虑在课前,结合补充图片把与之有关的知识点拨和穿插,类似的问题就会避免。再如:在课件的使用中,幻灯片过多,其实,多媒体教学手段确实使教学更加直观,形象,便于学生掌握知识,但过多过繁,对学生来说就是“走马观花”。这都是我在今后教学中值得改进的地方。

此时,我联想到那些专家们提出的“精备课”是很有道理的,不仅要备教材、备方法,更要备学生。如果不站在学生的认知水平上去学习新知,你讲得再好、方法再多,都不能被学生所接受,课堂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人口的教学反思篇3

?人口普查》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情景,借助数位顺序表,掌握大数的读写法。

一、知识迁移

学生之前已经会认读万以内的数,可以迁移到亿以内的数的读法上来,所以我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知识点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出示让这些数:2,23,203, 2300,20xx, 30008,让学生读,学生都争先恐后的想起来读。学生读后我趁"热"把这些数重组一下,如12530000,12520530000,125125125, 56002505006等,问你们还能快速读出来吗?有的学生信心十足啊,有的学生确实感到吃力了,学生同桌思考有什么好办法?通过讨论:学生说出可以借助数位顺序表,先将数字写到数位表上再读。结果同学们有了这次的成功非常兴奋。在此,我将数位表擦去,提出:如果没有数位表,你有什么办法?有孩子提出将数位表写出来,再此进行引导,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借此引出分级,接着用同样的方法读下面的数,同学们都能顺利的读出来。同学互说互读,这样学会读数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学会总结

最后引导学生总结读数的方法,这节课我把重点放在读数方法的指导上,通过教学,引导孩子们总结方法,孩子们能够很好的`总结出来:先分级,四位一级;再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每一级的读法与个级的读法相同,但要在末尾加上这一数级的计数单位。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注意读书的需要注意什么?孩子们也能说出:中间的0要读,末尾的0不读。那么特意写出203000的零要读吗?孩子们通过读数发现第一个0是不读的,继续写出3002080,前面的2个0也是不读,引导孩子们认识: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 其它的“0”或者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三、以读引写

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读数还是显得很不熟练,个别学生尚没有掌握方法,影响读数的效率;读法的书写存在很大问题,如:12530000 读作:1百2十5万3千。大小写混淆,需要再次强调读作时要全部写成大写,我想在练习中要加强训练读数及其写法。

人口的教学反思篇4

?人口普查》一课旨在学习亿以内数的读写法。大数的教学主要存在的困难是。

1、四年级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大数的机会不多,生活经验极少,基本上都是首次接触大数的读写,需要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

2、大数的数位多,数字冗长,对学生的瞬间记忆、细心程度、书写习惯是一个大挑战。

3、大数的学习比较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能不大,不以利于组织教学。

但大数的读写是学生后续学习的基础,课堂教学可采用多种形式的探讨和练习逐步引领学生掌握大数的读写法。

本课是在学生联系生活、收集数据、讨论读法、巩固与应用下完成的。引导学生不是为了读数而读数,而是通过会读较大的数来了解大数在生活中的意义与作用。

本节课完成较好的部分有以下几部分。

1、创设了让学生收集大数这样一个活动。主要让学生知道了大数在生活中的意义。

2、在读数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并关注合作的过程。先让学生自己试着读数,在独立思考的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对于学生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困难及时进行反馈。

3、在巩固与应用过程中,学生都能认真地练习,但出现的问题不少。如:在读书时,读万级的数漏写“万”字。

不足之处在于,我有时会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同时没有很好地把课堂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解决掉。

康托尔指出:“在数学的领域中,提出问题的艺术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好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在数学王国里遨游。我在教学《普查人口》一课时是这样进行教学的。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更大数的计数单位和个级的读数、写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学会大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时,我把重点放在读数的方法指导上。我让学生认真地看书,看书后“说说大数的读数的方法是什么?(四一班的问题)”学生似乎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无从下手。在老师的启发下才逐步总结出读数的方法,而且耗时也较长,占用了练习的时间。通过思索,在四二班上课时,我改变了所提的问题:“你们发现今天这些大数的读法与以前的学过的数的读法有什么不同吗?”学生们都纷纷举起了手,其中一个学生说:“就是按个级的读法读,只需在读完亿级之后加个‘亿’字,读完万级之后加个‘万’字就行了。”另一个学生说:“以前学的数只有个级,而今天学的数,除了有个级外,还有万级和亿级。应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学生很快就说出了答案。在学生说出大数的读法与之前所学的数的读法的不同时,其实已经总结出大数的读数方法。这样就节约了不少的时间可用来练习,提高了课堂效率。此时,我深有感触:读懂教材,设计的有效的课堂问题是多么重要啊!

人口的教学反思篇5

这学期地理课程的主要内容为中国地理。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首先从地理位置的角度让学生对中国有所了解。这一节则是从人文角度讲述中国人口的现状,主要包括人口数量、人口增长曲线和人口分布的特点。

从内容的难度来讲并不大。但要指导学生正确读图、用数据、图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关于人口数量这部分内容让学生读课文直接获取信息。同时列举几个世界面积较大的`国家的人口数量以此来让学生对人口大国有深刻认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过大每年新增人口数量约1200万,所以我国在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的平衡方面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让学生对我国把实行

计划

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有正确的认识。

人口分布特点这部分内容通过兰州附近陨石坠落和深圳砖头砸到六个人的笑话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反映出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本节出现了一幅面积和人口的统计图表。首先指导学生读图然后复习人口密度的计算公式。那么怎样让学生牢牢掌握人口密度的计算方法?我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我们八十七中八年级总人数850人,共有16个班,平均每班有多少人?学生答:850÷16=53。那么人口密度就是每平方千米居住的人口数。

我感觉学生比第一学期学习世界人口时对人口密度的理解和计算要接受的容易。通过这幅统计图表让学生找一找人口数量最多、最少的省级单位。找人口密度最大、最小的省级单位。让学生体会到读图的重要性。

最后展开讨论:能否让东部人口直接迁入西部?由于对我国人口的现状和人口分布特点有所认识,所以学生讨论热烈。特别是有的学生还联系了自然环境、人文特色、风俗习惯等方面。让我对学生能够学好地理学科增强了信心。

人口的教学反思5篇相关文章:

音乐《小小少年》教学反思5篇

爬山教学反思优质5篇

太空教学反思5篇

高中教学反思范文5篇

英语教案教学反思5篇

小班社会教学反思5篇

地震逃生记教学反思5篇

运动方式教学反思5篇

观察物体三教学反思5篇

金色话教学反思精选5篇

人口的教学反思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76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