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心得体会写好之后,我们的思维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优秀的心得体会大家肯定都有写过,以下是28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赏识心得体会参考6篇,供大家参考。
赏识心得体会篇1
我们的工作,就其本身的性质和逻辑来说,就是不断地关心学生的成长。我们任何时候都不应将教学工作理解为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而应将更多的心力放在如何维持和保证师生之间不可或缺的心灵沟通上面。只有善解人意的教师,才是真正的教师。在培训学校,我们面对的多数是性格迥异、基础参差、期望不同的学生。这就需要教师顾及到学生自身存在的特点,及时激发他们学习的内部动力,并多给学生一些建立自信心的机会。教师的评价,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往往能对学生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我们对于学生获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功和进步,都应给予真诚的肯定和赞扬。喜欢鼓励学生的教师,犹若清晨的一缕曙光,足以照亮学生心底黯淡的殿堂。往往老师一句体谅的言语,就能使学生的情绪稳定下来,重新恢复信心;一番指引暗示的劝导,就能帮助学生走出迷雾,远离误区。对待学生,我们应当格外注重正面。或者说,注重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及时肯定和倡导,从而促成其进一步的发扬和推广。认可学生的付出是中非常重要的一点,要让学生始终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同时避免使其产生任何消极逃避的思想。因为学习成效是树立学生持之以恒信心的阳光、空气和水。赏识是一种以尊重学生人格为前提,通过表扬、肯定学生的某些闪光点,实现对学生有效激励作用的“正强化”,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看到学生每一点点的进步,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的可贵之处,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使学生每天都在进步和成长。教师鼓舞、激励的语言,像魔棒一样,能使疑虑变得坚定、恐惧变得平静、犹豫变得主见、自私变得互助、怯懦变得勇敢、自卑变得自信等,综合起来就是“我能行”的力量与信心。
这就是教师语言对学生心理引导的结果。这种引导将使学生的心理不断健康成长,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主流。赏识是对学生个性尊重的,对学生进行赞扬和鼓励的。少责备和惩罚学生,尤其是那些所谓落后的学生,取而代之的是多给他们关心、鼓励和常识,及时发现他们的长处和优点,并公开地予以肯定,学生就会越来越优秀。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渴望获得尊重、肯定、信任和关怀。当一个人被认可、被信任、被尊重时,他的爱心、善心就会不断被强化,他的自尊、自信也就会逐渐提升。
当一个人具备这些积极因素的时候,就会逐渐迈向真、善、美的境界。因此,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一点也不夸张。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追求赏识是人的天性。对于一个不断成长的学生,我们最好的礼物,是多给他们一些欣赏和期待,多给他们一些赞美和鼓励。赏识,可说是素质的延伸,集中体现在教师对学生取得未来成就的可能性暗含期待的一种深沉的情感体验。在这种情感体验中,包藏着热爱、信赖、坚信、鼓励、严格要求、期望等在内的复杂情绪。它们通过教师的各种暗示的方式,或有意或无意的流露出来,向学生展示出赏识的感召力和推动力,从而触动学生的心灵,引起学生对教师作出积极的回应。这个过程不仅有利于诱发和鼓舞学生克服困难、自强不息的激情,并且对学生的智力、品德和个性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然而,学会赏识并不容易,它不但要求我们的心灵里充满爱心,还要求我们具备足够的智慧来时时实施和贯彻它。赏识的十种解释:赏识就是父母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
赏识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符合生命成长规律的;
赏识是让父母孩子都学会翘起大拇指的;
赏识是化解孩子心结,让孩子心灵有个家的;
赏识是唤醒天下父母,让父母领取合格证的.;
赏识是让孩子学会赏识目光看世界,形成良好思维习惯的;
赏识是让孩子学会自己快乐并带给别人快乐的;
赏识是让孩子学会与人和谐相处、做人中人的;
赏识是呼唤善良,启迪智慧的;
赏识让人学会感恩,启迪智慧的;
赏识雨露*自然篇
1、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命运;家长怎样对待孩子,决定了孩子的命运。
2、农民希望庄稼快快成长的心情和家长希望孩子早日成长的心情是完全一样的,可做法却往往不同了。
3、农民日夜思考的是庄稼需要什么?怎样满足庄稼的需要?家长彻夜难眠,有没有想到孩子心灵深处的需求是什么?怎样能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呢?
4、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不埋怨庄稼,相反,总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孩子学习不好时,许多家长却一味指责,很少想过自己的责任,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呢?
5、地理环境变化时,农民都知道要改变种植方法,社会环境变化时,父母是否想到要更新观念呢?
6、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的父母。
7、农民种庄稼,光爱不行,只有懂,才有好收成;家长孩子,仅有爱也不够,只有懂,孩子才有美好的明天。
8、好农民,不让最矮的庄稼枯萎;好老师,不让最好的学生自卑。农民最关心的是禾苗是否舒展,老师为何不关注童心是否欢畅?!
赏识雨露*人生篇
1、生命如水,赏识人生,学会赏识,善待生命。
2、善于看到别人的优点,不仅是给别人带来快乐,更是让自己快乐,因为你心中充满光明;总是盯着别人的缺点,不仅给别人带来痛苦,更会给自己带来痛苦,因为你心中一片阴暗。
3、让生命放光:
你无法改变生命的长度,却可以拓展它的宽度;
你无法左右天气,却可以改变心情;
你无法改变容貌,却可以显示微笑;
你无法影响他人,却可以充实自己;
你无法预知明天,却可以善待今天;
你无法样样顺利,却可以无怨无悔。
4、学会选择的本质就是寻找光明——凡事发生,往好处想,形成良性思维习惯,使你终身受益。
5、每个健康的手指仿佛都是一个自己快乐并给别人带来快乐的人;反过来,每个受伤的手指仿佛都是一个自己痛苦并带给别人痛苦的人。
赏识心得体会篇2
最近读了《赏识你的学生》一书,感受颇多。全书用许多生动的案例诠释了“期待效应”试验、“需要层次”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理论知识,阐释了实施“赏识”的重要性、可行性,通过一个个故事,喊出了教师要善待每一个生命的理念。
一 、让人人都享受一份关爱
需要一种宽松、宽容和温馨的环境,对学生偶然的错误和闪失,不要过分求全责备,因为教师偶尔也会有背离道德的言行。学生在形成良好品行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教师的关爱。爱,是一种重视,一种呵护。我们要站在珍视每个生命价值的高度去关爱每个生命个体的成长,像呵护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去保护学生的自主发展权。我们要重视每个个体的存在,每个人都是同样重要的。所有的人都应该得到发展,不管是优秀的,还是发展有困难的,甚至是家庭特殊的,要不带任何功利的
当教师能够以“赏识”的言行对待学生,就会激励起学生无穷的勇气,唤醒他深埋的潜能,鼓舞他向着成功之路大踏步前进。而要让教师拥有“赏识”这一法宝,根本就是要激发起教师的爱,让教师出于爱来工作,而不仅仅把当成一个职业或是一种谋生的手段。“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没有爱就没有。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欣赏孩子每一个幼稚的想法和行为。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以宽容之心对待孩子,理解孩子身上存在的不足。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理解、接受、运用“赏识”这一有效的手段,在的花园中耕耘
二、让人人都享有一次机会
“以人为本”,“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的课程理念。每一个学生的潜力是巨大的,而发展潜能的金钥匙就是自信心。学生在形成良好的品行过程中,尤其是后进生特别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表扬。鼓励和表扬的力量大于批评和处分的力量。学生在校接受教师的表扬和赞扬中,他会自觉地放大自己的优点,对自己表现出强烈的自信,极力使自己变得优秀,一些不良的品行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消除。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赏识。“赏识”这个词,《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解释是: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这就告诉我们每一个者都必须首先认识到学生的才能,然后再予以重视和赞扬,要有针对性。也就是说并非“拉到篮里就是菜”,胡乱指着学生的某一言或某一行大加赞扬、夸奖之能事,而是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赏识。赏识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是教师的一门必修课。教师要通过不断的钻研、深入的学习,掌握赏识这一有效手段,并在适当的时机、合适的场合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三、赏识不是万能的,但可以接近万能。
?赏识你的学生》中无数的成功者的经历都告诉我们:外因并不是决定因素,内因才决定了事物的最终走向。学生的成长应该是学生自己的事,只有调动和依靠学生自身积极因素才能真正做到。赏识是很多促进学生成长的催化剂中的极为有效的一种,它能够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从而使很多的不可能成为可能。
很多时候,我们怨天尤人,埋怨学生不够聪明,埋怨好心得不到好报,静下心来,想想平日里那些毫不起眼的孩子,那些尽惹我们生气的宝贝,原来也都有可爱的一面。猛然醒悟: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是有时匆忙的步履,泥泞的心情遮掩了我们的双眼;繁琐的工作,忙乱的头绪,钝化了我们的敏锐;成绩的镣铐,升学的压力扰乱了我们的心智,所以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学生的缺点,而忽略了那一双双天真的眼睛,那一颗颗纯洁的心灵。他们需要老师的关心和认可,需要老师的呵护和鼓励,即使因为无心犯了错误,也需要我们的老师温和地指出,他们需要的是引导而不是指责,是真诚而不是伪善。他们是成长中的孩子,需要尽情地沐浴阳光,吸吮雨露,需要风雪的磨练,鲜花的簇拥。所以应该是师生间的彼此信任,相互尊重,互相理解。要学会赏识你的学生,先学会从心底去爱他们。
赏识学生,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看待,挖掘他们的闪光点,理解学生、相信学生,不断地鼓励表扬他们,那么学生也一定会朝着你引导的方向前进的。
赏识心得体会篇3
人立于世,信心至为重要。小孩子在发萌阶段,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建立,日常的表现是否得到家长、老师、长辈、同学等的肯定与赏识对他们而言十分重要。通过良好的赏识,可以使小孩子增强信心,长成健康的人格,从而今后以健康的人格和心理成长,为今后走上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以赏识对小孩子而言十分重要,加强赏识十分必要。赏识强调的是要善于发现学生优点,对学生多加鼓励,使他们在情绪上得到满足,使之学习心境保持“愉悦”,从而使学生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都处于良好的活动状态,产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强化学习效果,并取得求知的成功。赏识所追求的是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让孩子“追蝴蝶”的那么一种境界。认为生命的终极目标是幸福,成长过程的最佳状态是快乐。是生命的体验、思想的继承,是心态的回归,心灵的解放、舒展,是观念的更新、语言的突破。自爱是快乐之源!搞好家庭中的赏识,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心得体会《赏识心得体会》。
一、了解孩子,善待孩子
要想搞好赏识,就需要充分了解孩子的情况。如果孩子厌学,原因是多样的:或感到自己基础差,或感到某学科没意思,或因教师不妥善的批评而赌气放弃……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几乎都是主观原因所致,不愿学、不想学,是他们的普遍心理。面对这种情况,若想实现教与学的双赢,该怎么办?
让学生“想学”、“乐学”就必须善待他们,如何做到这一点?美国一位作家这样评价——“对孩子们来说,一句赞扬抵得上十句责骂。”我国清代家颜元也说过:“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虽然谈得是家庭,但对于学生又何尝不是要“奖”呢?因此,了解学生,善待学生,是实现教与学双赢的重要途径。
2.尊重孩子,倾听孩子
儿童正处于成长时期,是成长发展过程中矛盾最为集中的时期。面对孩子的诉说,家长一定要认真、专注地倾听,这本身既是对孩子的一种尊重,也是孩子的心理需求。千万不要以为孩子说话没什么意思而不耐烦,甚至打断孩子的话敷衍几句甩手而去,这会极大地挫伤孩子。
3.激励孩子,鼓励孩子
心理激励是一把挖潜启智、培养孩子奋发努力、快速成长的金钥匙。因此,赏识更加注重激励的作用,而且强调实行“正向激励”。正向激励,就是以表扬为主。善于表扬,就意味着会赢得上的主动权。每个孩子,总是想把自己最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这种愿望会比社会上的其他人更强烈。
4.提醒孩子,宽容孩子
“没有不对的孩子,只有不对的方法”,当孩子遇到问题时,我们不要过分去追究孩子的责任,要查找原因,并努力去改变这种现状,用一种宽容的心态去等待孩子的转变。不能发现孩子有了差错,有了不足,就恨不得马上让孩子改得一干二净,成为十全十美的人,“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应引以为鉴。针对孩子身上出现的缺点和错误,也要大胆地批评。不过这种批评是孩子乐于接受的“提醒式”,总的原则是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赏识心得体会篇4
恨铁就能成钢吗?读了这个故事我不禁想起平时来自我们师生之间,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为学习成绩欣喜与苦恼一个个无奈的画面。让我想到更多的是现在有的孩子上学成了他们苦不堪言的差事;读书成为孩子避之不及的重负。
作为老师我们的出发点都是好意,家长的苦心也都是为孩子,为孩子的未来着想,但是,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都把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忘记了,孩子就是孩子。不是从外部强加给孩子的,它是每位孩子自己的事情,如果没有孩子的主动投入和积极参与,所有的要求和我们的努力无疑都是难以奏效的。
应该是心灵滋养的过程。在过程中应该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被认可的幸福。而赏识更是我们教学成功的基石,爱的体现。当一个孩子哪怕他学习成绩班级倒数第一,但是他每天能为大家关好门窗,及时倒掉班级的垃圾,那我们也要让自己和班级的其他孩子们发现:他是班级多么优秀的“小管家”,他会在师生间的赏识中获得愉悦,他体会的是另一种成长的快乐,在这份责任与助人为乐的快乐中找到自信,找到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价值。这其中的认可和赏识无疑会成为了孩子无形生命的阳光、空气和水。
成功专家罗宾曾说:“每个人身上都蕴含着一份特殊的才能。那份才能犹如一位熟睡的巨人,等待着我们去唤醒他。”作为老师也好家长也好,我们都要认清自己的孩子,了解自己孩子的长处和短处,挖掘自己孩子的潜能,扬长避短,给孩子赏识与信任,时时为他们创造幸福感。相信当一个孩子在赏识的成长中拥有了良好的品格时,自然会关注自己的角色,知道学习的重要。知识也许不是每个人都学得好的,但有良好的人格素养和心态的孩子,路才会越走越宽。
赏识心得体会篇5
周老师的思路哪里来呢?其实是从最简单的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开始的。他认为每一个人对他的方言都说的那么好,肯定是有原因的,父母在教孩子说第一句话时,从来不会因为孩子久久不开口而打骂、指责,而是耐心地,一遍一遍的重复教,等到孩子开口说第一句话时,父母又会毫不吝啬地翘起他的大拇指,即使孩子说的很不好,父母还是会又亲又抱。这样的赞赏,这样的爱的方式,其力量是无穷无尽的,这就是每个孩子说方言十分流利的原因。
是啊,扪心自问,我们成年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如果今天人夸我一句工作认真负责,我今天一定劲头十足,到晚上也不会累。所以让我们为每个孩子翘起大拇指,而少用食指去指责他们。努力去找他们的闪光点,把他们所犯的错误都当作的最佳契机,而且要把它看作是未来成功的花苞,用这种“花苞心态”去对待孩子的每一次错误。
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农民希望庄快快成长的心情和父母希望孩子早日成才的心情是一样的,可做法往往不同。农民日夜思考的是孩子需要什么?怎样满足庄稼的需要?而大多数父母和老师却只会一味的指责,很少想过孩子真正需要什么。因为这样,多少孩子的心灵饱受创伤之后,只能在失望的分数线上苦苦挣扎。
赏识就是要发掘孩子的天赋,关注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充分肯定,不断强化。把小的优点逐步放大加强,逐渐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赏识其实就是一种唤醒的,赏识是一种让孩子热爱生命,热爱时代,热爱大自然的。作为我们老师,在这个方面说说容易,但是要真正做到的确很难,我们在面对孩子的错误,屡教不改的缺点时,是不是应该先冷静下来,把它们看作是未来优点和希望的起始点,相信他们,期待他们,总有一天,你种下的希望会是满山最绚丽的那一朵。让我们学会赏识,学会赞美,成为孩子走向成功的呐喊助威者,希望所有的孩子在赏识中快乐成长,希望所有的孩子在赏识的过程中走向成功!
赏识心得体会篇6
(一)赏识是一种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奥秘在于承认差异、允许失败
在家长孩子的历程中,有两件事成功率最高,那就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
赏识认为,家长们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之所以成功的原因在于他们的心态,承认差异,允许失败。
家长教孩子学说话的奥秘在于承认差异。
孩子学说话时,家长应承认孩子间的差异,并尊重差异,甚至欣赏差异。中国有句俗话:“贵人语迟。”安徽有位小男孩三岁半还不会说话,爷爷奶奶安慰孩子的父母:
“没关系,据说乾隆皇帝四岁才会说话。”
三岁半不会说话不要紧,说不定还是贵人呢!家长之所以尊重差异,是因为家长心中始终坚信一个“行”字。坚信孩子会开口说话,坚信自己能够教会孩子说话。
(二)赏识能够激发孩子潜力的原因在于满足了孩子内心深处的需求
吃饭、穿衣、身体健康只是孩子有形生命的需要,而内心世界的满足和愉悦是所有孩子孩子无形生命的需求,是一种高级需求。
就孩子的无形生命而言,他们仿佛是为了得到赏识而到人世间的。
可是,我们有的家长忽视孩子的无形生命,不知道孩子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是什么。他们认为,只要在物质上生活上对孩子尽量满足,吃的、穿的、住的、玩的,都是最好的,对孩子来说,就足够了。这也正是他们苦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为孩子做了那么多,孩子却并不领情的原因。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孩子最怕什么?研究结果表明:孩子不是怕苦,也不是怕物质生活条件差,而是怕丢面子、失面子。
(三)赏识并不是表扬加鼓励,赏识的概念里也有批评
赏识本身是孩子最渴望的精神需求,而家长在实际操作中把赏识仅仅理解为表扬加鼓励,于是走进了误区——为赏识而赏识。
那么赏识到底能不能批评孩子呢?
不仅可以批评,而且可以更大胆地批评,奥秘在于“士可杀不可辱”,应该在“看得起,够朋友”的前提下批评。好朋友的提醒是生命的珍贵礼物,孩子会以感激的心态乐于接受这礼物的。比如一位老师是这样批评一个调皮捣蛋的学生的:“像你这样的孩子怎么会做这样的事来,你难道不知道你是老师心中的骄傲吗?”
事实上,要让孩子健康成长,批评是必不可少的。毕竟孩子犯错误的过程也是他们不断成长的过程,好多规则,好多道理,家长在该坚持的时候一定要坚持,否则,孩子便不会有正确的对待人生的态度。
赏识的批评要给孩子这样的感觉:孩子你仍然是最好的孩子,犯了错不要紧(或失败了没关系),我相信你能改正。
赏识心得体会参考6篇相关文章: